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养鱼——针对鱼病“三体”的六种生物疗法
有些鱼病,可针对三体(即水体、鱼体、病原体),采用生物疗法进行防治。用生物疗法防治鱼病,可优化养殖环境,同时防治多种鱼病,减少渔药用量,降低损失,提高产量,增加收益。
生物防治的方法很多,最适合养殖生态鱼的运用,现介绍以下六种:
一、休养和改养
如果池塘养殖某种鱼类时间较长,上年发生某种鱼病,且发病率较高,则当年可不再放养该种鱼类,应对池塘采取药物消毒处理后,休养半年或更长时间,或投放其它水产动物(鱼类),这样可使病原体找不到适宜的宿主而自灭。
如果鱼类患有小瓜虫病,可种植作物,改变池塘环境,消灭病原体。
对狭腹鳋等寄生虫病,主要寄生在乌鳢、鲫鱼鳃上,对寄主有严格选择的特点,可采用轮养其他鱼种的方法进行防治。
而新开挖的鱼池,可先养1年~2年的成鱼,以后再养鱼苗鱼种,以预防弯体病。
改养:也就是简单的说,头年或上一季比如养的草鱼,下年或下一季就改养鲫鱼或非草鱼类品种,如此这样,养的鱼又肯长又不易患病,生产中已有人实践多年,效果非常的好。
二、与其它水生动物混养
1.混养某些水生动物,可杀灭病原体或吃掉某些寄生虫或敌害生物,以减少鱼病。
据说:如在黄鳝养殖池中放入少量蟾蜍,可防治黄鳝的梅花斑病;
每亩鱼池放养100g~150g的黄颡鱼20尾~30尾,能吃掉病鱼体表的部分锚头鳋;
在鱼池中混养较大规格的鲫鱼,可吃掉池水中水蛭的卵和幼体;
池水过肥时可放养罗非鱼,以清除蓝藻等藻类;
混养少量鳜鱼等凶猛鱼类,可吃掉野杂鱼、蝌蚪以及患病鱼体而减少感染源等;
如果在养蟹池中放养少量的鲤、鲫等杂食性鱼类,可以吃掉水中的有机碎屑、及残饵,鲤鱼还可吃掉蟹奴虫的幼体,从而大大降低蟹奴虫的感染率;
适量搭配性情温和的团头鲂,可减少青泥苔、水网藻的发生;
罗非鱼喜食水中的鱼虱、锚头鳋,能减少鱼病危害。
2.混养肥水性鱼类,如鲢、鳙等,可调节水质,以免蓝藻暴发。
很多人嫌弃白鲢价值低拒绝套养,殊不知白鲢是蓝藻的克星,还非得混养不可。
3.混养鲤鱼、鲫鱼、泥鳅等杂食性鱼类,可吃掉水中的有机碎屑、残饵、小型动物,改善鱼类生活环境,有利于其他鱼类生长。
3.混养少量规格适当的凶猛鱼类,可以吃掉弱体病苗,以免感染传播,并可刺激鱼类活动,提高鱼类摄食和活动能力,增强体质。
4.混养对某种鱼病有抵抗力的鱼类,减少同种鱼之间的接触机会,从而减少鱼病传播。
如在黄鳝池中放养少量泥鳅,能防治黄鳝之间的缠绕,预防发烧病的发生。
三、改善池塘的生态环境
用生物方法改善池塘的生态环境,保持池塘良好的水质,提供充分的天然饵料,既有利于鱼的生长繁殖,又减少鱼的发病几率。
1.培育水生浮游植物。
浮游植物产生氧气,吸收水中有害成分,改善水质,为鱼类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
2.栽植水草等水生植物。
实施鱼菜共生、鱼稻共生,或在水面放养浮萍、空心莲子草,水中栽植大型水生植物,夏季可遮挡阳光,防止水温过高,调节水质。
如在河蟹养殖中,许多水草都是河蟹的好饵料,还可以净化改善水质,供河蟹蜕壳时攀援附着,固定身体,对河蟹的生长、栖息、蜕壳、隐避及减少敌害侵袭、防逃都有非常重要的作用,是人工养殖的重要一环。
