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风险之大不可不慎之!
前几天偶然又看到某地政府还在宣传池塘内循环水养殖,这个早已沦为失败模式的事例比比皆是,现在又在"依样画葫芦",是拿钱买政绩还是花钱搞个"寂寞"?让人很纳闷!回首往事,大约自2015年起到现在十余年间,特别是2015-2020年几年的时间中,"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曾经在政府及领导、某些媒体和记者、某些人士(多以专家教授为主)和制造商家的助推下,也风风火火的给水产业犹如注入了一针强心(兴)剂,着实的让人感知科技力量的"威力"和诱惑力不小。当然,现在有目共睹的惨败情景不得不让人心痛哀叹!
当然,参与进来的大多数养殖业主大多是响应红利政策,盯住财政补贴,政府起初的出发点确也是为了环保,为了促进所谓的农产品提档升级,但也有突显政绩的考量,宣传的媒体也迅速跟进,为的是制造"喙头"吸引关注度和浏览人气,循环水养殖的精髓就在于利用器械养鱼---即设施养殖,一些人绞尽脑汁的科研鼓捣出一些"量身定制"的专用设备,制造商家更不消说了,生意火爆,赚得来盆满钵满的。总之,养殖技术是创新了,方方面面各有所需,当初是各方皆得益,满园春风,志在必得之势确也风行一时,起初的火热景象着实让人羡慕不已!
其实,池塘内循环水养殖,在理论上本来是一个很好的养殖模式,只不过这几年间被一众人群炒作神话,被吹捧、被夸大而已,让一个看似"高大上"的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在短期内给人们留下一个不伦不类的印象(惨状)。
当然,就和任何事物具有"两面性"一样,有优点也必有缺点,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也不例外,我们必须实实在在要冷静、要洞悉后而用之才妥,否则,后患无穷。因为,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和现在吹捧、流行的帆布池养殖的结局差不多,一哄而上,一搞就垮,十有九亏,这是血淋淋的现实困局,至今无解。
(帆布池养殖)
说到此处,让人不得不对有些官员,有些专家教授们,至今仍在热衷于、痴迷于这些等同于"害人"的东西,还在不遗余力的推广和站台,不切实际,水土不服,让很多参与的人(大老板)大致不出三年时间就亏得来狼狈不堪,当然,亏的钱只是可怜的出资人的,其他人毫发不损,也许还有收获不小。何必呢!?
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特点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是一种在池塘内采用的小面积高密度养殖模式。简单来说就是在一个池塘中固定几个流水单元池进行养殖,通过机械装置使养殖外塘和内"堂"水体循环流动的高效养殖模式。
(重庆利赛农业有限公司铜梁西郊现代农业园水产养殖基地的高密度流水养殖槽。重庆日报记者 周雨 摄)
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模式缺点
1.启动成本相对较高。一大堆设施设备价格不菲,没有经济实力是支撑不起的。
2.管理精细化程度高。对养殖管理人员的要求较高,除须有养殖技术过硬外,还必须精通其它的技术,比如排除一些水电等设备故障等。
3.必须有稳定电源供应。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在运行中,最大的忌讳是不能断电,电力供应要有保障,电压要够且足,发电机配置必不可少。
4.没有水温分层的同温水体。据科学养鱼杂志"池塘内循环水养殖水质恶化暴发鱼病的原因"(作者:成世清等)一文载明:池塘循环水养殖槽道内的水体因循环不止,没有水温分层变化,且高于槽道外鱼塘的水体温度,这是在高温季节容易暴发鱼病的原因之一,也是槽道内水体溶氧不如有水温分层的池塘水体高的重要原因。
综合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最大特色是"圈养",这和帆布池养殖一样,人为、故意的把水生动物圈养在一个受限制的小水体空间里,以便于人工管理操作。
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模式的最大风险也和帆布池养殖一样,养"氧"要不断,送氧要不停,需氧量耗氧量巨大,稍有散失后果不堪设想。
当然,要把"池塘内循环流水"养殖成功并不是不可能,因为我们现在的科技水平可以上月球,下深海了。在湖库里搞浮式循环流水养殖是可以的(重庆就有成功案例,但又和网箱养鱼差不多),或者把养殖密度适当的降下来,只要有强大的一系列设施设备作支撑又何尝不可。但依照目前的价值行情来看,成本和收入的性价比可能是反比。就目前的社会发展程度而言,总不至于用航天技术来养点鱼吧!那太奢侈了!
(备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系刘文俊原创,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将会定期向你推送本号信息!将为你精诚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