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理弓鱼自然种群的发现、保护及思考

发表时间:2024/06/15 17:21:05  来源:中国水产 2018年5期  浏览次数:331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大理弓鱼自然种群的发现、保护及思考

文/范伟 朱江鹏 潘晓赋 杨君兴 高发元 袁林聪

洱海大理弓鱼资源量剧减,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在洱海流域已采不到活体标本,大理弓鱼基本处于灭绝状态。有鉴于此,本文作者介绍了大理弓鱼自然种群的发现过程及保护现状,并从合法性和安全性两个方面分析了大理弓鱼在保护过程中存在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作者又从重构洱海鱼类种群的角度为加大大理弓鱼保护力度提出合理化建议。

大理裂腹鱼(Schizothoraxtaliensis Regan),俗称弓鱼,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远近闻名,是洱海的特有鱼种和经济鱼类,据文献记载,上世纪70年代其捕捞产量占洱海渔获物总量的30%,然而,由于多种原因,致使洱海大理裂腹鱼资源量剧减,从常见种变成濒危种,上世纪70年代中期至今,在洱海流域已采不到活体标本,处于灭绝状态。本文对大理弓鱼自然种群的发现、保护现状及未来的保护与开发利用提出一些对策与建议,目的是更好的保护和利用离我们远去的鱼类种质资源。

一、大理弓鱼介绍

大理裂腹鱼(Schizothoraxtaliensis Regan ),英文名:Dali schizothoracin,俗称弓鱼、竿鱼,隶属于鲤形目Cypriniformes、鲤科Cyprinidae、裂腹鱼亚科Schizorhoracinae。(见图1)裂腹鱼为我国特有种,仅分布于云南省洱海及其通湖溪流,栖息于湖中敞水区域,适应于静水环境,主食枝角类和桡足类,繁殖季节结群溯河或群集湖区涌泉溶洞周围,在流水和砾石底质的环境中繁殖。早在上世纪70年代,大理弓鱼就是洱海主要的食用经济鱼类,历史上捕捞产量占洱海渔获物的30%左右,是洱海水中珍品,为洱海特产,是大理“沙锅鱼”、“洱海酸辣鱼”的主要原材料,是大理旅游美食的金名片和洱海人民挥之不去的乡愁,在渔业和旅游产业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图1 大理裂腹鱼模式图

上世纪70年代后,由于洱海水位下降,数十条入湖沟渠、鱼洞断流干涸;加之人为引入银鱼、池沼公鱼等外来物种,带进了大量的小型非经济鱼类,它们大量吞食大理弓鱼鱼卵,形成食性竞争,抢占了大理弓鱼的生态位;再加上人口增多,酷渔滥捕,使大理弓鱼的资源量锐减,濒临灭绝,1989年被列为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002年被列为云南省水生野生动植物保护名录。同年,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副所长杨君兴在业界悬赏,谁发现并送给他一尾活体大理弓鱼标本,他将奖励10万元人民币,这一度成为云南业界的热门话题。在此之前,不断有人声称发现大理弓鱼送给他鉴定,但均不是大理弓鱼,无果而终。

二、发现过程

笔者一次偶然的机会结识了家乡人云南赛俩目集团董事长朱江鹏。在一次吃饭的过程中,我们谈到了昆明动物所杨君兴研究员悬赏寻找大理弓鱼活体标本的事情,朱江鹏当时表示,他出生在洱源,从小是吃着弓鱼长大的,现在还能见到鱼类活体。受朱江鹏之邀,笔者于2016年5月10日去了位于大理州洱源县右所镇的鲤泉龙潭现场调查,鲤泉龙潭是2010年被农业农村部批准设为弥苴河大理裂腹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由于没有足够的工作经费,鲤泉龙潭由松曲村老人协会代为管理,协会老人利用闲暇之余,零星投喂米饭,偷鱼钓鱼现象时有发生。当时龙潭中有少量的裂腹鱼大概20~30尾,通过鲤泉龙潭与洱海的相对位置、生态环境和形态判断,极像传说中的大理弓鱼。笔者随即采了5尾活体标本,星夜兼程赶往昆明,送给中国鱼类学权威专家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杨君兴研究员进一步鉴定。经比对及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研究,杨君兴及团队成员初步认定为:寻找到了43年的大理裂腹鱼(Schizothoraxtaliensis Regan )(见图2)。

