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应激的发生和危害及防控

发表时间:2017/11/28 00:00:00  浏览次数:270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应激是机体对外部或内部的各种非常刺激所产生的非特异性应答反应的综合,或者说应激是机体向其提出任何要求所做的非特异性应答,从鱼类生产的角度讲,应激是鱼类为克服环境和饲养管理的不利影响,在生理上或行为上所作出的一种反应,因此又称为全身适应性症


随着水产养殖集约化生产的发展,各种鱼类的养殖密度越来越高,养殖环境和饲养条件越来越差,这些变化都会对养殖鱼类的行为和健康状况造成影响,使鱼类产生应激反应,从而影响到鱼类的生产性能和养殖的经济效益。因此如何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减少各种应激因子对鱼类的影响,实现鱼类的健康养殖,应该引起我们足够的关注。

 

一、引起鱼类应激的因素


根据应激源的不同,可将应激分为:物理应激、化学应激、生物应激、营养应激。


1.物理应激


因养殖过程中温度的突然变化、注入新水、拉网、分池等一些物理因素或机械性操作等而引发。鱼类机体因上述物理因子耐受极限或急性变化而致应激,表现为惊跳、窜游、转圈、翻转、下沉或上浮,颤抖、痉挛、昏迷、缠绕、争斗、体表出血等,消除不良因子,应激反应即可缓解。鱼类感冒病等即属此类


2.化学应激


因水中溶氧过低,酸碱度的超标,盐度超过鱼的适应范围,有机质含量、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农药、鱼药以及渔业自身污染等因子引发。
急性应激表现为体色变化、粘液分泌、体表粗糙无光泽以及平衡失调、停食、呼吸障碍等。
长期应激会引起鱼的鳞松、鳃丝发黑或发白、突眼、体腔腹水、肝肿大并腐烂、肝色淡或充血、胆囊肿大、胆色浅、黄胆、肾肿或腐烂、肠无食、含水、充血或发乌、拒食甚至死亡等一系列代谢障碍病症。一般鱼类肝胆综合症即属此类


3.生物应激


因生物种群密度过高、品种搭配不合理、病原感染、敌害生物侵袭等引发。养殖鱼类常表现出行动呆滞、离群独游、共济失调、食欲下降、生长迟缓、瘦弱、体色变黑、鳃盖及尾鳍运动频率增加。中华鳋引起的翘尾巴病等即属此类。


4.营养应激


营养应激包括饲料品种、质量、数量以及气味等的突然改变,饲料原料、饲料配方的突然改变以及某些营养成分的长期缺乏或过量、营养水平的改变等也都可引起鱼类的厌食、集群狂游、体色变异、充血、蛀鳍、腐皮等应激反应。鱼苗阶段易发生的跑马病即属此类


二、应激对鱼类的危害


应激的危害集中在应激反应的第三阶段适当的自然应激可是机体逐步适应环境,提高鱼类的生产性能。但是如果应激源的刺激强度超过机体防御系统的补偿能力,或者刺激作用得以延续,使鱼类受到高强度的应激源或长时间刺激时,就会产生严重的不利影响,从而危害机体。应激对鱼类造成的危害及由单一的,也有综合的,且其影响是多方面的。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


过度的应激,会给机体带来不可修复的损伤,破坏机体的防御系统,导致机体对应激和疾病的抵抗力丧失。大量试验表明,动物受到应激源的刺激后,因糖皮质激素的大量分泌,导致胸腺、脾脏和淋巴组织萎缩,使嗜酸性白细胞和TB淋巴细胞的产生、分化及其活性受阻,血液吞噬活性减弱,体内抗体水平下降,从而导致集体免疫力下降,抗病力减弱。


