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受伤后发生赤皮病和水霉病及其并发症的防控措施
每年的冬末初春的低温时段,因温度较低宜于苗种运输,空塘卖鱼苗和买鱼苗下塘的人很多,但往往这个时候苗种易发赤皮水霉及其并发症相当严重,往往苗种死伤量很大甚至绝塘,是对新的一年养殖工作的沉重打击。
一、赤皮水霉并发症简介
赤皮病,也称烂身病、烂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赤皮瘟、擦皮瘟等。赤皮病病原是荧光假单胞菌,主要外观症状是鱼体皮肤充血发炎、鳞片脱落为明显特征。水霉病,俗称白毛病、肤霉病。通常是指我们常说的“长毛”,其实是鱼儿有伤口后感染了水霉真菌病原,水体中的悬浮物(浮游植物,泥沙等)吸附在真菌表面而形成的类似毛状物。两病多在运输、拉网等过程中因不当操作造成鱼体表皮损伤后发病,并且多为并发症。
没有伤口的鱼儿大多不会烂身赤皮,也是长不了水霉的,因此,鱼体受伤形成伤口加上低温才是患生水霉菌的前提条件。发病与鱼体受伤有关,是条件致病菌。
综上所述,赤皮病、水霉病的共同特点都是条件致病菌,即: 必须要有一定的致病条件才会发病,反之,如果没有一定的致病条件是不会发病的。也就是说病鱼要有受伤史,才会发生赤皮病、水霉病或者赤皮水霉并发症。
二、赤皮水霉并发症的机理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有利也有弊。每年的冬春两季是水产苗种的投放旺季,虽然年末年初时的温度较低,鱼儿活力不强,苗种运输难度小,但苗种的生命也很脆弱,自身的应激能力也不高,稍有不慎就会引发身体不适的不良反应发生,最常见的就是赤皮水霉并发症的发生。
暴发赤皮水霉并发症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因捕捞不细致造成鱼体受伤(比如收网过快、集鱼时水少且浑浊等),或因苗种体质本身虚弱,或因苗种暂养不当(如没暂养排空粪便等),或因长途运输鱼儿装运不当(如密度过大拥挤至鱼儿疲惫不堪,少于换水致水质脏臭恶化等),或因跳跃碰撞过度,或因鱼塘水质恶化不洁,或因气候不适(如温度过低、冷冻等),或因本身鱼体带病,或因其它人为(操作粗糙、野蛮等)因素,等等,最容易发生赤皮病和水霉病两病并发的情况,而且并发后用药难以治愈。
本文说的赤皮水霉并发症,它的前提是鱼儿受伤或者运输不当等等原因造成,多是先有伤口发生赤皮病,继而再在伤口上滋生水霉,发生水霉病是因为赤皮病严重恶化后造成的二次感染。
赤皮水霉并发症的形成链条是: 鱼受伤+有细菌存在+感染赤皮病+有真菌存在+感染水霉病+形成赤皮水霉并发症。因此,避免或者切断、改变、消除一定的致病条件(比如鱼体受伤)是防治赤皮水霉并发症的关键所在。
诊断可以根据外表症状及病理变化即可诊断。因放养、捕捞、体表寄生大量寄生虫等原因造成鱼体受伤后,给病原造成可乘之机是发病的基础。同理,冬季由于冻伤也容易发病。
三、赤皮水霉并发症难以治愈的原因
鱼儿因上述所列原因或其他不良环境因素等等的恶劣影响,造成体表组织受伤,水中的水霉孢子即伺机附着,于坏死组织上开始发芽形成菌丝,菌丝除寄生於坏死组织外,尚可漫延侵入附近的正常组织,分泌消化酵素分解周围组织,更而贯穿真皮深入肌肉,使皮肤与肌肉坏死崩解,难以治愈的原因即在于此,凡是伤口已溃烂,水霉菌丝深入体内,则大多没有救治的希望。
如果伤势较重,就会在短期内引起大量死亡。即使当时伤得不重,如果后续没有采取有效措施,也会引起受伤部位慢性发炎,造成鱼类慢性死亡,时间可以长达两月之久。
四、引起鱼类受伤的原因和受伤类别
有些苗种场点有时是不负责任(责任心不强)敷衍了事,有时确实是因技术水平欠差,在卖苗时胡乱操作,加上现时流行称重计价,鱼儿须沥干水份让鱼"干摆",有时是鱼儿本身有病未能提前防控,甚者还是瘦弱苗体,等等,因此,有了本文所述及上列所举原因和情形造成鱼体受伤也是必然的。
