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饲料对鳙鱼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4/03/15 07:08:03  来源:科学养鱼 2021年8期  浏览次数:342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发酵饲料对鳙鱼生长及体成分的影响

魏逸峰,陈金涛,宋正星,钟义君,邢孔萍

(1.播恩集团技术中心,江西 赣州 341000;2.佛山市市级现代农业研究中心,广东 佛山 528000;3.肇庆八维生态养殖有限公司,广东 肇庆 526000)

鳙鱼属鲤形目、鲤科、鲢属,俗名大头鱼、胖头鱼、花鲢等,原产于我国,南北分布极广,能适应各种水体。鳙鱼生长快,疾病少,捕捞方便,鱼肉细嫩,鱼头肥大美味更是深受人们喜爱。2019年我国鳙鱼总产量超300万吨,产量仅次于草鱼和鲢鱼,是重要淡水养殖品种。鳙鱼在自然环境下自幼苗到成鱼均以浮游生物为主食,故目前鳙鱼养殖较多是以套养模式进行,每亩放养50~200尾,用于调节水质,而不专门投喂鳙鱼饲料。但近年来鳙鱼市场价格较高且稳定,有较好的市场前景,投喂饲料主养鳙鱼的养殖模式开始兴起。为顺应“无抗”养殖要求,提升水产食品安全,研究者开始探寻健康、环保生态的养殖新技术,于是发酵饲料应运而生。发酵饲料是指在人为调控下将饲料原料如豆粕、棉粕、菜粕等在微生物作用下发酵,再加工成饲料,原料中的营养因子经分解、合成而转化为更适合被动物吸收的养分,抗营养因子则被降解或消除,相比传统饲料具有易吸收、促生长、平衡动物肠道菌群的优势,可以满足目前水产养殖业发展需要。本研究采用发酵饲料、配合颗粒饲料养殖鳙鱼,对其生产性能、肌肉营养成分进行比较分析,旨在为鳙鱼主养模式的推广和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一、材料与方法

1.试验地点及条件

试验在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汶朗镇播恩集团水产试验基地开展。采用网箱式养殖模式,试验网箱安置于一口面积8亩、水深4米的池塘内,试验开始时NH3-N浓度为0.05毫克/升,NO2--N浓度为0.01毫克/升,pH为7.3,每个网箱面积25米2,水深2.5米,配备相同的增氧设备。

2.试验分组

鳙鱼苗购自肇庆市四会某良种场,初始规格为100克/尾,经消毒后暂养14天开始试验。挑选体质健壮、初始个体重(102.3±2.2)克、体长(16.1±0.13)厘米、规格均匀一致的试验鱼随机分为4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50尾鱼,放入网箱中进行饲养,分别投喂常规饲料和部分发酵饲料,试验期56天。具体分组情况见表1。

表1 试验饲料

3.试验饲料

试验用常规饲料购自肇庆市某饲料厂,试验用发酵饲料为自行研制,将优质豆粕、菜粕、玉米、麸皮等主要原料预处理后,添加专用微生物菌剂,多次深度发酵而成,饲料活菌数≥1.0×107个/克。饲料主要成分见表2。各组投喂时保持“等氮”。

表2 饲料营养成分(以干重计) %

4.养殖管理

本试验于2019年6月1日开始,为期8周,试验期间每天早晚6时投喂,投饵量为鱼体重的5%。根据鱼体生长和摄食情况,每7天统一调整1次投喂量。每天投喂前检测水体pH、溶氧等指标,保持水中NH3-N<0.2毫克/升、NO2--N<0.1毫克/升、pH 7.0~7.5、溶氧≥5毫克/升。每7天检测养殖水体NH3-N、NO2--N。试验期间水温为27~31℃,自然光照。试验期间如需进行消毒、杀虫等则各处理组同步进行。

5.测定指标及方法

(1)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的测定:成活率(%)=试验末成活鱼尾数/试验初始鱼尾数×100;增重率(%)=[(试验末鱼均重-试验初鱼均重)/试验鱼初均重]×100;特定生长率(%/天)=(ln试验末鱼均重-ln试验初鱼均重)/试验天数×100;饲料系数=摄取的饲料总重量/(试验末鱼总体重+试验中死亡鱼体重-试验初鱼总体重)。

(2)鱼形体指标:养殖试验结束时,随机取30尾鱼,测量体长、体重。肥满度(%)=体重/体长3×100;脏体比(%)=内脏重/体重×100;肝体比(%)=肝脏重/体重×100。

(3)鱼体肌肉生化成分的测定:养殖试验结束时空腹1天,从各网箱分别随机取10尾鱼,然后去除鱼鳍、皮肤、鳃、内脏、骨骼及脂肪等其他非肌肉部分,再用105℃恒温烘干法进行测定,粗蛋白质水平采用微量凯氏定氮法测定,粗脂肪含量测定采用索氏抽提法用乙醚提取脂肪,粗灰分含量采用马弗炉550℃灼烧法测定。

