鲶鱼家族大盘点:大口鲶鱼、革胡子鲶与其它鲶鱼的区别
鲶鱼,又有"鲇鱼"之称、其学名为鲇。鲶形目鱼类包括鲶鱼(土鲶、小口鲶)、大口鲶、南方大口鲶、怀头鲶、革胡子鲶等常见种类,还包括长吻鮠、黄颡鱼、大鳍鳠、斑鳠、乌苏里拟鲿、斑点叉尾鮰、云斑鮰、金丝鲶、斑点胡子鲶、蟾胡子鲶、欧洲六须鲶、苏氏芒鲶即巴沙鱼、巨无齿鲶等等10余个种类。
本文仅以鲶形目的鲶鱼属的几个常见种类简介如下:
一、鲶形目鱼类
二、常见鲶鱼类的简单区别
我们平常说的鲶鱼,一般包括大口鲶、土鲶、怀头鲶、金丝鲶和革胡子鲶等几个品种。虽然同属鲶形目鱼类但这些种类的差异很大,南方大口鲶、土鲶、怀头鲶是国产土著鱼类,金丝鲶和革胡子鲶是外来鱼种;生长速度最慢的是土鲶,又称小口鲶,大口鲶、怀头鲶和革胡子鲶都长势迅速;大口鲶、土鲶、怀头鲶是本土鱼类,耐热耐寒,金丝鲶和革胡子鲶等外来鱼种是热带鱼类,不耐低温,在我国大多地区不能越冬成活。
鲶鱼,其实只是对鲶鱼大类的统称,细分还有许多分种。鲶鱼属是肉食性动物,现在由于科学技术的发达,食肉性的鱼类经驯化既吃人工饲料又吃肉食饵料而且也可吃腐肉。所以,自然界许多动物的老弱病残甚至尸体、腐肉都可以是鲶鱼的食物。但能吃不代表只吃这些,反而自然界的鲶鱼多以小型鱼类、虾类、虫类为食。
二、大口鲶,叉口鲶
大口鲶,又称河鲶,同属种类中还有(土)鲶。理论上以鲶鱼的口部为依据,指口裂的大小而区别。中国土著鲶鱼分两类:一是大口鲶,二是小口鲶,小口鲶仅指国产的土鲶。从现实生产现状来说,大口鲶又可以细分为南方大口鲶、怀头鲶、杂交鲶等。大口鲶鱼肉嫩刺少,味美可口,不善跳跃,是底层肉食性鱼类。适应性较强,生长迅速,死活肉饵和人工饲料均能吃,当年放养当年收获,适宜于各种养殖方式。
大口鲶,头宽扁,胸腹部粗短,尾长而侧扁。体表光滑无鳞,皮肤富有粘液。眼小,口大,因而得名。鼻孔每侧2个,前后鼻孔相隔较远,前鼻孔短管状,位于吻端;后鼻孔圆形,位于眼的前上方。上下颌分布有向内倒钩的细齿,成鱼有须2对,幼鱼阶段有须3对。尾鳍中间内凹,上下叶不对称,上叶长于下叶。肠短,有胃。背部及体侧通常灰褐色或黄褐色,腹部灰白色,有黑色小点,各鳍为灰黑色。
大口鲶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各大江河水域中,以长江流域为主产区,但以长江上游的品种为优,能吃相当于自身体长三分之一的鱼。大口鲶生长快,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至少可长到1斤以上,一般鲶鱼苗养至年底每尾可达3-8斤,大的可达10斤,第二年可长到10~20斤,最大个体可以达100斤以上。人工池塘从苗种养到大鱼的大口鲶鱼没有雄鱼的存在,至今是谜未解。
大口鲶属温水性鱼类,生存适宜水温为0~38℃,生长适宜水温12~30℃,最适宜生长水温25~28℃。大口鲶属底层鱼类,白天大多成群潜伏在池底,夜间分散出来活动。南方大口鲶性情温顺,不善跳跃,不钻泥,容易捕捞。卵沉性。幼鱼喜集群。
三、小口鲶,土鲶
小口鲶,又名土鲶,个体较小。地方名有大河鲶鱼、河鲶、鲶巴朗等。隶属鲶形目,鲶科、鲶属。小口鲶与大口鲶极其相似,两者的主要区别是:大口鲶口裂大,口裂末端达到或超过眼中部的下方,小口鲶口裂小,一般不过眼中部;大口鲶上颌须达到胸鳍基部,胸鳍刺前缘具2~3排颗粒状突起;大口鲶尾鳍不对称,上叶比下叶长,小口鲶尾鳍上叶下叶同齐。
