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越冬期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3/12/28 10:15:01  作者:朱 晔  浏览次数:157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冬季的雨雪冰冻灾害会对渔业生产造成严重破坏,鱼类大量死亡使养殖户遭受不同程度的损失,本文就越冬季节引起鱼类死亡的原因以及如何安全越冬简单谈谈以下几点:

一、鱼类越冬期死亡的原因。鱼类在越冬期间死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原因:

(一)越冬水体严重缺氧。冬季因阳光不足水质偏瘦,浮游植物数量少,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不够。在冬季时节池底水温一般3~4℃,而表层水密度却比较小,池水无对流和波浪运动,使含氧较高的表层水很少能够到达底层,因而造成底层水恶化缺氧。冬季池鱼通常群集于池塘深水区,浮游生物也死亡沉底,它们同鱼的排泄物、残剩饵料和有机肥料等一同沉积于池底淤泥中缓慢分解消耗溶氧,同时越冬鱼类也要消耗氧气,使深水区逐渐处于缺氧状态。在有机物分解过程中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硫化氢等有毒气体易造成鱼类中毒和免疫力下降,导致鱼类死亡。另外野鱼过多或放养密度过大,也会导致越冬水体缺氧。

(二)越冬鱼体质差、规格小或带病越冬。冬季气候寒冷,越冬池没有经过严格消毒或消毒不彻底,鱼入池前也没有进行鱼体消毒,或本身患有如轻型肠炎、烂鳃等病鱼体带病越冬,另外鱼体受伤,在越冬期容易感染水霉病以及易被寄生虫感染,这些均会引起不同程度死鱼。

(三)越冬期间管理不善。越冬期因属农闲季节,养殖者忙碌一年后想放松一下,越冬期间疏于管理,未定期及时检查溶氧、鱼类活动情况,水位控制不合理池水过浅未观察水位变动情况或者发现不良情况后没有及时采取措施,在冬季频繁拉网,这些管理措施不到位均能导致鱼类死亡。

二、鱼类安全越冬的几点对策。针对以上几种原因,在生产过程中我们应采取相应措施以保证鱼类安全过冬。

(一)加强秋季培育,把好越冬鱼的规格和体质关。池鱼的规格体质是决定越冬成活率高低的主要因素,对准备越冬的鱼一定要加强秋季培育,饲料结构中应多加些能量饲料的比例,冬季要以投喂精饲料为宜,并适当推迟停食时间;在并塘后,视天气情况也可适量投喂饲料,使鱼种体内积累足够的越冬所需营养物质。越冬鱼种规格应尽量达到10cm以上,鱼体要肥满健壮,无病无伤。

(二)鱼种越冬可并塘管理。并塘管理便于观察鱼类活动情况,利于鱼种越冬期间的管理。我们应选择背风向阳、面积4~5亩、水深2m 以上的鱼池作为越冬池。越冬塘要彻底清整,清除淤泥及有害生物,检查鱼池是否漏水。越冬池放鱼前每亩应用生石灰100kg 进行干法清塘,杀灭病原体及野杂鱼类,给鱼类越冬创造一个良好的水域环境。并塘拉网前应停食2~3 天,在水温10℃左右的晴天进行,在拉网时,要做到操作细心,避免鱼体受伤。在入池前可用10mg/L 漂白粉或2%~3%食盐水浸泡鱼体15 分钟左右,以杀灭体表病菌,防止带病进越冬池。放养时密度最好不超过每立方米水体2kg。

(三)重视日常管理,定期检查鱼池及水质情况。在越冬期间更要注重管理,加强饲养管理,定期灌注新水,保持一定水位,既可补氧,又可调节水质。要经常检查水中溶氧变化,若溶氧低于3mg/L 时,应采取增氧措施。无测氧条件的,可靠观察水色判断水质好坏。如当鱼发生缺氧浮头时,应采取注入新水进行补氧或用水泵抽取原池水进行就地循环,使池水与空气充分接触,以增加溶氧,同时可释放有害气体。在冬季提高水中浮游植物密度,是改善水中氧气状况的有效途径。可采取施用无机肥但不施有机肥来改善水质,促进浮游植物生长繁殖,增加水体溶氧量。在晴暖天气应适当少量投喂精饲料增强鱼种的体质和抗寒能力。在越冬期间应加强检查,注意病害的预防,发现鱼病要及时对症治疗。越冬期间应减少或禁止拉网捕鱼。养殖者应随时关注天气情况,做好防范工作。

(四)鱼池结冰后的处理。如遇上十分严寒的天气,积雪较多,水面结冰现象较为严重,应禁止在冰上滑动和强烈震动水体,以免惊动池鱼,消耗体力,不利越冬。鱼池结冰后要进行池塘扫雪和破冰处理。及时清除冰上积雪,保持冰层透明,以利阳光透入水中,增强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增加水中的溶解氧。冰层较厚时要进行破冰处理,利于观测鱼类和水质状况,每亩水面破开5m2即可,每天早晨和午后各打1 次,以防再次冻结。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