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性成熟的年龄和性周期
(一)鱼类性成熟的年龄及其变动
鱼类经生长发育达到初次生殖,即标志其进入性成熟期。达到性成熟的年龄因种类而不同,即使是同种鱼类,也会因各种原因而有变动。在性别上,通常雄鱼比雌鱼的性成熟年龄要早。
鱼类的性成熟年龄是种的特性之一,和种生长特性以及对于生活环境条件的适应特点有着密切的关系,在鱼类大体上可分为三种类型:
1、低龄性成熟类型
性成熟年龄为l龄或1龄以下。通常这类鱼性成熟个体的体长比较小,它们或生活在高温水域;或从出生至性成熟生活的环境条件有很大的变动;或整个生命周期较短。显然低龄性成熟有利于种在上述环境条件下得以延续。例如洄游性的香鱼为1龄性成熟;热带与亚热带性的罗非鱼仅2~3月龄即达性成熟。
2、高龄性成熟类型
性成熟年龄在10龄左右或更高。这类鱼性成熟的体长比较大。它们往往生活在较高纬度,或年生长量较低。鲟形目鱼类大多属此类型,例如黑龙江鳇在15~20龄时才性成熟;有些大型鲨鱼性成熟也很晚。
3、中等年龄性成熟类型
大多数鱼类属这类型,性成熟年龄为2~3龄或4~5龄。对同种鱼类来说,从孵出至性成熟所需的时间也不完全相同,很多因素对此有影响。
首先达到性成熟的指标除了年龄之外,体长也很重要。生态学上将最小体长的性成熟鱼称为生物学最小型。由于饵料的丰歉,鱼类的生长会有变动。在良好的饵料条件下,生长快,较早达到生物学最小型个体的体长,即性成熟提前,否则将延后。
至于影响鱼类性成熟的外界因子很多,主要的为水温、光照、盐度和水流等。
1、水温
生活在不同纬度带或是在不同温度条件下的同种鱼,达到性成熟所需时间不同。例如鲢以华南地区为最短,最小为2~3龄,黑龙江地区则需5~6龄。
2、光照
大部分鱼类性腺的发育需要光照,如长期在黑暗环境中生活,垂体的分泌机能受到抑制,性腺发育受阻,性成熟延后。至于光照时间长短对性成熟的影响,与鱼类对光照的适应特性有关,可分为长日照与短日照两种类型,这在本篇第一章中已经讨论过。
3、盐度
盐度对于洄游性鱼类和咸淡水鱼类的性成熟有重大影响。例如鳗鲡在淡水生活阶段,性腺发育停滞,在盐度为18%。以上的环境中才能达到性成熟;鲻、鮻的性成熟也必需经过海水过渡的阶段;已经查明松江鲈进入河口区及海水中才能达到性成熟的原因,除了盐度外,还和碘的摄取有关。
(二)鱼类的性周期
鱼类性腺发育、成熟与产出等过程,都有严格的周期性,这种周期性是鱼类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固定下来的一种适应性,其实质是指每批卵母细胞从形成到发育成熟所经历的周期。鱼类的性腺没成熟之前,没有性周期,鱼类达到性成熟之后,一般每年重复1次。在热带或亚热带的鱼类,其性腺一年成熟两三次,性周期相对较短。只有那些一生只产1次卵的鱼(如大麻哈鱼等)是例外。卵巢和精巢的发育过程虽基本类似,但各期出现和经历的时间并不完全相同,有些雄鱼的潜在性成熟期较早于雌鱼。按鱼类性周期的长短可分为三种类型:
1、性周期为一年的类型
大多数鱼类的性周期为一年,性腺由排出性产物后至下一批性产物的成熟,大体要经历一年时间。例如草、青、鲢、鳙在自然条件下,性周期大多为一年。
2、短性周期类型
此类型的性周期远不足一年,大多出现在热带和亚热带性鱼类。例如罗非鱼的性周期为45~60d左右;食蚊鱼两次生殖相隔数月。
3、性周期为二年的类型
大部分鲟形目鱼类的性周期长达二年,甚至更长,即性腺隔年成熟一次。
性周期的长短是鱼类在繁殖上对环境的适应,当环境条件变化时,鱼类的性周期也会发生变动。例如在广东的精养池塘中,鲢的性周期缩短,一年中可以有2~3个性周期。很多种类的雄鱼,性周期的长短变动很大。
不同类群的鱼,由于繁殖习性不同,性腺发育周年季节规律也不同,春季产卵的鱼和秋季产卵的就有不同的季节节律。以春季产卵的鱼类卵巢发育为例,冬季鱼体内脂肪含量很高,卵巢中老一代卵子全部处于退化状态,有的已被吸收完毕,新生的卵母细胞开始积累卵巢,卵巢处于 II ~ III 期。春季,体内脂肪含量逐渐减少,2~3月间卵巢中新生卵母细胞在不断地积累卵黄营养,但还不饱满,卵巢处于 III ~ IV 期。3月-4月上旬开始,卵母细胞生长很快,卵巢积累甚为迅速,腹部已渐膨大,卵巢进入第 IV 期。春末至夏季,卵巢长势迅猛,增重显著,体内脂肪大大减少,肝脏也减小。卵巢已完成了第IV期成熟阶段,此时雌鱼腹部非常膨大,只要水温适宜,即可进行催产。秋季,已产过卵,卵巢明显萎缩,老一代卵子已退化吸收,9月上旬出现新生一代的初级卵母细胞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鱼体内脂肪等营养物质逐渐积累增多。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