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温时节鱼类伤后水霉病的防范和应对:发病原理决定了治疗难度!

发表时间:2021/01/16 02:09:08  作者:刘文俊  浏览次数:2374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注重水产适用技术,奉献实用养鱼信息!

低温时节鱼类伤后水霉病的防范和应对:发病原理就决定了治疗难度

现实生产中特别是最近几年,每年冬春时节(年末年初)发生的水生动物水霉病,每年都在说,每年都这样,每年都如此,每年都惨烈!该来的还是来了,不该发生的事情也发生了,一个水霉病往往搞得我们焦头烂额,呻唤连天!

低温时节鱼类伤后水霉病的防范和应对:发病原理就决定了治疗难度

(受伤的淡水养殖鱼类感染水霉菌后的症状)

水霉病,又称肤霉病,通俗理解就是鱼在水里生霉了,简称 “白毛病”,这是一种在低温环境下才容易爆发、流行的严重鱼类疾病。该病流行范围广,水霉菌对于寄生种类没有严格选择性,也就是说所有的养殖鱼类,只要是低温时节在体表出现受伤的情形下,均有可能感染水霉而发病。

一、症状

水霉菌分为内菌丝和外菌丝。内菌丝深入皮肤的部分分枝特别多,有的甚至深入肌肉组织。外菌丝是在体表外的,形成肉眼能看见的灰白色棉絮状物。当我们看到外菌丝的“白毛”现状了,内菌丝早已深入到肌肉里层去了。

低温时节鱼类伤后水霉病的防范和应对:发病原理就决定了治疗难度

(“白毛”症状和水霉菌)

在低温时节,受伤后的鱼儿后期会引起受伤部位的慢性发炎,继而生发水霉,造成鱼类慢性死亡,时间可以长达两月之久。凡被“水霉”缠上的鱼,行动滞缓,焦躁不安,食欲不振或拒食,而且绝大多数都逃不出“最终死亡”的悲催结局

二、发病机理

发生水霉病的前提是鱼儿受伤,或者因捕捞野蛮、运输不当等等原因造成鱼身体严重不适,从其整个发病过程来看,在低温时节,多是在鱼受伤后,先是伤口发炎为赤皮病,再在伤口上滋生水霉造成二次感染,继发或并发伤后综合症,这是它的发病规律或者特点。从其可知:鱼体受伤又遇低温,这是水霉病发生的两个必备条件,缺一不可。

低温时节鱼类伤后水霉病的防范和应对:发病原理就决定了治疗难度

(这是网上常见和流行最广且最真实表现的水霉病经典图片)

能导致养殖鱼类受伤的因素很多,比如:在鱼儿分塘、捕捞、运输等操作过程中,如果技术不娴熟、操作不精细,经验不丰富,就容易致鱼受伤,这是主要的一种受伤状况;在工业化养殖(比如圈桶养殖、流水养殖等)中,因为放养密度过大而造成鱼群拥挤也可能受伤;如果遇有小水体中溶氧欠足,鱼儿群聚长期去进水处逗水也易受伤;越冬时水体太浅又遇极冷天气也会造成冻伤

低温时节鱼类伤后水霉病的防范和应对:发病原理就决定了治疗难度

(患水霉病的草鱼 齐同俊 摄)

由于水霉菌孢子在水体中是常存常在,一旦鱼体有创伤,这些游动孢子就会伺机附着在鱼体的受伤部位,并且于坏死肌肉组织上开始着床发芽,水霉菌丝还可以逐渐侵入邻近的正常机体,并分泌消化酶分解其周围机体组织,进而贯穿深入鱼体肌肉里内,可使鱼体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形成严重的溃疡病灶,水霉因应而生,最后严重到无法救治而鱼死。

低温时节鱼类伤后水霉病的防范和应对:发病原理就决定了治疗难度

(显微镜下的水霉菌)

三、难治分析

对于水霉病的有效防控是重在预防、治疗很难有效。说实话,如果鱼伤得很重的话,一经感染水霉,就是灵丹妙药也没多大疗效,大多数药物基本上无能为力。从水霉病发病原(机)理就决定了水霉病的治疗难度,大多是久治不愈。现在,很多人喂得成鱼也喂得好鱼,但可能打不"成"鱼或者打不"好"鱼,网线粗糙,配套设备(比如暂养网具、水源)欠缺,打网过程慌乱,水浑呛鱼,等等,这些都在无形中加剧鱼病发生的机率,大多无以幸免。

低温时节鱼类伤后水霉病的防范和应对:发病原理就决定了治疗难度

水霉病的核心问题是鱼受伤后感染水霉菌,现在治疗水霉病的药物都是专功于杀灭水霉真菌,但伤口治疗似乎效力不大,加上水生动物又是在水中生活,受水生条件限制,无法像人那样打针、输水、口服来消炎愈合伤口,这是先天性的固有难点。另外,一般发病严重的鱼也不会吃料,内服药饵也是没法投喂。也就是说,最大的难点在于是鱼不是人,水霉菌体也许是可以杀灭的,但病不一定能治好,其原因就是即使杀灭了水霉菌体,但鱼的溃烂伤口如果消不了炎,愈合不了,其结局仍不容乐观。

四、介入应对

水霉病,只要注意防范,提前应对,可以达到很好的防治效应。鱼不受伤是不会患水霉病的,因为鱼体有粘液和鳞片的保护,水霉菌很难侵入,所以不使鱼体受伤是最好的预防方法。鱼病学家倪达书经反复试验证实,水霉菌是腐生性的,它不感染健康无伤的鱼。另外,即使有伤,在打网、转运等人工操作后及时用药消毒,促进伤口快速愈合,也能有效防止继发感染水霉病。

