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拿大土著渔民准备把加拿大政府告上法庭
部分加拿大的原住渔民正在酝酿一件大事儿,因为他们实在是被政府的渔政部门给折磨得不行。作为原来土地的主人,他们祖祖辈辈都在这块土地上打渔谋生,如今却还得受到政府和那些非原住商业渔民的监控和指责,实在是忍无可忍,打算联合起来,组织一场集体诉讼,将加拿大政府告上法庭。
加拿大作为一个殖民国家,背后肯定少不了一大堆让政府焦头烂额的历史遗留问题,特别是原住民问题。虽然这么多年过去了,从表面上看,原住民和白人大家都和和气气,井水不犯河水的,可在大西洋深蓝色的水面下却是暗流涌动。
就像是一小丛地瓜藤,看着不占地方,但只要把藤扯起来,就能看到下面连着好多瓜,其中就有一个叫“渔业战争”的瓜,随着时间的推移,反而越钻越深,越长越大,如今更是“逼”得原住民要将加拿大政府告上法庭。
加拿大“渔业战争”,简单点来说,就是加拿大国内现代商业渔业跟原住民传统渔业之间难以调和的矛盾。这个矛盾相对其他原住民矛盾来说算是年轻的,因为代表近现代北美渔业的龙虾贸易繁荣起来也才半个世纪,所以只要从上世纪七十年代说起就好。
加拿大原住民主要是北美当地的印第安人和因纽特人,这里就不再展开殖民者对原住民的迫害了,大家自行脑补就行。在欧洲殖民者到来之前,他们基本上靠打鱼和狩猎过活,特别是在新斯科舍省,当地的原住民主要依赖海里的出产的鳕鱼、鲑鱼和龙虾等海产品维持生计。就连最“年轻”的龙虾,原住民也已经捕了400多年了。
其实在上世纪70年代之前,加拿大政府并不是特别把纽芬兰地区和新斯科舍沿海地区的丰富的鳕鱼资源当作一回事儿,因为当时还没有出来国家经济专属海域的概念,所以但凡有点远洋渔业能力的国家都能到加拿大家门口捞鱼。虽然来打鱼的国家很多,但也因为鱼多价贱,只能在沿海作业的加拿大原住渔民并没有感受到太大的压力。
但这一切从1977年,美国和加拿大共同宣布了200海里专属经济海域之后,开始发生了变化。
在这之前,加拿大政府根本没有把发展渔业放在眼里,甚至还一度打算让半路“归顺”的纽芬兰发展轻工业和农业,按照纽芬兰那个也就海鸟会来拉点屎的尿性,这结果可想而知。可当把世界性的纽芬兰渔场归入自己的专属经济海域之后,加拿大政府终于找到了了发财的节奏。
虽然之前渔业并不是加拿大的支柱产业,但二战后人口大爆炸对海产品的需求暴涨,让加拿大看到了发展渔业大有可为,开始展开各种操作刺激发展本国渔业捕捞和水产加工业。
大力出“奇迹”
因为加拿大政府对本国渔业确实寄予厚望,扶持政策非常到位,再加上二战后科技发展迅猛,很多像声呐探鱼器、新型拖网渔船等新型技术和装备很快应用到渔业捕捞中,所以,捕捞火力猛过了头,过了不到20年,加拿大政府就不得不尴尬宣布无限期关闭纽芬兰渔场。
在加拿大政府开始大力发展国内商业渔业的那一刻,就埋下了一颗“定时炸弹”。快速发展起来的商业捕捞很快就榨干了原本就处在强弩之末的加拿大鳕鱼资源。近海鳕鱼资源枯竭,既让新近参与进来的商业渔民大批失业,也让依赖沿海鳕鱼资源的原住民陷入尴尬的处境,双方的矛盾随着纽芬兰渔场关闭开始浮出水面。
1993年,那颗之前埋下的定时炸弹终于“爆炸”。当年,一个加拿大原住民在禁渔期下海捕鱼获利被抓并遭到起诉,案件随后上诉至最高法院。1999年,法院最终依据早期英国殖民者与原住民签订的条约,裁定原住民有权为“适度生计”进行渔猎活动,这就是加拿大著名的“马歇尔裁决”。可这裁决一出反而进一步激化了矛盾。
龙虾战争
