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中医学习养鱼!
中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它的传统文化主题突出、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异彩纷呈。其中以医农最为突出,医农本一家,中医的经典是《易经》《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等,不论是种植业、畜牧饲养还是水产养殖业它们都是以培育和养育生命为中心的农业生产,该生产都需要一个技术支撑体系作保障,这就是病虫害防治和动植物保护。其中,以水产养殖业为之最,水产养殖业是一个通过优选场地和营造设施,把阳光、空气、水体、土壤和植被五大要素和人的饲养投喂、病害防治、质量安全监管和防灾减灾融为一体的专业技术生产,其中病害防治是中心,一头联系着生产,一头连接着消费,占据着承上启下的地位和继往开来的作用。在该领域,以《易经》和《黄帝内经》为理论基础的中医药学是一个宝藏,将其基本原理和方法运用到水产养殖中,或者向中医学习养鱼,学习其上医治未病理论,开展养生、保健和治疗,无疑会给该行业的发展注入强大的动力,推进其不断创新,攀登新高峰,实现新飞跃。
中医是一个概念,有侠义和广义之分。侠义的中医是指以中国汉族人民创造的传统医学为主的医学,因此称之为汉医,而广义的中医,是指汉字文化圈的医学,如日本汉方医学、韩国韩医学、朝鲜高丽医学、越南医学等,中医还被延伸拓展到畜牧饲养和水产养殖领域,这就是中兽医或中渔医。中医将天、地、人视为一个有机整体,即世界一元论,是一个以阴阳五行即金、木、水、火、土、相生相克原理为基础,把人体看成是一个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且四诊相互参照和印证的方法,探求病因、病性、病位、分析病机及人体内五脏六腑、经络关节、气血津液的变化、判断邪正消长,进而得出病名,归纳出证型,以辨证论治原则,制定上发、下泄、中和等治法,使用中药、针灸、药膳等疗法,使人体达到阴阳调和,获得康复和健康的方法。而养鱼就是医农一体,一方面养鱼人是一个渔农,另一方面养鱼人是一个渔医,他开展的养鱼生产就像一个人体,“气”是指阳光、空气,它们为鱼类生长发育提供了能量和氧气,“形”是水体、土壤和植被,它们承载了养殖鱼类生命活动及其残饲、粪便、尸体等降解、分解功能,“神”就是鱼。如何按照传统中医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以及望、闻、问、切四诊合参方法,将阳光、空气、水体、土壤和植被高度凝聚在鱼体上,拱卫其生命,把其养得健康、茁壮,充满精气神,就是一门专业技术。
第一步是望诊。医者的望诊主要是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可见征象以及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状态。渔谚:养鱼先养水,大水养大鱼,好水养好鱼。渔者的望诊主要是看水色,这是养鱼的一个基本功,甚至可以推广到养殖龟鳖、虾蟹、贝藻类上。水色是由水中溶解物质、悬浮颗粒及浮游生物的存在形成的,由于浮游生物中的诸多浮游植物,其体内含有不同的色素细胞,当其种类和数量发生变化时,池水就呈现不同的颜色与浓度,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天气的变化,以及水生浮游植物存活及世代交替,水生浮游植物的种群和数量亦发生变化,水色也因之而发生变化。其中对鱼类生长有利的水色有两大类。一类是绿色,主要是水体中的绿藻含量多,另一类是褐色,这是因为硅藻丰富。而这二类浮游生物富含营养,鱼类摄食容易消化吸收,此类水可称为“肥水”,集中表现在朝红晚绿上。如果水色呈浅绿、暗绿或灰兰色,只能反映浮游植物数量多,而且主要是蓝藻类,而不能说明其质量好,这种水一般视为“瘦水”,是养不好鱼的。如果水色呈乌黑、棕黑或铜绿色,甚至带有腥臭味,这是变坏的预兆,是“老水”或“恶水”,将会造成泛塘死鱼。
