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蚊鱼日食孑孓2000只,却被拉入“黑名单”,要蚊子还是要鱼?

发表时间:2021/03/21 08:46:34  作者:作者不详  浏览次数:230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世界上致人死亡最多的生物,不是毒蛇老虎或者鲨鱼,而应该是蚊子。仅1900年-1950年间,疟疾就让1亿人失去了生命。一直到了2016年,全球仍然有90多个国家流行疟疾,有2.16亿新发病例,约有44.5万人死于疟疾,而疟疾的主要传播途径就是蚊子叮咬。

日食孑孓2000只,却被拉入“黑名单”,要蚊子还是要鱼?

蚊子与疟疾

疟疾这种起源于非洲的古老疾病,随着人类迁移到全球各地而扩散开来,这种病有多可怕呢?

在早些时候,人们并不清楚疟疾是如何发生的。虽然按照经验,疟疾与沼泽和热带雨林有关,但是疟疾的具体发病原因和传播途径直到19世纪末才被搞清楚。

日食孑孓2000只,却被拉入“黑名单”,要蚊子还是要鱼?

一位名为拉伟兰的军医,最早怀疑疟疾的病原体是寄生虫,果不其然,他用显微镜成功地观察到了疟原虫。可是这种疟原虫到底是如何进入到人体内的呢?拉伟兰一直没找到原因。

后来研究者曼森医生怀疑蚊子可能是疟原虫的宿主,但是可惜的是,他一直没能在实验的蚊子身上发现疟原虫,因此就无法证实这个观点。直到后来的罗斯医生,换了一种蚊子实验,终于确定了蚊子可以传播疟原虫,罗斯医生也因此获得了1902年的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

日食孑孓2000只,却被拉入“黑名单”,要蚊子还是要鱼?

一只蚊子叮咬一位疟疾患者,它就感染了疟原虫。这只蚊子继续叮咬第二个人,疟原虫就会进入第二个人的身体。疟原虫先进入肝脏,成熟之后进入血液。疟疾症状通常在此时现身:轻则高烧、打寒颤、头疼、恶心、呕吐、贫血,重则死亡。


食蚊鱼的引入

为了消灭蚊子,阻止疟疾的传播,人类想了很多办法都没能奏效。这时候,生活在北美洲食蚊鱼进入了人们的视野。

日食孑孓2000只,却被拉入“黑名单”,要蚊子还是要鱼?

食蚊鱼是一种生活在静水水体里的小型鱼类,一般都出现在水沟,稻田,池塘,和沼泽地。它们形似柳叶的身体以及上翘的嘴角,正是生活在水面上层鱼类的标志。它们的肚子鼓鼓的,看起来总像是刚吃过一顿大餐,腹部和尾部交界处有一块明显的黑斑,正是区别于其他鱼儿的标志。

日食孑孓2000只,却被拉入“黑名单”,要蚊子还是要鱼?

它们通常成群活动,行动敏捷异常,公园里总有家长带着小朋友去捕捞,但是往往一无所获。食蚊鱼顾名思义,最喜欢吃的就是蚊子在水里繁殖的幼虫。一尾成年的食蚊鱼,一天能吞食下2000只孑孓,比它的体重还要重。

20世纪初期,北美当地看中了食蚊鱼强大的食蚊能力,开始大规模的养殖,并刻意向世界各地传播,作为控制蚊子繁殖的生物武器。

日食孑孓2000只,却被拉入“黑名单”,要蚊子还是要鱼?

食蚊鱼引进中国先后有几次:

1911年从夏威夷将600尾食蚊鱼经日本横滨运至台湾,大部途中死亡,最后尚存126尾,由于气候适宜,不久普及台湾全省;

第二次在1924年由菲律宾医学科学研究所赠送一批食蚊鱼运至上海试养;

1926年又从美国渔业局运来一批,通过较长期驯育和适应,食蚊鱼已在上海郊区小河、池塘大量自然繁殖;

20世纪50年代后期,食蚊鱼被广泛投放至中国南北许多省市,60年代食蚊鱼在广州地区繁殖,很快就成为了该区池塘、水沟、低洼地等小水体中的主要鱼类。

日食孑孓2000只,却被拉入“黑名单”,要蚊子还是要鱼?

食蚊鱼的“黑化”

食蚊鱼捕食孑孓的能力极强,对于控制文患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本应算成一种“益鱼”,但是后来的一些发现,将食蚊鱼打下神坛,拉入了黑名单。

美国加利福尼亚南部,科学家们发现,在引入食蚊鱼的溪流中,当地的蝾螈很快就消失不见了,而在那些未引入食蚊鱼的溪流中,蝾螈的幼体和成体都生活得很好。这一发现让生态学家们担忧了起来。

日食孑孓2000只,却被拉入“黑名单”,要蚊子还是要鱼?

