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季与鱼病
春季(阳历3-5月)
气温逐渐回升,一般在10-20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比较适宜于各种病源体生长繁殖,尤其4-5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大麦黄"。
(水霉病)
早春鱼苗孵化时,鱼卵易患水霉病。
鱼苗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
春季成鱼易患微生物鱼病,如青、草鱼患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成鱼白鲢患打印病、鲢碘孢子虫病,草鱼成鱼患大中华鳋病等。
夏季(阳历6-8月)
气温一般在26-28摄氏度之间,鱼类发病比春季略少,此时鱼种逐渐长大,抗病力有所增强。因此纤毛虫、鞭毛虫鱼病逐渐减少。
另外,据调查夏季还持续存在春季的微生物鱼病,有烂鳃、出血、赤皮、肠炎、打印病等。
(锚头鳋)
此时,寄生虫有锚头鳋病较为普遍。
盛夏时,高产塘往往容易发生泛塘。
秋季(阳历9-10月)
气温逐渐下降,气温一般在23-15摄氏度之间,水温环境基本和春季相似,尤其8-9月是鱼类发病的高峰季节---“百露心”。
(车轮虫)
夏花鱼种主要患车轮虫、小瓜虫、指环虫、复口吸虫、鱼虱等鱼病。
秋季大规格鱼各易患微生物鱼病,如青、草鱼患病毒性出血病、肠炎、烂鳃等病。
冬季(阳历12-2月)
气温较低,一般在3-6摄氏度之间,一般很少发生鱼病。
冬季是鱼种放养时期,往往因拉网或运输擦伤鱼体,亦可发生水霉病。
(小瓜虫)
当水温较高时,有可能产生斜管虫病和小瓜虫病等。
越冬鱼类在水温低于10摄氏度时,由于越冬房气温和水温的温差过大,尼罗罗非鱼缺氧浮头时引起头顶部冻疮。
春夏秋冬,随着气温的变化常见鱼病目前初步归纳起来有12种。
其中:
寄生虫病主要有7种:车轮虫病、小瓜虫、指环虫、锚头鳋病,鱼虱病、鲢碘孢子虫病,中华鳋病;
微生物病主要有5种:出血病(赤皮病)、肠炎、烂鳃病,打印病、水霉病。
俗话说:“养鱼不瘟,富得发昏”。在养鱼的生产中,一旦发生了鱼病,轻者会影响鱼类的生长、发育,重者会造成一部分鱼死亡,因此要确保养殖稳产、高产,必须要重视鱼病的防治工作,积极贯彻“无病早防,有病早治”的方针。
鱼类发病两大高峰期:
每年4-5月,谷雨至立夏是“大麦黄”时期。
每年8月下旬至9月上旬,处暑尾至白露头是“白露心”时期。
上述病种的治疗,请参照有关治疗方法或参阅"水花鱼"公众号相关文章。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或作其他使用。征得授权许可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及各媒体,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