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鱼病控制与治疗效果的方法和注意事项

发表时间:2018/01/09 00:00:00  浏览次数:227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一、勤观察,早治疗

一般鱼被病原体感染或侵袭后,都有一段过程,有一些征兆,如病鱼活动迟钝,常缓慢游于水的表面,不聚群,若有惊动,略下沉后,即浮出水面。也有一些鱼刚发病时,狂游急窜,或体色灰暗,鳞片脱落等。

当发现鱼池中出现鱼病征兆时,应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治疗,可避免病情扩展。

                      (出血)

二、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首先根据气候特征,水源情况,鱼种来源,混养比例和密度饲养管理,历年鱼病流行规律,鱼群食欲、行动、体色等的情况,进行实地调查分析。

然后将刚濒于死亡的病鱼或死亡而未腐变的鱼尸,对其体表、鳃丝、肌肉、内脏等部位进行肉眼检查或镜检。

             (中华鳋)

看其体表有无出现大型的寄生虫如中华鳋、锚头鳋等,或出血点块、鳞片脱落、烂鳍、肛门红肿等现象。

         (锚头鳋)

鳃部,鳃盖充血腐蚀,鳃丝的颜色、粘液多少,寄生虫寄生,鳃丝腐烂带泥。

                   (鳃丝腐烂带泥)

剖开鱼腹后,是否有腹水、肠道发炎、充血,肝脏和脾脏等器官的充血。

剥开鱼皮,肌肉是否出血等。

根据检查的具体症状,首先诊断出寄生虫、细菌性、病毒性疾病或并发症,再根据病鱼的表现进行综合分析,作出正确诊断,对症下药。

三、准确测算,用准药量

准确测算,用准药量是治疗鱼病效果好坏的另一关键。

对于外用药,全池泼洒,要准确计算池水体积,并应考虑到水质特点及当时水温等的影响,如有机质多,水质较肥、水温较低时,用量应多些(越冬鱼以及体弱鱼例外)。

池水体积的测算要以实有水面和平均水深计算。平均水深的测算,以池塘几个深浅不一的深度点的平均数为准

对于内服药物的剂量,以每公斤鱼体摄食到多少药物来表示的,具体常有两种计算方法:按重量计算和按摄食率计算,应灵活运用。

当池塘中大多数鱼摄食旺盛时,可以按塘鱼的总重量计算较为准确。

当池鱼病情严重或气候不好,导致食欲减退,应根据估算的摄食率,以较高比例将药物拌入饵料中,以保证尚能吃食的病鱼吃到足够的药量。

配制药饵时,还应考虑到药物在水中丢失的情况。注意估算塘鱼的总数重量,要考虑到各阶段生长增重的比例,不能以投放鱼种计算药饵的投喂量。

       (竖鳞病)

四、掌握药物特性,科学用药

鱼病常用药物都各有其理化特性,在保存使用时应注意合理化,避免药物因保存使用不当而造成失效。如哪些药物只能外用,哪些药物内服效果好、哪些药物不能合用。哪些药物合用效果会更好,哪些药物会受环境因素的影响等。

药饵应考虑到鱼的生活习性,制作浮性、沉性、微粒等不同的药饵。

青、鲤、鲫鱼等底层鱼类发病应投喂沉性药饵为好。

草鱼、武昌鱼等草食性鱼类发病以投喂浮性的药饵或拌药在水草上较好。

白鲢、花鲢等上层鱼类发病应投喂微粒或粉料药饵,制作时要拌入一定量的粘合剂,以防药物在水中散失。

药物泼洒要将药物充分溶解后均匀泼洒全池,泼洒时间以半下午进行比较好,因下午水温高,药效高。

泼洒药物时从上风处逐步向下风处泼洒,泼洒后的剩渣残粒未溶解的药物,不能泼入池中。否则鱼吞吃误食会引起中毒死亡。

五、根据病类,用足疗程

疗程是治愈鱼病的根本保证,没有足够疗程,就不能彻底消灭病原体,起不到用药的效果。因此,用足疗程是彻底消灭病原体,巩固治疗效果的重要环节。

实践中,疗程的长短,应根据鱼所患疾病的具体类别。如:

                     (小瓜虫寄生鳃上)

侵袭性疾病,是寄生虫寄生所引起的,一般使用杀虫药物1~2天为一个疗程,就可以起到治疗的目的,细菌性、病毒性疾病一般3~5天为一个疗程。

                       (赤皮病)

至于使用的疗程多少,则应视病情的轻重和病程的缓急而定。对于病情重、持续时间长的疾病就必需使用两个至三个疗程,否则疗效不彻底,有重发感染的可能。

          (外伤引起赤皮病并发水霉病)

六、注意事项

1.使用药饵投喂前应停食1天,让鱼处于饥饿状态,药饵投喂后,能迅速吃完。

2.在治疗期间及刚治好后,不宜大量换水和捕捞,以免给鱼带来刺激,引起应激反应,加重病情或引起复发。

3.治疗鱼病时,应尽可能采用内服外消相结合的办法,单纯依靠内服药不能起到内外夹攻的作用,也就是说,内服药只宜治疗鱼类内科病(如肠炎,体内寄生虫等),内外并发症和赤皮、烂鳃等病不能单用内服药

4.治疗鱼病时,不能单独多次使用同一种药物,以免使病原体对该药产生抗药性,应交替使用药物。

5.一旦发病后,无论治疗效果好坏,都避免不了损失的发生。因此,平时需坚持"以防为主,治疗为辅"的防治方针。

附文:

新进放养的鱼(苗)种非外伤死亡的原因及对策

鱼类六种鳃病的诊断与防治

草鱼新“三病”(细菌性并发症、病毒性出血病、肝胆综合症)旧“三病”(肠炎病、烂鳃病、赤皮病)的防治

鱼类赤皮病---常在运输、拉网等操作或鱼体表皮损伤后发生的赤皮病的防治

水霉病和赤皮病两病并发症的病理及其防治的改进

草鱼“老三病”(烂鳃肠炎赤皮)的发病规律及防治方法

不易治好且易死亡的鱼类烂鳃病

淡水鱼细菌性烂鳃病的成因和诊治

烂鳃是鱼类的一号杀手

草鱼细菌性肠炎与病毒性肠炎的区别

肠出血型草鱼出血病与细菌性肠炎病的区别与防治(第309期)

鱼类肠类炎症的治疗心得(第202期)

鱼类体表溃疡病(烂身病)的症状和防治---容易与赤皮病混肴

池塘养鱼的轮捕轮放与套养鱼(苗)种的方法

鱼卵水霉病和淡水鱼水霉病的防治及药物施治

活鱼运输"转袋充氧"的方法

详解水产养殖的清塘环节

影响活鱼运输成活率的三大因素

影响活鱼运输成活率的主要因素

鱼类的集装箱(水箱)运输

提高鱼类运输成活率的方法,详解影响鱼类运输成活率的八个因素

鱼不耐运输的六个原因及解决方案

鱼苗安全运输的四个要点

水产养殖过程中水霉病的特点与防治

水霉病和赤皮病两病并发症的病理及其防治的改进

冬春低温时节的水霉病(第332期)

春季鱼类水霉病的特点与防治

水霉病致鱼死亡的主因是水霉病继发细菌性感染(第302期)

鱼类冻害水霉病的实用防治技术(第274期)

冬春季节常见并发病---鱼体赤皮水霉并发症"(第214期)

冬春病---鱼类真菌性皮肤病"水霉病"(第208期)


更多信息请登录点击网站http://www.yc6318.cn/,了解更多哦~~~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