3.池边搭棚遮荫。
在池塘的东、南、西三面种植陆生作物,如南瓜、冬瓜、葡萄等,在夏季可遮挡阳光,防止水温过高,有利于鱼的生长。
4.用生物制剂改良水质,防治鱼病。
微生物制剂的使用是生态养殖中重要的一环,是一种活菌制剂,主要有枯草杆菌、EM菌、光合细菌、酵母菌、乳酸菌等,能杀死或吞噬水体中的致病菌,净化水质,保持良好的水质和适宜的透明度;
鱼虾摄食微生物制剂后,有益微生物成为鱼虾体内的优势种群,一些有害菌被排出体外,减少对鱼虾的侵袭机会,达到防病的目的。
早期使用光合细菌,能从根本上防止鱼虾病害发生,光合细菌中还含有抗病毒因子及多种免疫促进因子,可活化机体免疫系统,强化机体免疫反应,提高机体抗病力,并能分泌大量叶酸,防止鱼类贫血病的发生。
四、加强日常管理,切断病原体传播途径
可采用切断寄生虫生活史中的某个环节的方法来防治鱼病。
平时加强饲养管理,合理投喂适口饲料,让鱼吃饱吃好,增强鱼体抗病力,避免鱼体受伤,注意鱼池环境卫生,勤清除池边杂草、敌害和中间寄主,及时捞出残饵、死鱼尸体及排泄物,定期清理和消毒食物。
许多水生动物和食鱼动物等敌害在水体中活动,不仅伤害鱼类,而且传播病原体,应认真清除。
许多种吸虫的中间宿主是各种螺类,如人畜共患的肺吸虫病,其病原体有三个宿主,河蟹是第二中间宿主,而第一中间宿主是椎实螺或扁蜷螺。从螺类出来的尾蚴再钻进河蟹的肌肉里,形成囊蚴。因此,将池边和水中的螺类清除掉,可以混养青鱼就能消灭掉螺类,便可切断其中间宿主。
五、选择抗病力强的鱼种
采用鱼类种间杂交,培育抗病力强的新品种。在一些发病严重的鱼池,少数无恙存活下来的鱼,一般对病原体有免疫作用,可将这些鱼专塘饲养,培育具有免疫力的鱼种。
六、利用中草药等植物体,直接防治鱼病
用中草药防治鱼病,不仅取材方便,价格低廉,而且无副作用,不污染环境,既防又治,效果明显,是一种较好的防治方法。
常用的中草药有水菖蒲、水辣蓼、地锦草、大蒜、桑叶、苦楝树枝叶、辣椒、姜、五倍子、三黄、马齿苋(马凤菜)、铁苋菜(车前草)、鳢肠(旱莲草)等。
施药方法有拌饵投喂法、浸汁泼洒法、醣化法、浸泡法等。
每100kg鱼每天用新鲜马齿苋1.5kg~3kg,切碎后投喂,连续6天,或每天用鲜辣蓼5kg、地锦草2kg(或干粉300g~400g)切碎加水煮沸半小时,然后拌成药饵投喂,每天1次,连用4天,可防治肠炎病。
每亩用40kg喜旱莲子草(水花生),粉碎后挤汁拌入豆饼制成药饵,每天2次,连用10天,防治草鱼出血病。
每100kg鱼用地锦草干草500g或鲜草 2.5kg,煮汁后拌入饵料投喂,连续3天,可治疗烂鳃病。
每亩水深1m用菖蒲1.3kg~2.5kg,力口食盐0.5kg~1kg,全池遍洒,防治水霉病。
每亩水深1m用鲜辣椒粉250g、干姜片100g,混合加水煮沸,全池泼洒,防治小瓜虫病。
浸泡法是将草药扎成把,放入池塘浸泡,利用浸泡的药汁扩散到全池,达到预防和治疗鱼病的目的。
如在鱼池进水口处,每亩浸泡苦楝树枝叶30kg~40kg,每隔7天~10天更换一次,浸出的药汁随水流遍全池,可防治车轮虫病。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