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起鱼病发生的人为因素和生物因素
在渔业生产中,由于管理和技术上的原因而引起的鱼病,统称为人为因素,主要有下列各方面。
(1)放养密度不恰当
在养鱼池塘里,每一尾鱼都占有并利用一定的水体.若放养密度过大,则容易造成池鱼缺饵、缺氧,既恶化了生态环境,又加剧了生存竞争,其结果是鱼体生长快慢不匀,瘦弱的鱼就易于患病而死亡。
(2)混养比例不恰当
不同种类的鱼,可因食性差异而分别生活于不同的水层,但由于食物链关系,仍会存在争食现象。例如当鲢、鳙混养时,鲢多、鳙少,一般无多大问题,如鳙数量超过某一限度,鱼就会因缺饵而营养不良。
(3)饲养管理不妥善
饲养管理水平的高低,不仅影响鱼产量,而且与鱼病关系密切。投饵不匀,时投时停,时多时少,使池鱼饥饱失常,极易诱发肠炎。高温季节,不及时消除草渣、残饵、不经常加注新水,池水污浊不堪,病原生物大量繁殖,也易使鱼患病。另外投喂变质的饵料,施用未经充分发酵的草食性动物粪便,也可诱发不同性质的鱼病。
(4)技术操作不细致
在拉网捕鱼、分池并塘、苗种运输中,往往因操作不慎、给鱼体造成不同程度的创伤,如鳍条断裂、鳞片脱落、皮肤擦伤等,甚至引起细胞和组织的变性及坏死。这些创伤为微生物入侵敞开了门户,会造成继发性感染而引起流行性鱼病的暴发。
二、引起鱼病发生的生物因素
能使鱼类发病的原因很多,总的来说,当外界环境因素的作用超过了鱼体内在因素的适应能力时,鱼类就会发生各种不同的疾病。
(指环虫)
常见的鱼病大多是由各种病原生物感染、寄生和侵袭而引起,这些能引起鱼病的病原生物,分别称为鱼类的病、虫、害。生物因素是使鱼类致病最重要的外界因素之一。
(1)传染类生物
病毒、细菌、粘细菌、真菌等植物性病原体感染鱼体后,即可引起鱼类的传染性疾病,亦称微生物病,这类生物引起的疾病,其特点是发病快、来势猛、死亡率高,是鱼类的主要疾病。如出血病、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白皮病以及各种类型的鳃霉病、肤霉病等。
(2)侵袭类生物
原生动物、吸虫、绦虫、线虫、棘头虫、甲壳类等动物性病原体侵袭鱼体后,可引起鱼类的侵袭性疾病,习惯上称其为寄生虫病,如车轮虫病、小瓜虫病、指环虫病、线虫病、中华鳋病、锚头鳋病等都是寄生虫病。
(3)敌害类生物
凶猛鱼类、吃鱼鸟、水蛇、水老鼠等可直接吞食鱼类;水生昆虫及其幼虫,如龙虱和水蜈蚣、田虱、水斧虫等可伤害幼鱼,甚至青泥苔、水网藻等也可困死鱼苗。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