第二步是闻诊。医者的闻诊主要运用听觉和嗅觉,通过对病人发出的声音和体内排泄物发出的各种气味的诊察来推断疾病的诊法。在临床上,闻诊同望诊、问诊、切诊相结合,才能全面系统地了解病情,对疾病作出正确判断。水产养殖也一样,随着养殖水体水色的变化,水气也会发生变化,最佳的水气是清新宜人,鱼是否健康或疾病一切尽在水气中。渔者的闻诊主是远距离在下风口闻水气、近距离嗅水味。而一些富有经验的养鱼人通过看水色和闻水气就将水产养殖掌控在他们的手中。这是因为人工养殖不是简单再生产而是扩大再生产,是保护性增养殖,人们为了追求产量实行的是高密度放养和高强度投喂,其养殖的水生经济动植物的总量远超过光热气的负荷和水体、土壤和植被的承载力,大量富含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以及其它营养物质的残饲料、粪便以及水产养殖动植物尸体未得到充分降解、分解和化解,就会生成一系列中间状态的具有毒害作用的生化物质,例如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它们的化学构成极不稳定,因此带有浓重气味、异常味道甚至剧烈毒性,它们在水体中的浓度积聚到一定程度就会影响到水体中的浮游植物让水色发生变化,同时引起水气、水味恶性变化,最终养殖水生经济动植物轻则缺氧,重则中毒死亡。
第三步是问诊。中医医者的问诊主要是采用对话方式,向病人及其知情者查询疾病的发生、发展情况和现在症状、治疗经过等,以诊断疾病的方法。其内容最早见于《素问·征四失论》等篇。《难经》则将望、闻、问、切四种诊法并列。当然,鱼不会说话,但是养鱼人会说,通过询问养鱼人或者养鱼人通过观察养殖水生经济动物短期的摄食、活动和跟踪养殖水生动植物长期的生长发育情况就能掌握其健康状况。通常处于健康状态的水生动植物主要表现在体表洁净,体格健全、健壮,肌肉发达,头、尾、鳍反应灵敏、快捷、有力;处于病态的水生动物植物就会表现出一个完全相反的生物学特征。水产养殖是一个属地感和归属感极强的养殖生产,是七分环境一分养。如果养殖动植物发生疾病或者生长缓慢、繁殖力低下,除了该物种固有的遗传特性之外,就是养殖场地设施条件支撑不起高密度放养造成的环境压力,同时,人们追求高产实施高强度投喂,过量的营养物质的摄入透支了其肠胃的消化和肝肾的吸收能力最终引发了其内脏的病变,或者是暴发性流行性病,或者是常见病,而且是老病未除新病出,将水产养殖置于极大的风险之中。
第四步是切诊。切诊包括脉诊和按诊,是医者运用手和指端的感觉,对病人体表某些部位进行触摸按压的检查方法。检查内容,如脉象的变化,胸腹的痞块,皮肤的肿胀,手足的温凉,疼痛的部位等。把所得材料与其它三诊互相参照,从而作出诊断。特别是切脉,是临床上不可缺少的基本方法。该诊法虽然不能简单机械地运用到水产养殖中,但是其原理依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这就是解剖。解剖是一个汉语词语,意思是对事物作深入的分析研究,同时,解剖还是一个医学、生物学专业术语,是指用特制的刀、剪把人体或动植物体剖开。解剖学是一门历史悠久的科学,它分为病理和生理两大类。望闻问切是起承转合的四诊,最终都可以在第四诊即“切”诊上得到印证。生老病死是生命客观的发展规律,生物是向死而生,是死里求生。向中医学习,如果能够开展病理解剖配合化验检测就能发现病原体,通过开展病原培养和药敏试验就可以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而开展生理解剖配合生物分类和遗传学就可以在原种保有、良种选育和苗种繁育方面抢占市场竞争的制高点,最终获得水产养殖大成功。
结论养鱼生产历史久远,它可以划分为原始、传统和现代三个时期,医者横贯始终。鱼是天生地长水中养的,向中医学习防治病害,就是把天、地、鱼当作一个有机整体,以阴阳五行相生相克原理作为理论基础,把鱼看成是一个气、形、神的统一体,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运用大自然力量进行辨证施治。首先是通过望诊的观水色、闻诊的嗅水气,定期选择性地施放藻类尤其是绿藻、硅藻类,即以“命”护“命”,运用藻类自身生命活动,通过其大量繁殖与代谢,消除或减少水底淤积,优化底质,分解氨态氮、亚硝酸盐、硫化物等多种有害物质,改良水质,维护鱼类健康和生命安全,其次是通过问诊的观察、切诊的解剖,定期泼洒和饲喂菌类尤其是益生菌,即以“菌”制“菌”,让其中功能微生物大量繁殖,形成优势菌群,极大地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增强水产动物的免疫力和抗病力,就可以大幅度提高养殖对象的成活率和降低死亡率。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