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照对鱼类行为产生的影响

发表时间:2020/08/24 20:52:31  浏览次数:7769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鱼类是终生生活在水中的低等脊椎变温动物,它们在水中的摄食、生殖、呼吸、结群、逃避威胁和攻击等各种各样的活动都属于鱼类的行为。有的学者还把鱼类在生殖期间改变体色、向伴侣发出求爱的信号等也归属于鱼类的行为。

除了某些穴居鱼类和深海鱼类外,一般的鱼类均具有较发达的眼睛,眼睛结构完善。大多数鱼类的眼睛缺乏眼睑,但某些鲨具有透明的瞬膜,能遮盖眼球。鲻和某些鲱具有眼睑,可遮盖到瞳孔。鱼类没有泪腺,所以鱼类是不会流眼泪的生物之一。

鱼类的视网膜是由视杆和视锥这些感光色素细胞所组成。通常我们人类的视锥细胞可以感觉光亮度在0.03~0.1lx以上的光线,而鱼类却能感觉光亮为0.03lx以下的光线,感光能力强于我们。水域光照度低、光照变化频繁,促进鱼类眼睛进化,这样强的感光能力是鱼类适应水域环境的结果。

动物的行为受外界环境因素的影响很大,光作为自然界中重要的生态因子,对鱼类行为的影响极为明显。对于光照的变化,鱼类能调节自身作出适当的行为反应。

光照对鱼类趋光行为的影响

动物的趋光性与其视力有关,因而在不同的种类以及同种个体的不同发育阶段,趋光性表现不同。眼斑拟石首鱼偏好在蓝光下摄食、对中强度的橙光和红光表现为正趋性;而墨西哥丽脂鲤呈现明显的负光性。生活在水域中上层的水生动物大多数表现正趋光反应,而下层的底栖水生动物由于适应了光线不足的水底环境而对光线刺激呈负趋光反应。

光照同水生动物视觉相关,不同种的水生动物具有不同的视觉色素细胞。鲤鱼在4种颜色的光照实验中,白光下血浆皮质醇浓度最高,应激行为也最严重。不同的光照颜色和光照强度会促进或抑制水生动物的摄食。此外,水生动物的集群行为和活动行为同光照密切相关,但这并不是简单的,大多数鱼类在光照强度很低时没有集群活动能力而胭脂鱼则在黑暗状态下聚集在一起。

光照对鱼类集群活动行为影响

鱼类的集群活动行为与光照有密切关系,鱼类的集群活动行为随着光照强度的不同而变化,大多数鱼类在光照强度很低时没有集群活动能力。一些研究结果表明黑暗是引起集群活动行为消失的原因,但胭脂鱼和鲑鲈在黑暗状态下聚集在一起,铅鱼在夜晚呈簇分布,集群的和单个的鲱鱼在夜晚极少活动或完全不活动。这表明集群活动的行为可能在黑暗状态下中止,但可能聚在一起保持着社会接触。

光照对鱼类摄食行为的影响

在通常情况下,浮游动物和底栖无脊椎动物是全日连续捕食,而较大的捕食者捕食活动在黄昏和黎明最强烈。弱光时期总是混合各种活动‚从动物的成群活动减弱到聚集最后到个体的单独活动或静止不动。大型捕食者很明显地利用这个混乱时期对猎物捕食。

水生动物的摄食活动不仅受光照强度的影响,而且也受到食物密度和捕食者活动的影响。当捕食者和猎物发生在同一时间和同一地点时,许多动物常常放弃摄食活动来避免摄食的冒险。通过改变摄食活动时间和另外一些活动时间增加它们生存的机会。白天可能提供了较好的视觉摄食机会,但在以视觉摄食的捕食者出现时可能会更危险。幼鲽在实验室条件下,白天和夜晚都摄食,当食物出现后,其活动加剧,而当捕食者鳕鱼出现后,其摄食活动被推迟;但在自然界中,其摄食活动多发生在白天,晚上极少摄食或不摄食。这可能是由于捕食者出现后抑制了其摄食活动。在动物正常的摄食活动中,环境中栖息地和其它条件的变化,能影响捕食和逃避捕食的能力改变捕食和被捕食的平衡。

光照对鱼类的昼夜活动节律和迁移行为的影响

每一种动物都有其特有的昼夜活动规律。动物何时活动要取决于一系列因素如光照、水温等。许多淡水和海洋动物似乎都有一个活动的最适光照强度。浮游动物在夜晚游泳活动加剧,这个现象在一些动物的成体和幼体也存在。金鱼在连续几天的持续光照下会保持一个弱的昼夜活动节律。许多水生动物有昼夜垂直移动的现象,大部分浮游动物回避强光白天光照较强时,栖息于较深水层,夜晚上升到表面,并随昼夜而交替,每昼夜往返一次,如西鲱和白鲑。

文末总结

了解光照对鱼类行为的影响,能够更好的了解鱼类习性,更易理解鱼类某些行为的产生。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