打鱼、活体运送等人工操作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注意:秋冬时节断料过早的鱼、体弱质量不好的鱼,干水太久的鱼,长途运送的鱼,农贸市场上又转车的鱼,野蛮捕捞的鱼,拉网次数过多的鱼,一次性捕捞量过大的鱼疲惫不堪的鱼,等等,这些鱼买来吃可以,但如果又要再养,就十有八九容易出问题。

低温时节鱼类伤后水霉病的防范和应对:发病原理就决定了治疗难度

在购鱼时,尽量找养鱼技术精湛,操作娴熟过硬,讲质量口碑好、经常在卖鱼的渔场为好,这是预防水霉病发生的起始条件。现时流行称重计价,应快速短暂沥水,每次称重重量(尾数)尽量减少防压伤严重,应该带水过秤。不能像上市鱼那样过大的装鱼密度。推荐用抬网捕的鱼最好。鱼儿有病提前防控,在出塘前用药消毒。后再转运。如此等等,这样可以降低鱼体受伤几率,会大大提高再养鱼的成活率。

低温时节鱼类伤后水霉病的防范和应对:发病原理就决定了治疗难度

在现实生产中,“温度越低越好运鱼”这是可行规律,其实这是针对食用鱼而言,但是再养鱼下塘,还是建议在水温15度(18度更好)以上为好,因为在18度以上水霉病发生概率大大减少,所以,应尽量选择在秋末或春夏之交,也就是不冷不热的时节鱼儿下塘为宜,即使有点皮伤毛病,也能够体能恢复或者好治疗得多。

五、防控措施

很多人在鱼下塘后马虎了事,看到鱼长毛了才想起用药,大多为时已晚。有一些人着急了,只问用什么药能治好,遇有卖药的人大多会说自己的药很有效,但都忽略或不管发病原因和发病是否严重的程度,这些都是不好的现象

低温时节鱼类伤后水霉病的防范和应对:发病原理就决定了治疗难度

正确的操作如下:

1.前期预防。不论有伤无伤、有病无病,鱼下塘、下塘使用杀菌消毒药物浸泡(比如食盐水)、泼洒鱼受伤后首先引发并发症,比如发炎、瘀血、溃烂等,只要提前防范会起到事半功倍的疗效。可以用苯扎溴胺、戊二醛、聚维酮碘、五倍子、生石灰水等防治赤皮病药物,防治水霉病的药物有水霉净、硫醚沙星、食盐和小苏打合剂等,连用两至三天,将水霉病之防患于赤皮病(受伤致病)之前,即使鱼体有伤,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恢复后,受损伤的鱼体也可以得到恢复。

2.提高水温。原则上适合水族缸观赏鱼类。水温在水霉病的发病过程当中是很重要的一个环节,比如说可以使用加热棒、锅炉加热,也可以添加地下水、温泉水等。水温到达25度及以上时,轻微病症可以自愈。

3.提高盐度。水霉菌对盐度较为敏感,据有人测试,盐度超过8‰的时候,水霉的发病率是大幅下降的,海水鱼少有水霉病发生,原因即在于此。在使用药物的时候均可搭配盐巴或者海水晶且效果更好。抽取含盐咸水的地下水,或者抽用海水也可以。还可以单用食盐亩用200斤左右,因为用量大不及推广。

4.食盐和小苏打合剂:水霉病特效合剂,每亩各用5斤全池泼洒。

5.硫醚沙星:水霉病专用药,按使用说明上的用量。硫醚沙星强力渗透,杀灭病原菌,同时刺激表皮细胞增生,促进皮肤组织修复。

6.水霉净(水杨酸):水霉病专用药,按使用说明上的用量。水霉净可软化病变部位的角质层,导致角质层脱落,也将菌丝同时脱落。

7.硫醚沙星加水杨酸合剂:使用硫醚沙星加水霉净(1:1)混合配用,全池泼洒,据说杀灭水霉菌效果显著。

8.中草药:

(1)五倍子:每立方米水体用2-4克煎水泼洒,还可加食盐每亩3-5斤混合泼洒,或捣碎后用烫热水浸泡20小时后泼洒,或加食盐全池泼洒,每天1次,连续3天。据有人测试:五倍子和碘剂一起使用,效果好于单用五倍子的效果。

(2)大黄:据有人测试,大黄和五倍子两种药液均对水霉菌有较好的抑制作用,当用量为大黄干品4克/ 立方米水体时,对水霉菌有治疗效果。

(3)蓖麻:每亩用蓖麻鲜嫩枝叶30斤,扎捆浸泡于塘水中。

(4)青蒿:每亩10斤(干)煎水泼洒,或加黄芩2斤、丹皮4斤,煎后泼洒,或将青蒿(干鲜均可)扎捆浸泡于塘水中。

9.内服:在鱼可吃料时,投喂三黄散、氟苯尼考、大蒜素等。

10.常见防治赤皮病和水霉病的复方制剂和专用渔药。

低温时节鱼类伤后水霉病的防范和应对:发病原理就决定了治疗难度

(刘文俊 2021.01.16)

低温时节鱼类伤后水霉病的防范和应对:发病原理就决定了治疗难度

(备注:本文内容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告之即改或删)

低温时节鱼类伤后水霉病的防范和应对:发病原理就决定了治疗难度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怎样才能不把鱼养死##水产##科学燃计划#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订阅号

"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