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条鱼:集万千怨恨的一条鱼!
白条鱼,又称白䱗,俗称䱗子或鲹子,鲤科䱗属的一种鱼类,是人们极为熟悉的一种鱼,它生活范围非常广泛,几乎只要有水的地方,就能够发现它的踪影。养鱼人不喜欢它,因为它是个体很小的野杂鱼,经济价值也小,但抢食很厉害,人们无不以清除之而后快;钓鱼人不喜欢它,也是因为它抢食很凶,只要钓饵一下水,它们就捷足先登,蜂拥而至。但这条集万千怨恨的鱼,营养价值却比较高,如果制成鱼干,油炸后加辣椒一炒,即成极佳的下酒菜。
分类及分布
白条鱼,人们普遍称之为餐(䱗)条鱼或又可为鲹子。需要特别说明的是:餐(䱗)条鱼的“餐”字是一个替代字,原字是要把“餐”字下部的“食”改成“鱼”,即"䱗"或"鲹"字,但这些字电脑里很不容易打出来,于是只好模仿网络语言,叫餐条鱼了。
白条鱼有两个种,一种学名“䱗”(Hemiculter leucisculus),分类学为鲤形目,鲤科,鲌亚科,“䱗”属;另一种学名为伍氏半“䱗”(Hemiculterella wui),分类学为鲤形目,鲤科,鲌亚科,半“䱗”属。它们的适应能力很强,全国各主要水系均有分布。
形态特征
“䱗”:体长而侧扁,头、体背缘平直,腹缘弧形。头尖,呈三角形。口端位,口裂斜,下颌中央具1丘突,与上颌中央的凹陷相吻合。侧线在胸鳍的上方急遽向下弯折,形成一明显的角度,然后沿腹侧后行至臀鳍基部后端又向上弯折至尾柄中线,直达尾鳍基部。腹棱自胸鳍基部至肛门。腹膜灰黑色,背部青灰色,侧面和腹面银白色。尾鳍边缘灰黑色,其余各鳍均为浅黄色。
伍氏半“䱗”:体延长,侧扁。头尖,口端位。侧线在胸鳍的上方急遽向下弯折,在胸鳍近末端处形成钝角。鳞较细小。腹膜银白色,散布有许多黑色小点。体背部黄绿色,侧面和腹部银白色,胸鳍、臀鳍和腹鳍白色,背鳍和尾鳍浅黄绿色,并在鳍条上有些分散的黑色小点。
生活习性
它是低海拔淡水中常见之鱼类,喜欢群聚栖息于溪、湖及水库等水之上层,栖息深度为0至10米。属小型鱼类,一般体长l00至140毫米,最长达240毫米。数量较多,具一定的经济价值。它适应性强,在流水、静水中均能生长、繁殖,常栖息于水体沿岸区,行动迅速。属杂食性鱼类,主食无脊椎动物。在长江,5~6月产卵,产卵时有逆水跳滩习性。分批产卵,粘附于水草或砾石上。它对水质要求较高,繁衍速度较快,很贪食。此种鱼与马口,翘嘴外形相似,营养价值较高。在晴朗或较暖的天气里最易捕捉,喜腥类面食。
为什么很多人称呼它为白条呢?因为它能“发白光”。白条鱼“发白光”的原因至少有三点:一是天气的关系;二是水的关系;三就是鱼的关系了。白条鱼在水里游,游着游着,鱼翻了个身,恰好被太阳照着了,那本来银白色的鱼鳞就银光闪闪了,加上水的清澈,这就是那一团白光。
白条鱼一般离水10分钟以内就死亡了,因此出钓时,需携一小桶备用;气温越高越不耐活,缸养困难,善跳跃。
烹饪技法
酥炸小白条做法:
1、把白条鱼剖好,剔除内脏洗净沥干。放进盆中,加入五香粉、料酒、盐、大葱粒,搅拌均匀后,腌30分钟。
2、将自发面粉加水拌成面糊,面糊不能太稠。将腌后的小白条放进面糊里再夹出,面糊刚好能从鱼头划落到鱼尾,整条鱼身仍裹着一层面糊为宜。
3、油烧至八成热,下鱼炸,炸时调到小火慢煎至两面淡黄结壳就捞出,熄火,用吸油纸吸去炸鱼表面的油渍。
4、等油温凉下再次开火热油,进行第二次油炸。经过这次油炸,小白条两面都会变得金黄,咬起来酥脆。
雪菜烧䱗条做法:
1、䱗条鱼去内脏,去鳞片后洗净沥干水份。
2、雪菜洗净挤干水份,切成小段。䱗条鱼用厨房纸吸干多余水份,表面轻拍上一层淀粉。
3、起油锅,加入少许盐和姜片。䱗条鱼入油锅,一面煎定型后再翻面,煎至另一面定型。
4、煎好的鱼重新入锅,加料酒,生抽,老抽,水,糖和少许盐水煮开。
5、倒入雪菜,中火烧至鱼入味即可。出锅时撒入大蒜。
另见:白条鱼(䱗子、鲹子)_淡水鱼类_西南渔业网---水产养殖专业网站,欢迎光临! http://www.yc6318.cn/vcxz/aritcle5683.html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