1.引起鱼类受伤的原因
引起鱼类受伤的原因很多,但主要有以下两种:
(1)压伤
当鱼体长时间相互受压后,和人一样,就会引起受压部位组织的血液流动不畅,引起组织萎缩、坏死。
比如:运鱼工具(如鱼篓)或过秤计重的容器(如塑料桶)中,如果装水过少或者在没有水的情况下,鱼与鱼之间相互堆积挤压加上时间过长就会伤身,这种鱼伤的表现是胸鳍基部或腹鳍基部常会出现充血、溃疡,这是因为鱼在受压时用胸鳍和腹鳍或鳍条来支撑身体,承受体重压力的缘故。尤其是较瘦弱的鱼儿更容易发生这类损伤。
(2)碰伤或摔伤
鱼类在捕捞或运输过程中,由于所用工具不合适,操作不小心,捕捞强度过大,或者鱼儿惊慌失措,狂跳碰撞而引起鱼体碰伤、摔伤,轻则掉鳞、断鳍、擦伤皮肤,重者肌肉破损。这种情况虽然不会引起鱼类当场死亡,但会引起鱼体受伤部位后续发炎,造成鱼类慢性死亡。
2.鱼类受伤的类别
以鱼体内外为别,鱼类受伤可以分为内伤和外伤。
(1)内伤
压伤过重引起内脏机能受损甚至裂损,或者鱼儿过度惊吓而猛力冲撞至头颅撞伤,也与人一样会引发"脑震荡"重症。
(2)外伤
外伤,就是鱼体表皮受伤。
五、赤皮水霉并发症的预防
水霉菌及荧光假单胞菌只有在鱼体皮肤受损伤后才能侵入鱼体,水霉菌及荧光假单胞菌是致病的外界因素,鱼体皮肤受损伤是感染致病的内在条件,虽然内在条件还与鱼体的体质及免疫力等有关,但是只有两者条件都具备时,鱼体才能够感染发病。因此,只要我们根据发病机理,切断感染途经就不会或者不大可能导致鱼类发病。
(一)、防止鱼体受伤
1..投饲
很多人在秋末就提前断料停喂,使鱼苗虚弱过冬,这类苗种根本受不了捕捞或密集装鱼的折腾,因此,在水温8度以上时尽量投喂一些饲料,促使鱼体健壮,以提高鱼类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2.捕捞
苗种放养时,捕捞苗种的操作级别最为关键,操作要细心,用网具捕捞时一次性捕捞量不能过大,以防止鱼类密度大而造成拥挤,继而使鱼体体表受损伤,推荐用抬网最好,但受限于温度过低时不易诱鱼进网。
改进捕捞工具(比如网线的柔软程度等)和运输容器,尽量减少捕捞和运输次数。在捕捞和运输时,操作一定要小心谨慎。
3.运输
苗种运输时,一定要"掉水"暂养后空腹运输,鱼类密度应根据距离远近而定,路途远则运输密度应稀一些,路途近则运输密度可高一些,不要采用装运食用鱼的密度,并注意增氧和水质要良好不恶化,尽量减少鱼类皮肤受损伤的程度。
4.应激
在拉网前每亩可以使用维生素500克或其它抗应激药物全池泼洒,防止应激反应严重而脱黏引发生病。
5.沥水称重
在确需沥干水份称重时,要做到动作流程快速,沥水时间不能过长,每次称重的鱼的重量(尾数)尽量减少,量少次多,以保鱼儿的命为主,含(带)水称重为宜。
6.选择购苗
购买苗种时,以"就近"为宜,长途运送后的苗种大多体质疲虚,会有一定的后遗症。另外,不要贪图便宜,尽量在正规苗种场点或者养苗者技术精湛的地方购苗为好。
(二)、杀灭病原体
1.清塘
用生石灰60-80kg/亩彻底清塘,淤泥过深的池塘应清除淤泥,使淤泥深度在10cm~20cm。如果淤泥过深而受条件限制无法清除,可以加大施投生石灰150kg/亩入淤泥中,以彻底消灭土壤中的病原体。
2.苗种放养前、放养后水体消毒
在苗种放养前、放养后采取水体消毒的这个环节很为重要。施用杀菌剂水体消毒,可以使用二氧化氯1ppm全池泼洒,或用0.5ppm二氧化氯消毒水体1次,以清除杀灭水体中的致病菌。
上述在苗种放养前、放养后两个阶段进行水体消毒的措施,是由于苗种在越冬、捕捞、运输和放养过程中可能遭受到不同程度的损伤,在水体中仍然难免存有致病的水霉菌及荧光假单胞菌等,仍有可以对皮肤受损伤的苗种迅速感染,因而"防患于未然",在没有发病时就进行灭菌处理,有事半功倍的效果。
