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是否具有痛觉?鱼被钓时的挣扎行为属本能!
鱼类是否具有痛觉?这在学界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问题。美国最新研究发现,鱼的脑部结构太小,无法与人类一样具备感受痛觉的能力,只有鳟鱼或极少数的鱼,跟人类一样有痛的反应,而鱼被捕时挣扎的反应,是出于本能,无关痛觉。
美国怀俄明大学研究者发现,即使鱼在具有意识情况下,并没有与人类一样能具备感受痛觉的反应,主因是鱼类脑部太小,无法产生像人类的痛觉反应。至于一般鱼被钓到或捕捉时出现挣扎行为,研究者罗斯则表示,这是出于本能的反应。
2003年一项研究曾指出,当鱼嘴巴被喂食高酸溶液时,鱼的嘴巴会快速抖动,而且呼吸速度变得相当快;在2009年,另一项研究也指出,鱼经歷过痛苦经验后,会马上出现防卫或闪避行为,因此,鱼类被发现具有感受体,也就是会向脑部传递讯息,并产生痛觉反应。
对于美国的研究结果,英国钓鱼者信托基金会会长罗伊德表示,钓鱼人士本来就相当投入保护鱼类资源,甚至更积极投入改善淡水与海洋环境。不过,英国皇家动物防虐协会发言人则表示,现在有很多的研究足够让我们相信,鱼类是有痛觉的,这是我们目前保持的立场。
怀俄明大学的研究结果认为,鱼类拥有感受体,并不等于会有痛觉,鱼会挣扎只是面对威胁而产生的自然反应,而且经过研究者仔细审阅过去研究资料后发现,只有极少数鳟鱼及其他鱼类,被发现有无髓鞘感觉神经,因此能产生痛觉反应。
研究者俄林浩斯则表示,我认为保护鱼类这件事相当重要,但同时我也认为,开放钓鱼以及尊重科学研究成果也一样重要。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