加拿大政府无节制地纵容商业捕捞开发渔业资源,导致鳕鱼资源崩溃,原住民当然是受害者。后来,政府开始加大渔业资源保护的力度,制定各种鱼类的捕捞季,又等于限制了原住民的捕鱼作业。以前鱼多的时候,抓鱼比不过那些商业渔民,现在“禁渔”了,又得一起受,原住民自然不爽,跳出来要争取他们原来的“捕鱼自由”。
可对那些非原住民的商业渔民来说,原住民的遭遇很难让他们有同情心,毕竟捕鱼对他们来说也是生计,因为渔业资源就只有一块蛋糕,要切一起切,怎能容忍有特例呢。再加上虽然鳕鱼资源枯竭了,可龙虾和螃蟹等无脊椎动物开始繁荣起来,居然比鳕鱼还值钱,这就更不能让步了。说到这里,就绕不开龙虾了。
在上世纪50年代,北美地区的波龙产量维持在3万吨左右。到了上世纪90年代,波龙产量翻倍,并在本世纪初很快突破10万吨大关。龙虾成功取代鳕鱼成为了北美的渔业的一大王牌。所以,原住渔民和非原住商业渔民的主要矛盾的焦点就转移到了龙虾身上。
因为在鳕鱼上吃过一次“亏”,加拿大政府马上就学乖了,对“幸存”下来的以波龙为主的甲壳类和虾类实施了严格的渔业资源管理。就拿龙虾来说,加拿大渔业和海洋部(DFO)对新斯科舍周边的龙虾主产区进行划分,并制定了各自的捕捞季,也就是说,商业渔民只有在指定的捕捞季才能出海捕捉龙虾。
而原住渔民,则因为1999年的“马歇尔裁决”而获得了“适度生计”的捕捞特权,“游离”于加拿大的渔业资源管理法规之外,而这就为日后矛盾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虽然加拿大最高法院在“马歇尔裁决”之后又因为非原住渔民的施压而对“适度生计”有过笼统的界定,比如原住渔民的“特权捕捞”对渔业资源带来了伤害,则政府可以出面进行管制,但远远不够明确,并没有消除各方对“马歇尔裁决”的争议。
然后小高潮就来了。去年秋天,在加拿大的新斯科舍,爆发了一场“龙虾冲突”。一伙儿非原住渔民袭击了当地原住民的龙虾储藏点,抗议者放火焚烧了车辆和船只,销毁了大量的龙虾,索性没有造成人员伤亡。事后,加拿大皇家骑警逮捕了参与暴乱的20多名非原住民。
这场小规模的暴乱,让人们看到了一直隐藏在水面下的“龙虾战争”,开始浮出水面,而且愈演愈烈。
无解?
原住渔民一直以“马歇尔裁决”作为依据,捍卫自己“适度生计”的捕鱼权利,而非原住渔民的想法也很简单,原住民要捕鱼就必须遵守现行的渔业管理制度,暂停捕捞季以外的任何捕捞活动,而政府夹在双方之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
如今加拿大的原住民也并非软弱无力,任人揉捏。去年年底,加拿大哥伦比亚省就在原住民施压下,决定关闭辖区内自然水域的三文鱼养殖活动,国际三文鱼养殖巨头纷纷折戟加拿大,可见原住民在加拿大国内的地位并不是虚的。
在渔业资源日渐枯竭的当下,牵扯到多方利益的渔业资源管理,加拿大政府确实很难做到一刀切,但也无法放任原住渔民毫无节制地捕捞。所以加拿大的渔政部门既不否认原住民的“适度生计”,但也没有让原住民过得太“滋润”。就像原住渔民说的那样,他们的日常捕鱼活动都受到了政府部门的监视,渔政人员感觉无处不在,他们的生计正在被渔政给夺走。
加拿大政府确实对原住民有所亏欠,这是历史遗留问题,但渔业资源管理却是非常现实的问题,如果搞不定,渔业就会长期受到这股矛盾的折磨。也许,加拿大政府正在等待这场集体诉讼,而像一张狗皮膏药般的“马歇尔裁决”也到了该升级换代的时候。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