据报道,低
PH值水体环境使中华鳖血浆皮质醇浓度升高,血清溶菌酶活性和吞噬细胞吞噬活性降低,抗病力下降,引发鱼类疾病。


2.导致鱼类繁殖力下降


应激可使促卵泡激素、促黄体激素、催乳激素等的分泌增多或减少,从而引起鱼类的繁殖力下降。急性刺激可使褐鳟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增加,而使亚口鱼血液中促性腺激素含量降低,延长应激刺激的时间可使虹鳟促性腺激素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王吉桥(2002)也曾报道,惊扰或机械操作可使虹鳟提前或推迟繁殖,也可加速或完全抑制尼罗罗非鱼的繁殖。


3.导致生产性能下降


应激时,机体必须动员大量的能量来对付应激源的刺激,而使机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等分解代谢增强,合成代谢降低。应激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皮质醇,而皮质醇能抑制肌肉组织对氨基酸的提取,使血液中氨基酸含量增高,并转移至肝,从而促进糖原异生,与此同时,它还能加速脂肪氧化过程,导致生长停滞、机体消瘦。


4.导致机体的代谢障碍


过度的应激,会使机体的代谢发生紊乱,导致自由基和一些有毒代谢产物的大量产生,从而使器官组织因自由基及毒物的积累而造成损伤,影响机体的健康生长,严重时机体会因代谢障碍而死亡。如投喂了氧化变质和霉变的饲料后,就可能引起鱼类体色变异等病变。


三、应激的控制


勿庸置疑,应激已严重危害着各种养殖鱼类,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水产养殖业的迅猛发展,这与人们为了最大限度地获取经济效益而进行高密度养殖形成很大的矛盾。为了保证高产、高效的水产养殖业生产,减少或避免应激造成的损失,一些水产科技工作者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并提出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


1.改善养殖环境,加强养殖管理


在当前的水产养殖中,养殖户为了最大限度地提高养殖产量,增加经济效益,往往在饲养管理中忽视了养殖动物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忽视了天然状态下养殖动物生物学特性,强制性地加进了许多不适宜于养殖动物健康生长的管理成分,这就是一种应激。因此,要减轻应激对鱼类等水产动物的危害,首要的是要创造一个适宜于养殖动物生活和生长的环境,与此同时还要制定一套人性化的养殖方案和具有动物福利的养殖管理制度,总之,一切都要遵循适其天性的原则。


2.投喂优质饲料,提高鱼体体质


优质的全价配合饲料不仅是促进鱼体生长的物质基础,也是保证鱼体健康的物质基础,因此,在鱼类的健康养殖管理中,必须选择最新鲜的和营养素最完全的优质配合饲料投喂,这样不仅有助于保证鱼体的快速生长,还有助于提高鱼体的体质和抗应激能力,实现鱼体的健康生长。


3.科学用药,避免药害


滥用药物和采用违禁药物是当前导致鱼类应激性疾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药物是一把双刃剑,如果用药对症对因、使用剂量恰当、使用方法正确,它就可以发挥积极的治病、防病的作用;反之,如果用药不对症、使用剂量不当、使用方法错误,它不断难以控制住疾病,还可产生药害,引发药源性疾病,损伤鱼体肝脏,降低鱼体的抗应激能力。此外,有些药物本身就具有较强刺激性,使用时就会引起鱼类的应激反应。因此,要减少或避免应激的产生,就必须合理选择鱼药,科学地用药,尽可能地避免药害的发生。


4.合理使用抗应激添加剂,防患于未然


为了提高鱼体的抗应激能力、防治应激的发生,通常可以在饲料中添加一些抗应激的添加剂或药物。抗应激饲料添加剂具有缓解、防治由应激源引起的应激综合症的作用,能减弱应激对机体的作用,提高机体的非特异性抵抗力,从而提高机体的抗应激作用。如在饲料中添加适量的鱼用应激宁,可以有效保护鱼体的肝脏、解除机体内毒性物质的残留和积累,促进机体代谢,以提高机体的抗应激能力,起到良好的抗应激作用。


控制应激的方法虽然很多,但要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还需要将减少养殖中的抗应激因子、降低应激因子的刺激强度和增强鱼类的抗应激能力有机的结合起来,走人性化养殖的道路。因此,针对不同的应激源,采用不同的控制措施,仍是现今乃至今后的研究方向。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