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神秘物种”重现:科考再次发现鳤鱼,系3年来首次!

发表时间:2020/12/11 01:26:42  来源:澎湃新闻  浏览次数:213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长江里的特有物种不止白鱀豚、长江白鲟、中华鲟、长江鲟和江豚,还有许多鱼类都岌岌可危。
12月10日,澎湃新闻获悉,2020年11月,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科研人员在开展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中华鲟自然繁殖监测过程中,于长江宜昌江段发现1尾鳤(guǎn)鱼。这是科研人员继2017年6月在洪湖江段发现1尾鳤鱼后,再次发现鳤鱼。“也是仅仅一条”,相关科研人员介绍称。

2020年11月于宜昌发现的鳤鱼

鳤(Ochetobius elongatus),俗称刁子、麦秆刁,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雅罗鱼亚科(Leuciscinae),鳤属(Ochetobius),曾广泛分布于长江及其以南的江河湖泊中。
鳤鱼为肉食性鱼类,以无脊椎动物为食,也捕食一些小型鱼类;最大个体可达10 kg以上;性成熟最小年龄为3龄;具有江湖洄游特性,在生殖季节溯江而上到干流急流中繁殖,产漂流性卵,每年7-9月进入沿江湖泊育肥,历史上可在长江中游一些通江湖泊中形成渔汛,为重要的经济鱼类。 
近年来,由于过度捕捞、江湖阻隔及栖息地生境退化,在多个历史分布区绝迹(仅鄱阳湖和赣江有零星样本采集,非公开报道),先后被湖北、湖南等地列为省级重点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长江水系共分布有鱼类435种。根据2017—2019年连续3年的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发现,历史上有分布但未采集到的鱼类有130种。另有不少鱼类种群过小,只在个别调查站点偶尔发现。值得欣喜的是,随着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的推进落实,在2020年长江渔业资源与环境调查中,部分江段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较2019年有所增加。

科研监测调查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E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一线"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