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种鳃病的正确诊断与防治
六种鳃病的正确诊断与防治
尹伦甫1 陈昌福2
(1.湖南五指峰生化有限公司 410329 2.华中农业大学水产学院 武汉430070)
在现代养殖过程中,鱼类鳃部发病率非常高,故有“养鱼先养水,治病先治鳃”之说。导致鱼类鳃病发生的原因很多,如何分析发病原因、正确诊断,关系到能否对症用药,也直接关系到养殖效益。下面将引起鳃部发生病变的几种类型和防治方法分述如下。
一、细菌性烂鳃病
1.病原
柱状黄杆菌,曾用嗜纤维菌、鱼害粘球菌和柱状曲桡杆菌等名称。
2.流行情况
本病在全国各地终年均有发生,20℃以上时开始流行,不论鱼种或成鱼饲养阶段均可发生。由于致病菌的宿主范围很广,野杂鱼类也都可感染,因此,该病很容易传染和蔓延,而且常易与赤皮病和细菌性肠炎病并发。
3.症状
疾病初期,鳃丝前端充血,略显肿胀,使鳃瓣前后呈现明显的鲜红和乌黑的分界线;随后鳃丝前端出现坏死、腐烂,粘液增多。病情严重时,鳃丝前端软骨外露、断裂;在通常情况下,鳃瓣前部粘附淤泥,形成明显的泥沙镶边区。鳃盖内肯皮充血发炎,中间部位“开天窗”。
4.诊断
①眼观鱼体发黑,鳃丝肿胀,粘液增多,鳃丝末端腐烂缺损,软骨外露;
②取鳃上淡黄色粘液,或剪取少量病灶处鳃丝放在载玻片上,加上2~3滴无菌水(或清水),盖上盖玻片,放置20~30分钟后,在显微镜下见有大量细长、滑行的杆菌。
③有条件的可作酶免疫测定法,以病鱼鳃上的淡黄色粘液进行涂片,丙酮固定,加特异性抗血清(免抗柱状黄杆菌的抗血清)反应,然后显色、脱水、透明、封片,在显微镜下见有棕色细长杆菌,即为阳性反应,可确诊为细菌性烂鳃病。
5.治疗
全池泼洒“仨亩宁”、“溴氯海因”或“菌敌”,隔日再用一次;同时拌铒料内服“三病康宁”或“渔泰康”,连用5~7天。
二、寄生虫引起的鳃病
1.病原
通常寄生在鳃部并引发鳃病的寄生虫有:中华鳋、车轮虫、斜管虫、孢子虫、指环虫等。
2.症状及诊断要点
①病原体是寄生虫,用显微镜检查可见鳃隐鞭虫、车轮虫、指环虫、中华鳋中的一种或几种。
②鳃丝比为淡红色或鲜红色,水肿明显,大量粘液包裹鳃丝,有时可见鳃丝外有一层白膜。如果是孢子虫寄生,则可在鳃丝上找到孢囊,形如菜籽状、块状。
③病鱼的鳃盖内表面组织一般无损伤,不充血。
④多数病鱼整日浮于水面,常跳跃,体色无明显变化。
3.防治
根据寄生虫的种类,合理选择专用杀虫药,杀虫后消毒1~2次。
三、霉菌性鳃病
1.病原
鳃霉菌。
2.症状及诊断要点
病鱼呼吸困难,无食欲,鳃上粘液增加,有出血、淤血和缺血斑块,俗称“花斑鳃”。严重时整个鳃呈青灰色。诊断时,必须用显微镜检查,可见鳃丝中鳃霉菌丝寄生状况。
3.防治
本病预防的关键在于保持水质清新。发塘池必须清除塘底淤泥,彻底消毒,不施放未经发酵的肥料,经常加注新水。发病后,可立即更换池水,病情可以缓解,此时应适时泼洒“氯立得”、“氯安”等含氯消毒剂1次。
四、由水质恶化引起的鳃病
1.原因及症状
此类鳃病集中在7~9月,这种情况多发生在养殖中后期水质污染严重的水体,氨氮超标。在分子氨的刺激下,鳃丝呈紫红色,丝的边缘呈白色。鳃部分泌大量粘液覆盖在鳃丝表面,严重影响气体交换,导致缺氧,在炎热的夏季中午水温最高的时候,鱼类常常浮于水面。
2.诊断
目检病鱼的鳃无细菌性烂鳃病症状;镜检一般无寄生虫或寄生虫很少,如再配合水质监测,确实水中氨氮含量超标,可以确诊为由水质恶化引起的鳃病。
3.解决措施
应积极采取换水,泼洒“底质净”等措施降低水中的氨含量。如果将水中的氨氮含量降低到安全值以下,就不会对鱼类产生危害,鳃病可不治自愈。
五、肝脾肾病病变引起
1.原因
因肝肾病变诱发的鳃病,鱼类鳃丝失去鲜红色,或灰白、或“白鳃”且腐烂、散乱无序,镜检无或很少有寄生虫和细菌。分两类,一为单纯追求生长速度,过量投喂高蛋白、高脂肪、高碳水化合物饲料。病鱼大都肥胖、体色有花斑块、鳍条末端溃烂、肌肉无弹性、缺乏活动能力、应激能力差、腹内多脂肪、肝脾肾肿大如蒸蛋花或豆花状,个体大的最先死亡。二为预防细菌性鱼病,过量或在饲料中长期添加抗生素和其他抑菌药物,致命鱼类肝肾病变为或黄或花或绿,或易碎或萎瘪多皱,或硬化产生腹水。
2.防治方法
养殖期保持良好水质环境,定期监测池塘鱼的健康状态,有时采取对应措施。
六、营养性鳃病
1.病因
由于饲料中缺乏泛酸或其他营养不平衡引起,使鱼体免疫能力下降,易引起细菌感染,寄生虫侵入。
2.症状
病鱼鳃丝弯曲,鳃小片屈曲、萎缩,排列不整齐。
3.预防措施
合理配制饲料,做到氨基酸平衡、不饱和脂肪酸、钙磷、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及多项营养指标的平衡;切莫片面追求高蛋白、高营养;在饲料中注意增加泛酸和其他多种维生素的含量以补充营养,维护鱼类健康。
(摘自《科学养鱼》2009.4)
另见:鱼类六种鳃病的诊断与防治_鱼病知识 http://www.yc6318.cn/tyui/aritcle444.html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