图2 :大理裂腹鱼(Schizothoraxtaliensis Regan )

三、保护现状

由于大理裂腹鱼种质鉴定需要时日,发现大理裂腹鱼自然种群极为珍贵,而且发现种群又在弥苴河大理裂腹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之一右所镇鲤泉龙潭内,所以不敢轻易申报,但如果不申报善自采集和开展研究又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水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以下简《保护实施条例》)。

《保护实施条例》第三条规定“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渔业行政主管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水生野生动物管理工作”;第七条同时规定“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应当组织社会各方面力量,采取有效措施,维护和改善水生野生动物的生存环境,保护和增殖水生野生物资源”。鉴于此,通过咨询云南省渔业局相关领导,经认真研究,制定了临时抢救性保护方案。

一是联合建立洱海水生生物保育研究基地。出于对发现大理裂腹鱼自然群体保护的社会责任和历史担当,朱江鹏决定,云南赛俩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投资185万元,向村民流转鲤泉龙潭周边6.8亩土地,在鲤泉龙潭修建必要的管护设施,按照监控系统,新建简易看守房80平方米,派专人进行24小时值守,禁止一切偷捕行为,不许任何人到鲤泉龙潭及周边钓鱼及采捕核心区的鱼。

鲤泉龙潭是弥苴河大理裂腹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核心区之一,为了做好保护鱼类资源,又不违反《保护实施条例》,中科院昆明动物所与云南赛俩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联合制定了《共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洱海水生生物保育研究基地实施方案》,报请保护区主管部门洱源县农业局同意,为抢救性保护现存的裂腹鱼等水生生物种质资源,大理州洱源县农业局(甲方)、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乙方)、云南赛俩目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丙方)本着保护优先、科学发展的原则,创新水生生物种质资源保护模式,于2016年11月29日签订了《共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洱海水生生物保育研究基地的协议》。

甲方委托乙方对鲤泉龙潭生物资源进行科学有效的管理,丙方在乙方的指导下,出资参与鲤泉龙潭生物资源保护简易设施建设。

通过对洱海湿地长期进行水生哺乳动物、水鸟、两栖爬行类、水生植物和鱼类的野外种群动态观测,共建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洱海湿地生物野外观测站。通过环境整治、水体生态修复、完善驯养繁育、展示宣传设施,将鲤泉龙潭建成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洱海水生生物保育研究基地(简称“保育基地”)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洱海湿地生物观测站(简称“观测站”),最大限度地保护现有洱海水生生物和湿地生物种质资源。

对鲤泉龙潭现有的大鲤裂腹鱼、云南裂腹鱼、灰裂腹鱼、光唇裂腹鱼、海菜花等珍稀水生生物资源开展生物学、生态学、种质鉴定标准、驯养繁育、遗传多样性研究,为弥苴河大理裂腹鱼国家级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提供理论支撑。

利用鲤泉龙潭的区位优势,建立水生生物科普宣传基地,展示最新研究成果,倡导科学放生,提高全社会的水产种质资源保护意识,自觉投身到水产种质资源保护行动中来。

通过有效管理,鲤泉龙潭的裂腹鱼种群白天从地下暗河中出来,数量不断增加,最高时达1000尾左右;夜幕降临时,又回到地下暗河,初步达到保护效果。

二是积极开展种质鉴定工作。由于鲤泉龙潭的裂腹鱼尚未被认定是大鲤裂腹鱼(Schizothoraxtaliensis Regan),还不能认定是国家Ⅱ保护动物,故采集了56尾到中科院昆明动物所开展种质鉴定和驯养繁育研究。同时向云南省环保厅申报了《大理裂腹鱼(大理弓鱼)人工驯养及保育研究》项目,此举得到了云南省环保厅的高度重视,并于2017年立项实施。