小口鲶体型长、侧扁,一般体长 25~40厘米,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头扁平,吻短宽、圆钝,吻长显著小于眼后头长。口亚上位,宽大,弧形,口角唇褶发达,末端达眼前缘垂直线。下颌稍突出于上颌之前,上下颌具绒毛状细齿。眼小,眼间距小于眼后头长。须2对,上颌须长达胸鳍末端。鱼体全身裸露,光滑无鳞,皮肤富粘液,有粘液孔。侧线完全且平直,背鳍短小,无硬刺,其起点距吻端较距尾鳍基部为近。胸鳍呈扇形,较小,有锯状硬棘。腹鳍小,末端超过臀鳍起点。臀鳍基部很长,起点接近腹鳍腋部,后端与尾鳍相连。无脂鳍,尾鳍短小,微内凹。体背面及侧面为灰黑色或黑褐色,腹面灰白色,背鳍、臀鳍、尾鳍灰黑色,胸鳍、腹鳍灰白色。较小个体常有云状斑块。
小口鲶的生长速度较慢,1~2龄的体长约为29厘米,体重约为360克;3~4龄体长约为40厘米,体重约为530克。1~2龄期间的生长速度较快,此后则逐渐变慢,雌鱼的生长速度快于雄鱼,冬季减食而不停食。小口鲶1龄鱼(体长20厘米左右)可达到性成熟,卵为强粘性,具有多次产卵的习性。
四、小口鲶苗与大口鲶的区别
小口鲶的口裂较短,末端伸达眼球前缘下方,而大口鲶的口裂长,末端伸达眼球中后部下方;
小口鲶的体形前端不明显粗大,整个体形均匀,呈长条形;而大口鲶身体的前段明显较粗大,肛门后身体较小且甚扁薄;
小口鲶的尾鳍上下叶等长,大小无明显差异,而大口鲶的尾鳍上叶较下叶长,稍窄且略尖;
小口鲶的第二下颌须在体长80毫米以下时已退化,而大口鲶在体长100~150毫米时存在第二下颌须。
五、革胡子鲶 八胡鲶 塘虱鱼
网上流传的"脏"鲶鱼,其实多指的是八胡鲶、革胡子鲶、埃及塘虱,是一种热带鱼类,并不是指中国的鲶鱼。鲶鱼其实并不是在什么环境都生长迅速的,只不过革胡子鲶不但可用鳃在水中滤吸氧气,因还有特殊的"口吸气"呼吸功能才能够在池底淤泥甚至臭水沟中生存,并非是它喜欢臭水脏水。
八胡鲶,嘴上共4根胡须明显可见,其实是8根胡须,下颌还有4根稍短而不易查觉,上长下短,这也是革胡子鲶和大口鲶鱼的主要区别所在,大口鲶明显可见的是2外根胡须,其实也是4根须(但目视多为2根),下颌还有2根稍短而不易查觉。
革胡子鲇适应水温10~38℃,生长最适温度为18~35℃,当水温低于12℃时,则停止摄食,最低临界水温是7℃。人工养殖条件下,越冬水温至少要保持在13℃以上。
六、金丝鲶
金丝鲶系鲶形目,胡子鲶科,体光滑无鳞,因其体色呈黄色而得名。金丝鲶是革胡子鲶(埃及胡子鲶,又名塘虱)的优良变异体,属热带性鱼类,适温15~35℃,最适生长温度20~32℃;耐低氧,耐密养,能在许多鱼类不能生存的低氧和浅水环境中生存,食性广,主食动物性饵料,也食植物性饵料。
养殖同革胡子鲶(又名八胡鲶)的养殖方法。在水温20℃-30℃为最适宜生长范围,水温在12℃以下时就会死亡。幼苗阶段主要吃水中的浮游动、植物。成鱼主要以各种腐败的水生植物及人工饲料为食,最喜肉食性饲料。如:投喂屠宰动物与脚料,生长速度极快,当年鱼种就可长成5千克以上。
金丝鲶有较强的迁徙能力,能攀越坡形池埂,能从进、出水口潜逃。为防止逃逸(特别是汛期)应巡池防止池水过高,坝埂不实而逃鱼,这是最需要提醒注意的事项。
备注:因该鱼体色艳丽,有不法鱼贩(比如四川自贡富顺地区)利用人们猎奇心态,巧取名目为“草鲶杂交鱼”、“美国鲶鱼”等名称,高价出售,号称”包回收“,大行其骗,慎之!