在上述消毒水体后,由于水体中没有致病的病原体,即使苗种有伤,经过一段时间的生长和恢复后后,受损伤的鱼体可以得到恢复,鱼类就不大可能会感染水霉病和赤皮病及其并发症。
3.苗种下塘前鱼体浸浴消毒
苗种放养前,用20ppm高锰酸钾溶液或1-3%食盐水浸浴鱼体10-20分钟,以杀灭鱼体体表的寄生虫和病原体。
六、赤皮水霉并发症的防治
对于发生赤皮水霉并发症的防治,必须采取疗程治疗,连续用药以5天为1疗程为宜,另外,尽量采用"外用+内服"的方法,才有较好的效果。
1.外用药
(1)全池泼洒消毒杀菌剂。比如:苯扎溴铵,溴氯海因,或二氧化氯150-200g/亩(严重时用到250g/亩),或聚维酮碘250ml/亩,或底质差的塘用强氯精(1公斤/5亩)+戊二醛(125ml/亩)一起泼洒,底质好的塘只需要用戊二醛(125ml/亩)泼洒,二氯异氰尿酸钠(含有效氯60%) 每立方米水体放0.5-0.6克,三氯异氰尿酸(含有效氯85%) 每立方米水体放0.4-0.5克。
(2)全池泼洒灭真菌剂。已禁用的药物有土霉素、亚甲基蓝、孔雀石绿等。现在可选用的药物有水霉净、水杨酸、五倍子、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硫醚沙星等鱼体浸洗或全池泼洒均可,可有效防治水霉病的发生或蔓延。
(3)食盐和小苏打合剂。用食盐和小苏打合剂(浓度各为400毫克/升)全池遍洒,此合剂对防治水霉菌效果很好。
(4)使用杀虫药剂。比如:敌百虫,硫酸铜等。
(5)五倍子。每立方米水体放2-4克。先将五倍子磨碎后用开水浸泡。
(6)乌桕叶。每立方米水体放3.7克干的乌桕叶(新鲜乌桕叶4千克折合1千克干乌桕叶)。先将乌桕叶用20倍重量的2%石灰水浸泡过夜,再煮沸10分钟,进行提效,然后连水带渣全池遍洒。
(7)大蒜素+二氧化氯。每亩用250克大蒜素加250克二氧化氯混合后全池泼洒,
(8)大黄。大黄对预防和治疗鱼类赤皮病、水霉病、病毒性出血病、细菌性烂鳃病、肠炎病有显著效果,且用药成本低。
①每立方米水体放2.5-4.0克。先将大黄用20倍重量的0.3%氨水(可在化工试剂店购买)浸泡提效后,再连水带渣进行全池均匀遍洒。购买氨水不便的,按500克大黄加10公斤碳酸氢铵的比例混合,加水浸泡12小时后全池泼洒,使池水药液浓度为3ppm,对治疗赤皮病、细菌性烂鳃病有效。
②用大黄、硫酸铜(各0.5ppm)全池泼洒。
(9)水质调节。赤皮水霉并发症发生时,因鱼儿乱蹿浑水或者苗种死亡后尸体腐烂容易引发水质不良,会加重病情反复顽固,可以施用生石灰(每亩15-30公斤)和调水制剂,有良好的辅助效果。
(10)市售用于赤皮病,水霉病治疗的外用鱼药。
2.内服药
(1)每千克饲料中加复方新诺明2-3克搅拌均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3-5天,每天上、下午各投喂1次。
(2)当繁殖用亲鱼患赤皮病严重时,已停止摄食,应进行肌肉注射硫酸链霉素,每千克鱼每次注射20毫克一般注射1次即可治愈;如在3天内尚未治愈,可以再注射1次。
(3)每千克饲料中加氟苯尼考2~3克,拌匀后制成水中稳定性好的颗粒药饲投喂,连喂4~6天,第一天用药量加倍。每天投喂1-2次。
(4)内服清热解毒中药。比如:
①三黄散:用大黄、黄柏、黄芩(俗称“三黄”)混合治疗有疗效。每百公斤吃食鱼用大黄250克、黄柏150克、黄芩100克,研碎后加入1公斤食盐,用水和匀后再拌入面粉粘在嫩叶草上,晾干后喂草鱼,也可以拌在饲料里投喂吃食性鱼类,连续喂5-7天。
②每万尾鱼用研碎的大黄、捣烂的鲜大蒜、食盐各500克,拌入适量精饲料做成药饵喂鱼,每天1次,连续喂3-5天。
(5)市售用于赤皮病,水霉病治疗的内服鱼药。
(刘文俊 2019.03.01)
更多信息请登录水产专业网站:中国西南渔业网http://www.yc6318.cn/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