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鲫鱼疾病的防治技术
在鲫鱼养殖过程中,往往会发生一些疾病,严重影响鲫鱼的健康生长,本文对鲫鱼的主要疾病作出分析,并且提出相关预防策略。
一、肝胆综合症
鲫鱼肝胆综合症的症状为病鱼尾鳍﹑背鳍的鳍条末端发白,体表发黑,色泽晦暗,鱼体有浮肿感﹑肥胖﹑鳞片松动易脱落。鲫鱼肝胆综合症并不会引起鱼类的死亡,只有并发肠炎﹑烂鳃﹑细菌性败血症等病时,才会引起大量死亡。
防治对策:一是强化饲养管理。选用优质的饲料,务必要注意饲料中的脂肪含量不宜太高,不能选择含有激素的饲料。一般饱饲投喂,日投饵量是池塘载鱼量中的2%~6%,且每两周要投喂一次药饵,如三黄粉﹑甘泰乐﹑肝胆康﹑肝康泰等中草药保肝利胆,还要外加VC或多维来加强鱼体免疫力。二是严禁滥用药物。价廉效差或刺激性很大﹑毒副作用强的药物,如有机磷和农药等杜绝使用,尽可能采购正规大厂的药物。三是强化水环境的管理。夏秋季养殖中,投饵量较大,残饵较多,鲫鱼排泄物量大,水质容易变差,在有条件的情况下可经常加注新水,确保水质清新;定期使用底改素2~3次,分解池底有机物,增加溶氧,降低氨氮和亚硝酸盐量;定期使用二氧化氯﹑碘制剂或溴氯海因消毒2~3次,保证水中病原体被杀灭。四是发病后,要认真检查,明确病因,对症下药。可内服恩诺沙星+保肝类药物﹑氟苯尼考以及肝胆康等+多维或VC,6~8天一个疗程,可外用碘制剂和杀菌红等消毒剂来消毒。一旦滥用药物或者中毒,首先应选用护水解毒宝或解毒安A等解毒二次治疗。
二、孢子虫病
孢子虫病的高发时间段在6月的中下旬一直延续到9月为止,在我国任何地方都会发生,如果发生孢子虫病,其死亡率非常高,一般在90%~100%。孢子虫在鲫鱼的体表﹑体腔以及其喉部和鳃部寄生。孢子虫在鲫鱼体内会长时间的寄生,长达几个月;有的时间短的,在七天内就会萌发,萌发后的孢子虫,会马上形成白色孢囊,而且孢囊会迅速扩大,最终溃破。镜检可见芝麻状的孢子虫。
孢子虫病的防治:首先,可以排干池水,曝晒池底,彻底清理池塘,将块状生石灰洒在池塘内进行消毒;其次,购进鱼体要进行消毒,可以将食盐或高锰酸钾以及苯扎溴铵等药物,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进行浸洗消毒,时间在5~l0min左右;第三,在每年的5月中旬,将孢虫散或者孢虫杀以及新孢虫杀在池塘中进行泼洒,以此来进行疾病的预防;第四,在孢子虫的发病阶段,可全池泼洒碘制剂或苯扎溴铵,也可以内服孢虫散或新孢虫杀,连用5~7天。在控制病情后,再全池泼洒二氧化氯,避免水霉的出现。
三、竖鳞病
患有竖鳞病的鱼类,呈现出体表粗糙的现象,同时,鱼类的部分鳞片还向外扩张。在鱼类的鳞囊中,出现半透明状或者带血的液体,导致鱼类的鳞片竖立,用手轻压鳞片后,会从鱼类的鳞片下渗出液体,其鳃或肝以及脾和肾的颜色都是呈现出变淡和贫血的现象,病鱼离群,动作较慢,持续2~3天后便会死亡。
一般情况下,竖鳞病的治疗方法主要分为三点:一是在养殖过程中,要时刻注意不要让鱼体有伤口出现,而且要定期对鱼类泼洒消毒剂。二是对于患病的鱼类,在其腹腔部位,注射硫酸链霉素;三是将患有竖鳞病的鱼在食盐水中浸浴。
四、车轮虫病
1.发病症状:车轮虫病是一种鱼苗﹑鱼种常见的疾病,此病一般四季都会发生,严重时会引起大量的死亡。车轮虫主要寄生在鱼的体表或鳃瓣上,寄生数量少时症状并不明显也不容易发现,一旦达到一定的数量就会使得寄主分泌大量的黏液,尤其是寄生较为密集时在鳍﹑头部﹑体表就会出现一层较为明显的白点,很容易在水中辨识。在我国各种养殖区,这种疾病一般都在4-7月较为流行,此时的水温一般在20~28℃,直接接触是最容易造成大量传染的原因。
2.防治方法:在放养前用8mg/L硫酸铜溶液在水中浸泡30分钟,或用1%~2%食盐水浸泡2~5分钟;在发病时可以使用硫酸铜硫酸亚铁合剂(5∶2)0.7g/m3进行全池泼洒;对于发病的鱼群用70mg/L的氯哇宁溶液进行长时间的浸泡;国外对于病鱼的治疗方法为用1.5%~2.5%的食盐水浸泡病鱼30~50分钟,重复2天,或用0.2mL/L醋酸浸泡30~50分钟,或250mL/m3福尔马林浸浴30分钟;每亩水深1m用苦楝枝叶或枫杨树叶30kg煮水全池泼洒,或将枝叶直接浸泡池中;鱼塘在使用前可以先用生石灰对其进行全塘消毒,这样可以有效防治车轮虫的大量繁殖。
(通联:310004,杭州市下城区东新路696号 电话:13777806882)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