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述中国稻田养鱼
稻田养鱼是以稻为主、稻鱼兼作,种植业和养殖业相结合的一种生产方式。稻田养鱼后,吃掉田中的大部分杂草和害虫,并翻松了表土,促进有机质的分解;鱼的粪便还能提高稻田肥度,可使稻谷增产5%~10%。一般每公顷产鱼150~450千克,高的达750千克以上,对解决当地吃鱼问题和减少人畜的病害媒介都有重要作用。中国稻田面积广,几乎遍布全国各地,开展稻田养鱼有很大潜力。1986年,全国已推广70多万公顷,共产鱼9.78万吨。技术上也有重要创新,发展了鱼凼式、半旱式(垄稻沟鱼)、宽厢深沟式养鱼等,出现了不少稻鱼双丰收的丰产田,稻田的产值比单种稻提高一倍以上。
国外稻田养鱼,以印度、日本及东南亚各国较发达。印度主要养鲈、鲻、野鲮和虾等;日本养鲤、鲫和泥鳅;印度尼西亚主要养鲤;马来西亚养胡子鲇和攀鲈科鱼类;泰国养鲤、骨唇鱼和刺鲃。美国稻田养鱼始于20世纪50年代,以养大口黑鲈和斑点叉尾鮰为主。原苏联主要养鲤。近年欧洲和非洲一些国家的稻田养鱼也有发展。
类型
有稻鱼兼作、稻鱼轮作和冬闲田养鱼等类型。
稻鱼兼作
依稻作方式又分单季稻养鱼和双季稻养鱼,均在插秧后放养鱼种,稻收割前捕鱼。由于在稻作期内养鱼,水位不可能加深很多,因水的光照较差,使鱼产量受到影响。此类型更适宜培育鱼种。
稻鱼轮作
分早稻养鱼轮作和晚稻养鱼轮作。前者于早稻插秧后或收割后放养鱼种,稻谷收获后不种晚稻,继续养鱼,至年底收获。后者于上半年养鱼、不种稻,至晚稻插秧前收获,晚稻生长期间不再养鱼。这种类型在稻田单养鱼期内,可以加深水位,大量投饵施肥,田水的光照和溶氧条件较好,鱼产量较高,更适于饲养食用鱼。
冬闲田养鱼
利用冬季休闲的稻田养鱼,有单季稻冬闲田养鱼和双季稻冬闲田养鱼。水稻收获后放鱼种,或在插秧后就放鱼种,养到翌年插秧前收获,也有不经越冬而在年底前捕鱼的。冬闲田类型可加深水位,投饵施肥,提高鱼产量。饲养食用鱼或鱼种均可。寒冷时可在开挖的鱼溜上搭棚御寒。
设施
稻田养鱼须水源充足,注排水方便。其设施主要是加高、加固田埂,设置注排水口,安装拦鱼设备和开挖鱼沟、鱼溜等。
田埂
培育鱼苗、鱼种的稻田田埂,应加高至0.5~0.7米,饲养食用鱼的,应加高至0.7~1米。埂宽0.4~0.5米,并锤打结实,不塌不漏。
注排水口和拦鱼设备
注水口和排水口开在稻田相对两边或两角,以利于注排水时整个稻田水的流动。水口宜宽,一般60~100厘米,亦可用砖石、水泥砌成闸槽式,并安上金属网栅或用竹篾、塑料篾制成的拦鱼栅,栅距以不逃鱼为度。网栅宽1~1.5米,呈弧形置于注、排水口前,插入土中30厘米,高出田埂20~30厘米。
鱼沟和鱼溜
鱼溜是深1米左右的方形或圆形坑,作为稻田中耕除杂草、施用农药、化肥和晒田时鱼的安全栖息场所,同时便于集中投饵和起捕。每块田于田边或中央挖坑一至数个,面积占稻田的2%~3%。鱼沟是连接鱼溜的通道,一般宽0.5米,深0.4~0.5米,呈“十”、“艹”、“卅”、“井”、“田”字形,也可在离田埂1米处开一圈围田沟。鱼溜需在插秧前挖好。鱼沟一般在插秧放鱼一段时间以后开挖,将鱼沟位置上的秧苗分别移向左右两行秧苗的株间。采用大沟溜养鱼时,鱼沟需在插秧前挖好(见图)。
鱼沟、鱼溜示意图