在中科院昆明动物所鱼类重点实验室首席科学家杨君兴研究员带领下,动用一切科研力量,对样本进行了生物学、形态学、遗传学、行为学、分子生物学、基因工程等鱼类分类鉴定,并通过中国、英国馆藏标本的比对,初步认定是寻找多年的大理裂腹鱼(Schizothoraxtaliensis Regan)。

三是人工驯养繁育技术得到突破。2018年,通过科研团队的共同努力,采集回来的56尾样本,全部驯养成功,成活率100%;2018年3月2日是一个值自毫的日子,大理裂腹鱼在昆明动物所实验基地突破了人工繁殖技术,实现人工苗种批量生产。各项种质鉴定研究工作均取得预期成果,种质鉴定标准在制定过程中。

四、存在问题

现在已认定是国家Ⅱ保护动物的大理裂腹鱼(Schizothoraxtaliensis Regan)在自然种群保护方面面临以下两个问题:

一是合法性问题。根据《保护实施条例》规定,用于科研目的采捕国家Ⅱ保护动物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向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捕捉证》;用于驯养繁育研究和经营利用国家Ⅱ保护动物的单位和个人,需要向省级渔业行政主管部门申请办理《驯养证》和《经营利用证》。因此,中科院昆明动物所等相关保护单位,应向云南省渔业行政执法局申报相关证照,完善相关手续。

二是安全性问题。本文的发表,笔者感到即兴奋又担忧,兴奋的是寻找多年的洱海水中精灵重回人间。担忧的是由于信息的传播,鲤泉龙潭现存的大理裂腹鱼自然种群资源的保护工作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也许会有更多的科研机构和个人打着各种各样的名义来采集、占有、偷捕珍贵的种质资源,这会给大理裂腹鱼的保护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压力。

五、思考及展望

一是加大保护力度。依托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由云南赛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牵头,整合大理州水产工作站、洱海管理局水产站、中科院南京地理所、洱源县农业局水产站等多年对洱海水生生物的研究成果,走“产学研”联合发展的道路,在洱源县右所渔场(大理裂腹鱼省级原种场)的基础上,联合构建洱海水生生物保育扩繁中心,为今后洱海水生生态系统修复和湖滨湿地带、入湖湿地带、湿地公园建设提供充足的种质资源;为洱海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奠定基础。

二是建设鲤泉洱海水生生物科普公园,打造右所湿地水乡特色旅游小镇。通过招商引资,以右所东湖、西湖湿地公园建设为契机,整村推进,统一包装,打造右所湿地水乡特色旅游小镇,切实解决保护与发展矛盾,破解产业发展与环境保护难题,使之成为大理洱海地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试验田。

三是重构洱海鱼类种群,做强大理弓鱼特色旅游产业。众所周知,鱼类是水生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自然水体中没有鱼类或鱼类种群结构是不健康的,将会影响水体物质能量循环、水体的自净功能将会下降。洱海多年来由于人类活动的影响,年均8000多吨的渔获物中99%都是外来物种,鱼类小型化十分明显,洱海水生生态系统不健康,水质不稳定是必然的。通过大量扩繁洱海原有水生生物,在全面实现环湖截污的基础上,修复湖滨和入湖湿地带,加大以大理弓鱼为主的洱海土著鱼类增殖放流力度,重构洱海鱼类种群,科学设定禁渔区和禁渔期,大力发展大水面保水、净水渔业,提高大理弓鱼捕捞产量,让失落多年的美味重回人间,做强大理洱海生态渔业、休闲渔业、文化渔业,助推大理旅游产业持续健康发展。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