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烂市!现金价跌至2.5元/斤,卖出白菜价!这场大变局如何改变牛蛙未来走向?
牛蛙行业将何去何从?
近期,牛蛙厂家价格自陷入“4.5元一斤”的风波后,现金蛙价格也受其波折,进入更乱更低的“混乱局面”。据了解,目前有大量流通商拒收现金蛙,市场上有收购的,现金价则降到了2.5元-2.9元/斤,堪称卖出白菜价!
行情时有波动,报价仅供参考。
据知情人士透露,有吃现金料的养户因急于出蛙,亏损金额已超百万元,新一轮的跌价让蛙农损失惨重。面对如此低价的情况,还是有不少养户依旧选择排队出蛙,平日里蛙友们自黑的“10元3斤”笑话终究成真了。
农财宝典-大国渔业记者整理了今年6月至今的厂商收购价格走势后发现,蛙价市场屡遭遇“滑铁卢”,从12元/斤一路跌到如今的4.5元/斤,中间跌幅高达7.5元/斤。可以说,“牛蛙价格烂市”这个说法在目前来看是“板上钉钉”的。无论是饲料厂还是养殖户,整条产业链都在亏损的漩涡里不同程度挣扎。
但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乱局之下必有洗牌。从长远来看,牛蛙全产业链或将因为这场“烂市”而产生深远变革。 对于想要进场洗牌的企业、养户来说,这恰恰是一个不可忽视的机会。
第一,从饲料企业的对抗来看,牛蛙的未来归宿就可能像养猪一样形成标准化、公司化,谁能优先集中资源布局,率先完成公司化养殖的转型,形成种苗、养殖、饲料到流通的成熟加工产业链,谁就能提前站住未来发展的市场。
对于海大、通威、澳华等集团大企业本身,管理、资金、人才、饲料生产基地多是他们的天然优势,牛蛙“烂市”的契机正是上天抛来的“橄榄枝”。他们能以现金饲料价低于厂家平均1000元/吨、集团管理精细、仓储布置广泛等各项综合优势强势进军牛蛙产业,对抗传统牛蛙龙头企业,从固有市场份额中分得一杯羹。
而恒旺、咏蛙、恒源、鹭江、联泰、海之味、源信、广宝等传统牛蛙龙头企业,也应往这个方向积极发展,维护住“饲料+流通”的商业模式,强化多年优质饲料口碑、收蛙流通环节、具有牛蛙定价权等优势,来对抗集团大企业的低价饲料进攻策略,核心就是帮助养殖户创造价值,卖出更高价的蛙。两股势力的博弈下,牛蛙市场这盘大棋或将重新洗牌。
第二,养殖量可能会逐渐减少趋于正常,牛蛙消费对牛蛙冻品的需求将成为发展主流。据农财宝典-大国渔业产业分析室调查,牛蛙价格近期出现大幅下滑的主要因素在于养殖量激增和消费疲软,产能过剩是最主要的问题。2022年牛蛙饲料产量已超过70万吨,而最新预测的2023年饲料产量可超100万吨,涨幅超40%,养殖量远大于流通量,发展之快出乎意料。
“现在饲料比蛙还贵了,我都不想喂料了,想直接给蛙喂水。”有养户忿忿不平地表示。更有悲观者认为,明年价格肯定还不如今年,因为目前只有两广地区在出蛙,福建也是少量出,而两湖,江西,四川等地几乎没怎么出蛙,大家都捏在手里过冬。如果按现在的销售来看,明年一年都未必能消化掉现有的蛙。由此可见养户对后市的心态普遍低落,新一年对继续养蛙的热情大幅衰减,业内的养殖量很有可能会逐渐减少,趋于正常市场容量。
当前正是冻品与预制菜发展的热潮时期,未来的凤口就在符合安全标准的冻品和预制菜产品。以活蛙流通为主的模式顺应时势快速变革,餐饮消费端对牛蛙冻品的需求正不断膨胀。一方面这些牛蛙冷冻制品能符合政府的对环保安全的政策要求,消耗掉当前市场上等待流通销售的库存蛙。像源信、海之味、咏蛙、鹭江、恒源、科绿等传统牛蛙龙头企业就已抓住风口契机,利用成熟完善的产业链体系积极开发研究冻品、预制菜,足以成为对抗集团大企业市场进攻的“大杀招”。
另一方面行业整体朝着养殖生产规模化、规范化方向走,小的养户将被逐渐“收编”或淘汰,有规模化养殖和加工能力的大公司大企业将拔得头筹,赢在变革前夕。
一言以蔽之,在牛蛙“烂市”的大变革下,激烈的竞争将不减反增。牛蛙企业转型,延伸产业链将成为未来发展路上必不可少的动作。就像养猪行业,未来很可能会出现牛蛙界的“牧原”,颠覆原来的牛蛙格局,形成新的产业生态,而鹿死谁手,谁又能问鼎中原,只等我们拭目以待了。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