水产养殖疾病的预防及治疗技术

发表时间:2025/01/09 16:11:16  来源:江西水产科技 2020年3期  作者:朱湘强  浏览次数:81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伴随着水产养殖业的壮大发展,其出现了各种各样的疾病,制约了鱼类的健康生长,严重的话还会引起大量鱼类死亡,严重影响养殖户的经济收益,不利于水产养殖业的稳定发展。针对这一问题的严重性,水产养殖户必须高度警觉,具备超强的防疾意识,不断更新精良的治疗技术并由专门的技术人员进行监督,争取将疾病的发生率降到最低直至消失。本文重点分析水产养殖常见疾病的发生病因,在此基础上提出积极的预防措施以及治疗技术,以期带动水产养殖的优化升级。

1  水产养殖常见的疾病产生的原因

1.1  自然因素

水产养殖的自然因素无外乎鱼类生存的环境,也就是水中的环境条件,其中包括水温、水中的氧气含量和酸碱度等因素。具体来看,首先,水温自然就是水的温度变化,在自然界中淡水的温度会随着季节的变化而发生变化,如果任由其发展而不作出任何的控制措施。那么鱼类很容易会因为身体无法及时进行调节和控制而生病甚至是死亡,这将对水产养殖行业造成极大的威胁。这一问题的发生在早春和晚冬季节最为严重,一年之中当属着两个时间段水文变化幅度大,鱼类水霉病的发生也在此时被迅速传播。面对这些情况,很多水产养殖户根本无法采取有效措施进行及时补救,只能任由疾病的不断蔓延,给水产养殖业造成极大的财产损失。另外,水中的氧气含量也是鱼类生存的基础条件,当氧气含量出现问题时,必定会严重威胁鱼类的生存问题。当前水产养殖业普遍发生的烂鳃病就与水中氧气含量不足密切相关,而当水中氧气含量过高时,则会导致鱼类发生气泡病,影响鱼类的健康生长。

1.2  人为因素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大量人为因素的影响成为限制鱼类健康成长的主要因素,它所造成的影响甚至要比自然因素更为复杂多样。首先就是人类活动造成的环境污染问题,例如湖边大量的垃圾污染问题,以及池塘周边工厂产生的大量污水等等。当其排入到河流之后,会在鱼类体内沉积大量的重金属物,由此不仅会对生态环境造成再次伤害,还会造成鱼类的大量死亡。其次,人类的捕杀行为也会直接造成鱼类资源的大量匮乏。最后,水产养殖户在养殖利益的促使下,加大养殖密度,造成鱼类的活动空间有限,致使鱼类产生各种各样的严重疾病。

2  水产养殖疾病预防的主要措施

在水产养殖过程中,为最大限度地保证鱼类的健康,避免鱼类疾病的发生,水产养殖对于养殖户的各项预防措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可以说,疾病预防措施的加强是我国水产养殖的基础更是关键所在,预防措施的重要地位也决定了预防工作的重要性,这对于本就养殖水平不高的水产养殖户来说还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改进和完善。对此,水产养殖户在日常的养殖过程中要注意加强细节管理,认真落实每一项预防措施,争取以预防措施的强化带动预防工作的优化升级,实现鱼类疾病发生率的降低[1]。

具体来看,水产养殖户首先要做的就是保证生存坏境的卫生,定期清理整顿池塘底部的淤泥残饵,避免潜在鱼患问题的产生。另外,还要定期进行专业的消毒工作,按照一定比例施放生石灰,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在泼洒生石灰之前就要将鱼类释放进鱼塘内,避免鱼类因不适应鱼塘内的水质而产生不适反应。鱼塘消毒的方式有很多种,除了可以用生石灰进行消毒还可以利用二氧化氯进行消毒,按照每亩200~400 g的比例在干塘内释放。另外,鱼类的饲料喂养也很关键,在饵料投喂时要严格按照水温气温进行决定,同时还要根据鱼类的体重判断饲料的多少,切勿破坏鱼类的消化系统。水产养殖户在喂养饵料的也要注意定期投喂药饵,一般来说要保证每个月连续三到五天投喂,以强化水产养殖疾病的预防力度。

3  常见的鱼类疾病以及治疗方法

3.1  皮肤溃烂病

皮肤溃烂病也是水产养殖过程中比较常见的疾病种类之一,主要由嗜水气单胞菌所引起的,源于养殖密度过大引起的水温变化明显。再加上水污染问题,造成鱼类的免疫力低下,在面对水温变化时无法及时免疫而造成的细菌污染。鱼类一旦感染会立即出现鳞片脱落、肌肉糜烂等情况,严重的情况下很容易烂至骨骼,全身多处都可以发病。由此水产养殖户必须加强管理,争取能及时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利用聚维酮碘以及二氧化氯进行治疗。

3.2  草鱼出血病

池塘内的呼肠弧病毒很容易感染草鱼而引发草鱼出血病,造成草鱼肠内出血以及鱼鳍变红发炎等情况。对于这类疾病的治疗一般使用是比较常规的治疗方法,也就是水体泼洒的方式,在水温20℃~30℃时对其进行均匀地泼洒。如果草鱼出血病已经到达比较严重的情况时,可以增加泼洒次数,此外也要加强内服恩诺沙星以及止血灵的合理使用[2]。

3.3  细菌性肠炎疾病

细菌性肠炎疾病的病症通常表现为腹部出现红斑以及肛门的外突,肠内无食物且会产生许多的腹腔积液。细菌性肠炎疾病的发病期通常聚集在春末夏初或者是夏末秋初,病鱼常常行动缓慢,经常浮出水面出现不吃食的情况。对细菌性肠炎疾病进行治疗时,可以充分利用二氧化氯对全池进行泼洒,泼洒次数要根据病鱼状况适时增加。如果病鱼的状况已经十分严重,水产养殖户则要加大泼洒力度,反复泼洒两次,或者是直接采用聚维酮碘,进行泼洒。

4  结语

综上所述,保证鱼类的安全健康是水产养殖人员的首要任务,为此,水产养殖人员要增强防疾病意识,认识到养殖环境的重要性。在日常工作中不仅要做好饲养管理,也要定期做好预防工作,加强预防力度。以治疗技术的不断强化带动水产养殖业的优化升级,以最大限度地提升水产养殖户的经济收益,带动水产养殖业的繁荣发展。

参考文献

[1]张石云,宋超,陈家长. 喹诺酮类抗生素在水产养殖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 江苏农业科学. 2019(03):32-36.

[2]夏玉秀,宋麗芬,于丽. 现代水产养殖的常见病害和防控策略分析[J]. 农业开发与装备. 2019(02):237-238.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