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鱼病的诊断依据与检查方法

发表时间:2022/03/20 22:45:36  浏览次数:1354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摘要:通过对鱼病诊断实践中鱼类游动情况、发病季节、地区特征及环境因素等方面阐述,为疾病诊断提供参考依据,同时对疾病的诊断检查步骤和治疗措施进行比较详尽的介绍。

关键词:鱼病;诊断依据;检查方法;治疗措施

鱼类在水中生活,所处环境较为特殊,因此患病之后不易被发现。水产养殖技术人员不仅要推广新品种、新技术,更要关注水产养殖是否能稳定、健康发展及如何使得养殖品种没有质量问题,成为无公害绿色食品。如何对病鱼进行快速准确的诊断和治疗是养殖成功与否的首要问题。笔者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总结出一套对鱼病的诊断依据及步骤,现总结如下。

1 鱼病的诊断依据

目前,水产养殖技术人员等对鱼病的诊断,基本上是通过目测病鱼的症状和显微镜检查的结果来判断鱼类的病因及诊治。根据生产经验,生产中鉴别鱼病的依据如下:

1.1 外部症状和游动状况

从鱼类的游动状况和外部症状可以对病鱼的病因做出初步判断,因为鱼类所患疾病不同,表现出来的游动状态及外部特征也有所不同。如草鱼出血病表现为体侧肌肉、鳍基部、口腔、鳃盖和眼睛充血,鳃丝失血苍白等;疥疮病表现为鱼体背部皮肤及肌肉组织发炎,出现脓疮,手摸有浮肿感,脓疮内部充满含血的脓汁,鳍基部往往充血,鳍条间组织破裂,鳍条外露,像一把扫帚。但也有鱼类病因虽不同,表现出来的外观症状很相似。如缺氧鱼类会出现浮头现象,鱼类鳃部患病也会出现浮头现象,而体表有寄生虫时出现浮头并伴有挤擦和间断性狂游现象,就需要借助其他方法来进一步诊断了。

1.2疾病发生的季节

鱼类在不同的季节,生长及各方面的指标不同,对病原体的敏感性也不同。而病原体的繁殖和生长也需要适宜的温度,就导致病原体在不同的时期爆发。因此,鱼类疾病的发生多数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如按照发病的规律,提前做好预防,可以减少一定的损失和治疗过程的盲目性。如上述的痘疮病、鲤鱼白云病、水霉病在早春和晚冬最易发生,细菌性败血病在6~7月易爆发。

1.3 地区特征

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的差异导致水环境、气候条件及微生态环境也有较大差异,从而引起不同区域内的病原体区系也不尽相同。如在热带鱼中的致病菌,在温度较低的北方就不易存活,也就不可能对鱼类造成危害,因此,养殖户如发现一种新的致病菌,首先考虑两点,第一该致病菌是否曾在当地流行,第二所引进的鱼种是否为当地繁育所得。如果是当地繁育所得,则重新进行定性判断致病菌;如果不是当地品种,一般不用担心其会在养殖鱼类中传播开来。

1.4 环境因素

在鱼类的发育过程中,其组织、形态及体内物质等都在逐步发育,所生长的环境也在不断变化中,病原体对鱼体的敏感程度也是有选择性的。某些疾病在幼鱼中容易发生,而在成鱼阶段基本不会出现,如草鱼出血病;某些疾病在鱼体上的感染有一定的水温要求,如痘疮病流行水温为10~15℃,而鲤鱼白云病在水温20℃以上会不治而愈。某些疾病只在一种鱼种感染,还有些能感染几乎所有养殖鱼类,如水霉病。

判断鱼类是否得病还要考虑环境因素,因为有些水环境因素造成鱼类不适现象,也会出现类似病原菌引起的现象。如水体缺氧或鱼体中毒导致鱼类浮头,病原菌引起的也会产生浮头现象,如果生产中遇到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三种途径来判断:一是养殖池中鱼类所处环境相似,非病原菌引起的症状,在全池鱼类中均会表现出来,并且症状发展态势基本相似,如缺氧导致全池鱼类浮头均出现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种现象;二是测定水体水质状况,看是否为有毒物质引起的,病原菌引起的疾病通常有一定的感染阶段,中毒则来的比较迅猛,波及范围较广;三是发现病症后,采取适当的措施,能很快缓解症状则为环境因素引起的。

2 疾病检查步骤及确诊

治好鱼病的关键是对病鱼做出正确的判断,只有诊断正确,才能对症下药,治疗效果才好。

2.1 工具的准备

对病鱼的诊断工具一般按养殖规模分以下两种情况来准备:

2.1.1 一般养殖户及技术员

进行鱼病诊断需要的工具有:显微镜、解剖盘、手术剪刀、尖头镊子、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温度计、记录本等。

2.1.2 规模较大养殖户及水产养殖技术研究与服务机构

除了要配备以上设备以外,还应配备解剖镜及对病原菌常规分离和培养等设备,以备对常规设备难以确诊的病症做出准确的判断。

2.2 检查步骤

2.2.1 现场调查

现场调查主要从三个方面着手:

一是饲养管理过程,内容包括早期清塘、肥水材料及方法,养殖的种类及来源、放养密度;苗种入池前是否经过消毒及所用药物;投饲和施肥的种类、频率、饲料质量。二是发病情况,内容包括发病时鱼类表现的症状、发病种类及发病时间等。三是发病之后是否采取适当的防治措施。

2.2.2 目检

一般检查病鱼首先通过肉眼观察,由表及里,直接从鱼体患病部位找出病原体或初步诊断出患病原因,主要观察鱼体颜色及各部位有无充血、发炎、溃烂、粗糙、畸形、变色、粘液量和大型寄生虫。如体表检查鱼类头部、眼睛、口腔、鳍、鳞片是否充血、突出、脱落、腐烂;鳃部检查是否充血、溃烂;有无寄生虫及颜色正常与否;内部检查主要是皮下是否充血、肌肉颜色及有无溃烂等,打开腹腔,查看肝脏等器官颜色是否正常及溃烂等,肠道内是否有食物、充血、肿大和肠壁颜色、肠道内黏液量及颜色,肠道内有无寄生虫等情况。

根据病鱼体内外表现的症状判断病因时,需要注意的是,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症状,如鳜爆发性传染病症状为病鱼口腔周围、鳃盖、鳍条基部等充血,有蛀鳍现象,眼球突出、鳃部贫血,肝、脾、肾上有出血点,肝脏不仅肿大还伴有坏死斑点,胆囊肿大等。另一种情况为多种疾病可能导致相似的症状,如鳍基部充血、鳃部贫血、蛀鳍现象等,除了上述疾病外,还有细菌性烂鳃、赤皮病、肠炎等疾病也可引起相似症状。

目测时还要对病鱼分类编号,记录捞取时间或死亡时间,体长、体重、雌雄性别及年龄等数据。

2.2.3 镜检

肉眼无法观测的,如小型寄生虫,需要显微镜来进一步确诊,对上述多种病因引起相同症状的也需要显微镜来加以判断。体表和鳃部是鱼类发病的主要部位,一般作为显微镜检查的重点。

镜检的方法是一个养殖池多选择几尾(一般3~5尾)即将死亡或刚死亡不久的病鱼,每一个检查部位制作2~3个压片进行对比观测。操作步骤为取下的组织或粘液要加入纯净水(内脏等组织要加入生理盐水)盖上玻片,稍稍压平,在显微镜下先用低倍镜检查,如观测不清楚时再逐步调用高倍镜。玻片的移动方向为从左向右,再从右向左,每次下移一个视野,基本走“S”型路线观测整个玻片。观测完毕时记下观测到的寄生虫的种类及数量。同时要掌握一个原则,少量寄生虫的存在不会影响鱼类健康及引起鱼类死亡,这需要从理论及生产经验中来把握,比如车轮虫等小型寄生虫在中倍镜下一个视野有5~8个虫体,就应采取治疗措施,病情进一步发展可能引起鱼类死亡。如果镜检也不能辨别清楚病原菌,可通过对病原菌进行分离和培养,进一步准确的判断。

2.2.4 水质分析

由理化指标异常引起的疾病,还要对养殖水质进行分析。分析内容包括水温、溶解氧、氨氮、硫化氢、酸碱度及亚硝酸盐等,还要查看水源及周围有无农田施肥等情况,除此还要测定养殖水域的面积、水深、底质状况、拉网、有无敌害生物及有无水产动物某种寄生虫的中间寄主,周围有无水产动物某种寄生虫的终末寄主等。目前专门做水质分析的部门很少,并且成本较高,技术人员一般采用“水质快速检测盒”进行快速测定几项常规水质标准,但误差较大。如果测定养殖池中有无毒性物质,可采用网箱养殖若干健康鱼来试验(也可取部分水样,养殖若干健康鱼类),观察有无异常症状发生。

综上所述,对病鱼的检查顺序为:整体观测-口腔-眼睛-鳍条-黏液-鳃部-血液-皮肤-肌肉-体腔-肝脏-脾脏-胆囊-肠(胃)-鳔-心脏-性腺-脂肪组织-脑。

3 小结

通过以上检查依据及检查方法,基本上可以对病鱼的病因做出准确的判断。但在一定时间内,可能检测出来的病因不是一种,应该找到主要病因,对症下药,逐步来进行治疗。比如并发症,就是两种或两种以上病原体同时感染的结果,一种是先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叫原发性疾病,另一种后感染而引起的疾病,则叫继发性疾病。这时就需要对两种疾病同时治疗。医学上还有一种试药法,就是对病因不甚明了的情况下,可以边用药边观察结果,最终达到治疗的效果,积累治疗经验。

根据多年的实践经验,通过这些依据和方法,可以对大部分病鱼的病因进行诊断,并能对症下药,少数不能做出判断的,则需要进一步深层诊断。

作者:郑州牧业工程高等专科学校 唐国盘,邱荣超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