原来食蚊鱼虽然身材娇小,一般只有2-3厘米,最大也不过4厘米长,但是它们却是不折不扣的肉食性鱼类,它们不光是吃孑孓厉害,捕食其他鱼类的鱼卵和幼鱼也十分拿手。当地人更是在食蚊鱼的腹中发现了很多树蛙的蝌蚪,这让本就数量不多的树蛙几乎迎来灭顶之灾。更可怕的是,食蚊鱼吃鱼卵的特性,也就意味着有它在的地方,凡是产卵的鱼都活不了。

在中国,也遇到了相同的问题。

在中国本土水域中,有种跟食蚊鱼极为相似的小型鱼类,名字叫青鳉鱼。青鳉的外形和食蚊鱼非常像,一般人很难分辨出来。

日食孑孓2000只,却被拉入“黑名单”,要蚊子还是要鱼?

在生物学分类上来看,它们也都属于脊椎动物亚门,辐鳍鱼纲的同类。不同的是,青鱂是卵生,产卵后,需要附着在水草上十多天才可孵化。而食蚊鱼却是胎生,鱼卵在雌鱼体内受精发育,直到长成型后再生出来。这种繁殖方式要比青鳉鱼高级的多,食蚊鱼一生下来就可以自由捕食,而青鳉鱼还是个鱼卵,这就造成了同一水域只要同时存在食蚊鱼和青鳉鱼,那么青鳉鱼一定会被食蚊鱼吃到灭绝。

其实青鳉鱼捕食孑孓的能力也不差,只是在胃口和生存能力上输给了这种外来物种。食蚊鱼耐低温、耐低氧、耐污染,而且繁殖能力非常强,只需30天就可以性成熟繁殖,并且每隔一个月就能产仔一次,一次能产20到40条。

云南的一些渔民反映,在1973年前后,澜沧江江畔的鱼塘中还能经常看到来回游动的青鳉,青鳉鱼还非常的多。但是到了1986年,食蚊鱼大肆入侵,很快就将青鳉“赶尽杀绝”,目前景洪地区的野生青鳉已经基本绝迹。

日食孑孓2000只,却被拉入“黑名单”,要蚊子还是要鱼?

如果说青鳉鱼数量的锐减并不能让食蚊鱼被一棒打死,那么青蒿素的发现,彻底让食蚊鱼失去了价值。1972年,中国科学家屠呦呦就发现了抗疟疾化合物青蒿素,随后其带领团队潜心研究,终于研究出从青蒿类植物中提取青蒿素的方法,并于2015年获得了中国第一个诺贝尔医学奖。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屠呦呦女士无愧于这个名字,注定了她一生要与青蒿结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统计,2000年至2015年期间,全球疟疾发病率下降了37%;疟疾患者的死亡率下降了60%,全球共挽救了620万人生命。

日食孑孓2000只,却被拉入“黑名单”,要蚊子还是要鱼?

当疟疾不再是威胁,蚊子似乎也没那么可怕了,食蚊鱼的灭蚊光环也就变得暗淡。但是此时的人们也发现,食蚊鱼在很多水域都泛滥成灾了,变得难以控制,食蚊鱼也被彻底拉入黑名单,成为了入侵物种。

后记

小时候就在小溪里和水塘里,一群群的小鱼游来游去,它们看起来小小的,捞起来肚子却很大,我们都叫大肚鱼。捞回家没地方养,就放到吃水的水缸里,后来当然少不了挨一顿打。后来长大后,才知道这种鱼叫食蚊鱼。食蚊鱼虽然入侵泛滥,但是由于它都是生活在小片的水域,到处都有,处理起来也就没什么统一的办法。有人说可以吃,但实际情况是,食蚊鱼的大肚子里都是脏东西,如果不处理干净就会非常苦,但是如果处理干净了,食蚊鱼就剩下头了。并且由于它的主要食物是蚊子幼虫,是可能携带疟原虫这种寄生虫的生物,冒然食用也会有感染风险,可能油炸会是不错的选择。

日食孑孓2000只,却被拉入“黑名单”,要蚊子还是要鱼?

很多生物入侵是因为我们看中了它的优点人为造成的引入入侵,虽然是有一定的好处,但是缺点也同样明显,一旦造成了生态灾难,就无法逆转。

有人说,如果可以减少蚊子的数量,食蚊鱼泛滥就泛滥吧,夏天的蚊子实在是太烦了。但是这种想法太过简单,无论是蚊子还是鱼,都是这个生态链的一环,一旦失去平衡,都会因为蝴蝶效应产生意想不到的巨大灾难,我们能做的就是不要轻易的去打破这种平衡,人与自然和谐共处。

日食孑孓2000只,却被拉入“黑名单”,要蚊子还是要鱼?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