哺乳动物

发表时间:2022/09/18 19:26:30  浏览次数:534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哺乳动物 mammal

脊椎动物亚门哺乳纲(Mammalia)动物的统称。又称兽类。动物界进化地位最高的自然类群。

人是最高级的哺乳动物

除了南、北极中心和个别岛屿外,几乎遍布全球,现存26目134科1125属4607种。中国有14目,都是有胎盘类。

黑猩猩

哺乳动物的共同特征是:身体被毛;体温恒定;胎生(单孔类例外)和哺乳;心脏左、右室完全分开,左心室将鲜血通过左动脉弓泵至身体各部;脑颅扩大,脑容量增加;中耳具有3块听骨;下颌由1块齿骨构成,与头骨为齿-鳞骨关节式;牙齿分化为门齿、犬齿和颊齿;7个颈椎,第1、第2颈椎分化为环椎和枢椎。

金丝猴

结构和功能

①脑高度发展。在智力和对环境的反应上远远超过其他类群。

老虎

②恒温。完善的血液循环系统,优良隔热性能的体表毛被和其他体温调节的机制,提供了稳定的内环境,减少了对外界环境的依赖。

狮子

③胎生哺乳。除最原始的单孔类卵生外,都是胎生。高级种类在胚胎与子宫壁之间形成母子营养交换的组织即胎盘。母兽对子兽进行较长期的哺乳和抚育,从而使后代有较高的成活率,子兽还可通过学习,获得适应技能。

地理分布

全世界被划分为7个动物地理界:古北界、新北界、新热带界、埃塞俄比亚界、东洋界、大洋洲界、南极界。

羚羊

各地理界均有独特的兽类区系,包括特有的目、科、属、种和亚种。世界各动物地理界之间的兽类区系从北向南差异愈来愈大。

岩羊

在古北界和新北界的北部,有许多共同的种,只有亚种的差异;南部开始有不同的种、属;再向南,各地理界之间则有不同的科、目。

中国地跨古北、东洋两界。北方属古北界,哺乳纲的代表科有鼠兔科、河狸科、蹶鼠科、跳鼠科、睡鼠科;南方属东洋界,代表科有长臂猿科、懒猴科、大熊猫科、灵猫科、鼷鹿科、穿山甲科、狐蝠科、象科、猪尾鼠科、竹鼠科等。

穿山甲

对环境的适应

在环境条件趋于极端化时,兽类的适应十分明显。例如在荒漠环境中,骆驼和跳鼠都有许多保持水分的适应性:减少尿中水分,不把水分用于调节体温,充分利用分解食物产生的水,穴居,夜行等。极地环境的北极狐等都具有十分保暖的毛皮。

对生活方式的适应

①运动。原始哺乳动物的适于在地面行走的无趾型四肢,随着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而衍生出许多特化类型,如营水生生活的鲸类和海牛类的后肢退化,前肢演变为鳍状。

蓝鲸

适应飞翔生活的翼手类的指骨延长,指和四肢间发展了翼膜。

蝙蝠

营地下生活的鼹鼠类的前肢呈铲形。

鼹鼠

在开阔草原奔跑的有蹄类的四肢趾端具蹄,为了减轻四肢的重量,巨大的肌肉位于臀部。

藏野驴

树栖的兽类或是具锐爪便于在树干上攀爬,如松鼠类;或是具长指(趾)便于抓握树枝,如灵长类;还有极为特殊的适应树栖运动的兽类,如南美热带森林中的树懒,其趾端具巨大的钩状爪,用以在树上攀爬和悬挂。

大熊猫

②食性。原始兽类主要是以昆虫为食的杂食动物。但为适应不同的生活方式而演变为:杂食者以动物和植物为食;草食者以植物为食;肉食者以动物为食。

每一类又可细分为许多类型。草食动物牙齿和咬肌发生了许多变化:啮齿类和兔形类发展了可终生生长的凿形门齿,以适应啮咬粗硬的树皮、坚果等;牛科和鹿科动物的上门齿消失,代之以厚的皮肤垫,以适应扯断草茎,而犬齿在草食兽类中常常消失,颊齿则扩大成为有效的研磨结构。

肉食兽类与草食兽类相反,具有十分发达的犬齿,便于刺穿捕获物。臼齿数倾向于减退,由第4上前臼齿和第1下臼齿构成的裂齿是适于撕咬的工具。

最特化的是各种食蚁兽类,如穿山甲、食蚁兽、土豚、针鼹、袋食蚁兽等,它们由于生活方式上的趋同,牙齿都极端退化,并演化出适于舔食蚁类的长且富于黏液的舌。

长颈鹿

分类

现存哺乳动物分属两个亚纲:

袋鼠

①原兽亚纲。卵生兽类,包括针鼹和鸭嘴兽,产于澳大利亚、塔斯马尼亚和新几内亚,现存只有1目2科3属3种。

鸭嘴兽

②兽亚纲。胎生兽类,又分为2个次亚纲:后兽次亚纲,包括各种有袋类,产于南、北美洲,澳大利亚及其邻近岛屿,共7目19科81属270余种;真兽次亚纲,包括各种有胎盘类,广布于世界各地,共18目113科1041属4340余种。

摘自:《中国大百科全书(第2版)》第2册,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9年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上一篇:扁鲨目
下一篇:草酸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