七、怀头鲶
怀头鲶别名黑龙江六须鲶(与南方大口鲶一样,其有两须退化,平常只见四须),又有人称为黄鲶(因其体色泛黄故称为黄鲶),俗名怀头和怀子,隶属于鲶形目,鲶科,鲶属,是黑龙江省的名特优鱼类之一,主要分布于黑龙江和辽河水系,是一种凶猛的肉食性经济鱼类。自然水域已经很难捕到,目前已被列为濒危鱼类,最大个体可达到200斤以上,该鱼与南方大口鲶特性一样,长势迅速、当年可达八九斤体重甚至更重。
怀头鲶体形身体较长,前部高而宽大,后部低而侧扁,体表光滑无鳞,头扁平而宽,眼小,口宽,口裂较深,上颌须1对,甚长,超过头长;下颌须2对,较短,易折断。胸鳍硬,内缘有许多瘤状突起,臀鳍较长。其体色多为灰黄色(故名"黄鲶")或灰褐色,有不规则的暗色斑块,腹部白色。
怀头鲶与普通鲶鱼的主要区别
(1)怀头鲶身体两侧有一条明显的金黄色侧线,而普通鲶鱼不明显。
(2)怀头鲶的胸鳍硬刺后缘光滑,而普通鲶鱼具有锯齿,用手触摸很容易区别。
(3)怀头鲶的头大,眼小,吻宽,须3对;而普通鲶鱼头小,眼大,吻窄,须2对(幼鱼阶段也是3对)。
(4)怀头鲶生长速度快,个体大;而普通鲶鱼生长慢,个体小。
(5)怀头鲶体长60cm以上才达到性成熟;普通鲶鱼体长30cm左右就达到性成熟。
八、鲶鱼的混养
很多人谈鲶惊变,认为鲶鱼吃鱼很凶。当下,很多老塘多年未干塘清池或者加水时过滤不严,致塘中非人工养殖鱼类或者低价值鱼类(如小土鲫)或者毫无价值的鱼儿(如鲹子鱼)多如牛毛,严重耗料耗氧并占用水体空间,给养鱼增效带来极大的阻碍,既使钓鱼也不爽,杂鱼干扰性大令人生烦。只有喂养适度的肉食性鱼类来"扼杀",其它别无它法。
杂鱼---麦穗鱼(麻鲹)
(小杂鱼)
细致观测,凡混养有肉食性鱼类的鱼塘,暴发鱼病的概率要小得多,道理或原因可能就是于此。因此,混养肉食性鱼类也是科学养鱼的一个内涵,值得倡导。
凶猛性肉食鱼类还有一个特征,即大多是有胃鱼类,吃食后待在胃里消化完后再吃食下一餐,也就是说,有时吃下一尾斤两鱼种后可能要十天半月才会消化完,所以,大可不必担心得不偿失。
混养肉食性鱼类除了“清杂除野”的主要作用外,还有一个隐性的“吃弱除病”的作用,是狠多人未予及关注过的。体弱之鱼易患病或者说塘鱼发病首先是感染体弱之鱼的,患病之鱼多是弱苗弱鱼,传染病源的当然是生病之鱼,如果这些"害鱼"经混养的肉食性鱼类消灭掉,岂不是两全其美---杜绝病源传播转化生产价值。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