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找鱼道,眼神不差就一定找得到
崖边陡坡堤坎上,草窝树桩找凹坑,钓浑钓阴钓果林,近岸不直就下竿。
爆护的第一秘诀,就是窝子打在鱼道的附近,只要能做到这一点,哪怕是新手小白,想要空军打龟都难。鱼好钓,鱼道难找,因为想要钓到鱼,只要运气不太差,对渔获没苛求,那真是一点也不难,但是想要找到鱼道,这是六分靠猜测、四分看人品,原因很简单,都在说鱼道,但是鱼道是什么,谁也没法给个具体定义。
鱼道这个说法,在生物学上和建筑上的定义是不同的,生物学上的定义,鱼群会根据生理习性、环境因素等条件,在水域中保持固定的洄游路径。
建筑学上的定义,人类在修建湖库时,会根据鱼类上溯的习性,在水底修建有迥异于水底的水槽,利用水底的流速差,来引导鱼群游曳的人工建筑。
通过生物学和建筑学上不同定义中的重合部分,会发现,鱼道是客观存在的,而且鱼道在水底,一定会有流速差来做指引。
但是,钓鱼人在水面上,很难观测到水底的流速差变化,但是,不同的近岸地形、地貌,则会影响到水流的流速,也正因为此,钓鱼人总结了四句寻找鱼道的口诀。

第一句、崖边陡坡堤坎上
崖边是指伸向水面的岩石、石崖,亦或者是水中的孤石、中心岛,这几种地形,都会导致水流流速发生变化。
陡坡、堤坝,都是有近岸延伸到水底,而且有明显的坡度,所以水面和水底的流速有很明显的差异。
至于堤坎,这种水底地形则是指深浅水交汇处,也可以理解为水底连续的水深一致的区域,因为连续的一致水深,相较于高低起伏的水底,有非常明显的流速差异。

第二句、草窝树桩找凹坑
所谓钓鱼不钓草,等于瞎胡跑,关于如何钓草窝、钓草丛,这本就不必多赘述,但是,钓草,草不能太密,因为太密的草丛、草窝没大鱼,太稀疏的水草无法对水流形成有效阻碍,所以,草窝、草丛不能太密、不能太稀。
水中有树,连杆爆护,这是一句在钓鱼圈子里流行很久的俗语,因为扎根在水中的树底,是一个天然的聚鱼区域,甚至会因为树桩,对水流形成明显的阻碍,水底的树根,也正因为此,能让水底的鱼群栖息。
很多钓友一说野外水底,就一定要带一句水底必然是高低不平的,其实不然,不管是活水,还是静态水域,水域的水底,必然大部分是相对平整的。
对鱼群来说,如果水底大多数区域都是比较平缓的,鱼群很难有具体的参照,而水底高低的起伏,则能给鱼群提供指引,所以说,找到水底的凹坑,离爆护就不远了。

第三句、钓浑钓阴钓果林
不管是底栖鱼还是中上层鱼群,只要在水底游曳,肯定不会踪迹全无,而鱼群所过之处,必然会带动水底淤泥,导致水色浑浊。
所以有经验的钓友,会经常观察水色,如果某处水域的水色突然比较浑浊,那不用多想,赶紧下杆,必是鱼群在附近游曳,搅动了水底的淤泥。
按理说,钓鱼应该钓阳、钓暖,但是,长阴的区域,则因为常年晒不到太阳,水温的变化比较小,比如桥墩、闸口、防风林附近的水域等,因为常年晒不到太阳,水域常年背阴,反而会因为水温变化小,会让水中的鱼群常驻。
果蔬园林附近的水域,每到丰收季节,就会落下大量的果实、树叶、草籽等等,对鱼群来说,属于纯天然的觅食区域,所以鱼群必然会固定在附近水域觅食。

第四句、近岸不直就下竿
如果在野钓时,垂钓水域的近岸地貌,以上的特征都不符合,那么最简单的办法,就是找到近岸地形不直的区域。
比如凹凸、洄湾、铧尖等,只要近岸地形不是连续、笔直,又没有以上三句中的地貌特点,那么赶紧下杆吧。

鱼道是比较固定的,但是鱼道是鱼群洄游的路径,所以鱼道不留鱼,而为什么老鸟总说找到鱼道,在鱼道附近打窝,而从来不说,在鱼道上打窝,当然,以上的口诀,更多的是参照,只有多试、多找、多验证,做到因势利导,并善于总结,做到人适应鱼,才能无往而不利。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