近年来,各地稻田养鱼都有加大加深鱼沟、鱼溜的趋势。有的已发展为鱼凼式稻田养鱼,在田坎的背坎或僻静处,每600~700平方米开挖一个面积30~50平方米的鱼凼(即较大的鱼溜,约占稻田面积的5%~10%)。凼底低于田面1米以上,凼壁可铺片石防塌或筑成坡度1∶1的泥埂。凼埂高出水面,形成独立的小水体。鱼凼底部设置涵管,便于排干凼水,清除淤泥。鱼凼和田块之间以鱼沟相通,鱼沟宽0.7米,深0.5米,呈“十”字形,田块大的呈“田”字形。另一种是田头连有一个小坑塘,在整田、插秧或晒田期间,鱼集中在坑塘内,过后鱼再游入田中。有的则采用半旱式稻田养鱼,按0.7~0.8米开沟起垄,垄宽0.3米,沟宽0.4~0.5米,深0.3米,从注水口到相对的排水口开一条较宽深的排洪沟,在其中部垂直方向挖一条鱼沟,鱼沟与所有垄沟垂直相交,便于鱼群在全田活动。鱼沟宽0.7米,深0.5米。选僻静处或田块两端与鱼沟相通处开挖鱼凼,面积约占稻田面积的5%,结构同上述。此外,还有宽厢深沟式养鱼,即将稻厢加宽,厢间的工作行也加宽加深,作为鱼沟。在稻田中加大沟、溜、凼,虽然多占用了一些面积,但只要不超过本田面积的10%,一般不会引起稻田减产。相反,由于鱼产量的提高,而会使水稻增产。
养殖方法
包括苗种放养和饲养管理。
苗种放养
放养种类有鲤、草鱼、非鲫、鲫、胡子鲇、泥鳅等。冬闲田水较深,也可养鲢、鳙。可单养或混养。一般稻田水浅,混养时种类不宜过多,以鲤或草鱼为主,搭配鲫或胡子鲇等。鱼种放养量随稻鱼结合方式、鱼的种类和投饵与否等而有较大变化。例如以夏花培育鱼种时,每公顷放鱼种15000~30000尾;饲养食用鱼时,每公顷放鱼种2250~6000尾;投饵者取高限,粗放养殖取低限;用大沟溜稻田养鱼,放养密度可适当加大。利用冬闲田培育“夏花”,每公顷放鱼苗30万~60万尾,放养前10~15天稻田要用生石灰消毒。
饲养管理
稻田养鱼除摄食田中的天然饵料外,为提高鱼产量,还需适当投饵。一般在插秧后20~30天开始投饵,如放养1龄鱼种且密度较大时,放养后即投饵。将饵料投在鱼溜或鱼沟内,每天上午8~9时或下午3~4时投喂一次,投饵量视鱼的摄食和生长情况而定。此外,也可施少量粪肥或混合堆肥,繁殖天然饵料。但施肥量要加以控制,以免引起水稻贪青倒伏,影响稻谷产量。
日常管理
主要是经常巡视田埂及检查拦鱼网栅,防止漏水和溢水逃鱼,特别是大雨天要及时排水,注意清除堵塞网栅的杂物,保持排水畅通;发现田埂上的鼠洞和黄鳝洞,应随时堵塞。并在可能情况下,尽量加深水位,以照顾鱼类的需要。一般秧苗分蘖期浅灌,稻田中保持3~6厘米的水层,水稻孕穗后需水量大,同时鱼种也已长大,水层保持8~12厘米或更深些。水稻收割后如继续养鱼,水位应再加深。捕捞时要在晚间放水,速度要慢。
稻鱼矛盾及解决方法
有以下几种。
浅灌、晒田与鱼的矛盾
水稻是一种沼泽植物,但其根不是水生根。为满足稻根对氧气的要求,在水稻生长期间须调节灌水深度及时间。例如在植株分蘖期宜浅灌,以利水稻生根分蘖;当分蘖达一定数量时,应排干田水和晒田,控制其继续分蘖;至伸长期和孕穗期均需较大水量。浅灌期鱼种尚小,晒田时(约7~10天)鱼类可在沟溜内栖息;随着鱼体长大,田水也在逐步加深。因此,只要不是饲养较大的鱼,稻鱼矛盾不是很大。
稻田施肥与鱼的矛盾
稻田追肥主要使用铵态氮肥及酰铵态氮肥,施肥前通常要降低水位,而且施肥量较大,施肥后田水肥料浓度高,特别是铵态氮升高,对鱼的安全有威胁。为解决这一矛盾,可采用分段间隔施肥的方法,一块田分两次施,每次在一半田块施肥,两次间隔1~2天,使鱼在施肥时可以向另一半田块回避,也可先排去田水,使鱼集中在沟溜中,然后施肥,施肥后1~2天注水入田,对鱼即无影响。
稻田施农药与鱼的矛盾
稻田养鱼后害虫大为减少,但不能完全消灭,有时仍需使用农药杀虫。多数农药对鱼有毒。解决的办法一是选用低毒性农药,例如井冈霉素、敌百虫、敌敌畏、甲胺磷、乐果、杀虫脒、稻瘟净、4049等,按常规用量对鱼是安全的。二是在施农药前先疏通沟溜,加深田水水位或造成田水微流状态,以便于鱼类回避和降低田水药物浓度。三是选择正确施药方法。粉剂在早上有露水时喷撒,水剂在露水干后喷洒,使农药尽量少落入水中。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