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肝胆综合症防治方法探讨

发表时间:2024/12/11 09:59:37  来源:黑龙江水产 2015年3期  作者:李玉凤  浏览次数:39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随着淡水渔业集约化养殖技术的不断发展,养殖密度高、吃食鱼占比大以及过量投饵致使池底残饵与粪便过多,引起水质严重恶化,从而导致养殖鱼类体质下降,生长缓慢,发病率越来越高,大量死鱼的事故时有发生。其中肝胆综合症就是近年来危害北方地区四大家鱼(鲤、草、鲢、鳙)养殖的一种严重的鱼病,成鱼和鱼种都可发生。该病发病率高,死亡量大,治疗难度大,如不能及时提前发现,就会给养殖户造成重大经济损失。

我们知道,四大家鱼均属鲤科,而鲤科鱼的肝脏形态没有规则,呈弥散状分布在肠系膜上,且肝组织中混杂着胰脏组织,因此合称肝胰脏。而一旦肝胆功能出现问题,就可导致鱼类体质下降、机体抵抗力降低、发病率明显上升。因此,鲤科鱼类的肝胆综合症也是其鱼病发生的诱因。

一、肝胆综合症症状

病鱼尾鳍、背鳍的末端发白,尤以尾鳍明显,发白区域与正常区域有明显的界线;鱼体发黑,体色晦暗,感官检查鱼体有肥胖感、鳞片松动易脱落;鳃上有大量黏液,无烂鳃现象,取鳃组织镜检可见鳃丝严重充血;剖检腹腔,可见肝胰脏增厚、变色,表面覆盖不规则白色或淡黄色脂肪,呈红黄白相间的“花肝”;胆囊肿大,颜色较深呈墨绿色;肠外壁无明显症状,内壁充血发红,肠道无弹性,轻拉易断,肠道中有少量或没有食物,发病后期腹腔肠道积水,肝胰脏易破碎。该病初期尚不会导致鱼的大量死亡,只有当并发感染肠炎、烂鳃、细菌性败血症等病时,才会引起大量死亡。

二、发病原因

据笔者多年对大量病案分析,致使鲤科鱼类发生肝胆综合症的可能有以下4 个因素:

1、饲料。颗粒饲料投喂过量;饲料配方不科学、营养不平衡;投喂了劣质饲料或用劣质原料加工的饲料,从而伤害鲤科鱼类的消化系统诱发肝胆综合症。个别饲料厂家在利益驱动下,为降低饲料系数,大量添加违禁的促生长化学添加剂,使养殖鱼类营养失衡、代谢失调而发生肝胆疾病。

2、养殖密度与施肥。养殖户在利益的驱动下,盲目加大放养量以及随意使用农家肥,从而引起水中耗氧因素增加,有机物不能及时分解,水质恶化,水中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严重超标。亚硝酸盐过高就会引起鱼体血液中红血球的载氧能力下降,进而引发肝胰脏中毒(变大、变色)。水质若长期得不到改善,会导致鱼体质和免疫力下降,感染细菌和病毒等而使肝胰脏受损,进而导致肝胆综合症的发生。

3、药物使用。在养殖生产过程中,养殖户重治不重防、治标不治本,不注重健康养殖、生态防病、鱼体消毒、药饵预防等工作。一旦发病,不能及时到水产部门诊治,而是盲目用药、超量用药,长期大剂量使用杀虫剂或投喂抗生素药饵等。这些药物本身毒副作用不是很大,但长期或过量使用会在水体中和鱼体内形成大量的残留和富集,进而影响鱼类的肝胆功能。当鱼类的肝细胞变性、解毒功能下降引发代谢功能紊乱时,可使鱼体内的氨浓度超标,导致鱼类无食欲,使胆汁在胆囊内大量积存,形成炎症,造成药源性肝胆损伤。

4、重金属污染。池塘底泥或水源中若汞、镉、铅、铬、铜等重金属含量较高时,可使鱼体中重金属含量成倍数富集,也可诱发肝胆综合症。

三、案例分析

2014年6月12日一早,笔者接待了一位牡丹江市三道关镇的养殖户。自述其池塘养殖的草鱼出现大量死亡现象,笔者随其前往现场帮助诊治,一周后病鱼基本治愈,现将诊治情况介绍如下,供同行交流参考。

1、病鱼诊断和水质检测。笔者现场看到大量草鱼漂浮在水面,多数已经死亡。随机抽检了5 尾草鱼。目视可见鱼尾鳍末端呈白色锯齿状,轻度烂尾,眼球充血发红,鳃部有溃烂,腹部膨大有腹水;镜检未检出寄生虫;剖检发现肝胰脏肿胀、呈红黄白相间的“花肝”,有轻度糜烂,胆囊明显肿大,胆汁颜色呈深绿色,肠管内无食或少食。取池水进行检测:水温25.6℃、pH7.5、非离子态氨0.1mg/L、亚硝酸盐0.8mg/L。通过对上述各项指标和养殖户提供的养殖面积、放养密度、饲料投喂以及水质化验分析结果分析,最后诊断为水体亚硝酸盐超标引起的草鱼肝胆综合症。

2、发病原因。笔者认为:一是发病池塘多年未清塘,底泥较厚,有机物含量较高且不能及时有效分解,导致水体亚硝酸盐超标,造成草鱼肝组织变性、坏死,鱼体内代谢失衡,引起肝组织细胞的损害。二是病原微生物在鱼肝组织内大量繁殖,产生毒素,引起肝功能代谢紊乱,导致肝组织变性坏死。三是放养密度过大,影响鱼类生长,同时也容易发生鱼体相互挤压,造成应激反应频繁,免疫力降低。

3、治疗方法。6月12日当天下午加量使用有降解“亚硝酸盐”功能的净水剂并配合化学增氧剂全池泼洒,同时打开增氧机增氧;第二天用“解毒保肝类药物”全池泼洒,连用三天;同时用“恩诺沙星”和“VC”制成的药饵投喂,连喂5~7d。6月14日早上巡塘,只发现了二尾死鱼,6月16日,未发现死鱼。至用药第8d(6月19日)再未发现死鱼,病情得到控制。

四、总结

通过对本案例的分析,结合笔者多年的工作经验,对鲤科鱼类肝胆综合症,建议采取以下几种防治措施。

1、调节水质,改善饲养环境。保证水深在1.5~2m 以上,透明度在25cm 左右,水源充足无污染,每三至五年彻底清一次塘。

2、合理调整放养结构,科学控制放养比例和密度。

3、把好饲料质量关,严禁使用喹乙醇等违禁添加剂;合理施用农家肥,严禁生粪直接入池;做到“四定”投饵,实行科学投喂。

4、发病鱼池除调节水质外,应采用外用药物泼洒和药饵内服相结合的办法进行治疗。外用药可选用正规厂家生产的有批号的“解毒保肝类药物”全池泼洒,一般可连用3d;内服可用“恩诺沙星”和“VC”制成药饵投喂,一般可连喂5~7d。

5、进行健康养殖。做到无病先防,有病早治,防重于治。树立生态防病理念,定期使用EM 菌、芽孢枯草杆菌、沸石等有益微生物制剂和底质改良剂,彻底杜绝违禁药物。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