6.数据统计与分析

数据用SPSS 20.0软件的单因素方差分析(One-way ANOVA)进行组间比较,P<0.05表示差异显著。

二、结果

1.发酵饲料对鳙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添加不同比例的发酵饲料对鳙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的结果见表3。

表3 添加不同比例的发酵饲料对鳙鱼生长及饲料利用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发酵饲料试验组增重率均高于对照组,其中F10组、F20组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并且F20组增重率显著高于F40组(P<0.05);添加发酵饲料试验组特定增长率、成活率均略高于对照组,饲料系数均略低于对照组,但差异不显著(P>0.05)。以上结果显示,添加适量发酵饲料可以提高鳙鱼的生长性能,降低饲料系数。

2.发酵饲料对鳙鱼肌肉生化成分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添加发酵饲料的F20组鳙鱼肌肉粗脂肪含量低于对照组,F40组显著低于对照组和F10组(P<0.05);添加发酵饲料的各组鳙鱼肌肉粗蛋白质含量略低于对照组鳙鱼(P>0.05);肌肉水分、粗灰分指标无差异(P>0.05)。

3.发酵饲料对鳙鱼形体指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各组鱼肥满度及肝体比差异不显著(P>0.05),F20组、F40组鱼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结果显示,添加发酵饲料可一定程度上降低鳙鱼脏体比,但不影响鳙鱼肥满度和肝体比。

三、讨论

1.发酵饲料对鳙鱼生长性能的影响

有研究发现,饲料中添加适量经发酵或酶解后的原料可以提高水产动物生长性能,提高饲料利用率。有研究发现以6%发酵棉粕替代基础饲料中等量棉粕,能显著提高异育银鲫特定生长率(孔丽等,2011);使用酶解大豆蛋白替代19.62%~52.54%鱼粉可显著提高星斑川鲽幼鱼的体增重和特定生长率(宋志东等,2016)。本研究以10%、20%的发酵饲料替代等量日粮常规配合饲料,鳙鱼增重率显著增加(P<0.05),得到了相似结果。饲料经过微生物发酵后,饲料中植物蛋白源中的抗营养因子含量显著降低或者被消除;同时,部分大分子蛋白在微生物和酶的作用下分解成更利于动物直接消化吸收的小分子蛋白、小肽和氨基酸,饲料的营养价值得以提升,加之发酵饲料含有大量有益微生物,可能改善动物肠道微生物群落结构,从而提高了饲料利用率,改善了机体的生长性能,进而提高了动物机体对饲料的利用率。但研究也发现,发酵饲料替代比例较高时,并不能显著提高鱼生长性能,甚至影响其生长。用发酵豆粕替代大黄鱼幼鱼饲料中60%以上鱼粉时,会显著降低大黄鱼幼鱼特定生长率及增重率(冯建等,2016);使用发酵豆粕替代梭鱼饲料中60%以上的鱼粉时,显著降低梭鱼增重率,替代量达到80%以上时甚至显著降低梭鱼成活率(祝焱彬等,2018)。本研究中发酵饲料替代量40%时,已不具有显著促进鳙鱼生长的效果,且增重率显著低于20%替代组,推测原因是发酵饲料蛋白源以植物蛋白为主,替代量过多会导致日粮营养失衡,反而不利于鱼的生长。

2.发酵饲料对鳙鱼肌肉生化成分及形体指标的影响

鱼体内的脂肪会在体腔、肝脏、肌肉等位置储存,而脂肪过度积累则弊大于利,可能导致鱼出现脂肪肝或肝胆综合征等,也会影响鱼肉品质,导致食用油腻感强,从而影响生产效益和经济效益。有研究在大口黑鲈饲料中使用15%及以上酶解豆粕替代部分鱼粉,随着酶解豆粕添加量的增加,全鱼脂肪含量呈降低趋势(张改改等,2019);使用酶解大豆蛋白替代52.54%及以上鱼粉的星斑川鲽幼鱼饲料,能显著降低全鱼的脂肪含量,而替代水平在69.03%及以上则显著降低了肝脏的脂肪含量(宋志东等,2016)。在本研究中发酵饲料替代40%及以上配合饲料时,显著降低了鳙鱼肌肉粗脂肪含量(P<0.05),而肌肉水分、粗蛋白质、粗灰分并无显著变化,与以往研究结果相类似。

脏体比是养殖动物脏器的重量与体重的比值,在正常范围内脏体比越低,说明内脏团比例越低,鱼体可食用部分比例越高,有利于提高鱼的商品品质。本研究中各组鳙鱼肝体比和肥满度差异不显著,而发酵饲料替代40%及以上配合饲料时试验鱼脏体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合肌肉脂肪含量分析,可能是发酵饲料对鳙鱼具有一定的降脂作用。有研究报道摄食用酵母发酵棉粕饲料的肉鸡肝脏中脂肪合成相关酶(ACC、FAS等)会下调以减少脂肪合成,脂肪代谢相关酶(PPAR-α、LPL等)会上调以促进脂肪分解,显著降低生长前期(21~42日龄)的腹部脂肪和生长全期(21~64日龄)血清甘油三酯含量(P<0.05)(孙青等,2014)。本研究中可能也存在类似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验证。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