稻田综合种养“湄潭模式”发展现状探析

发表时间:2023/12/06 13:39:45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2017年22期  作者:袁子婵 李世华  浏览次数:3490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是当前农业部门主推的种养殖技术之一,是充分利用物种间资源互补的循环生态学机理,采用稻鱼共生等新型种养模式,以规模化、产业化、标准化为特征,提高稻田产出效益,以达到稳粮增收的目的,具有显著的综合效益,对于保障国家粮食安全有重要意义。我县自2008年起逐步实施稻田综合种养,通过强化基础设施、推广先进技术、加大资金扶持、完善支撑服务体系等措施,大胆探索、积极实践,取得了显著成效。现对“湄潭模式”作如下介绍:

一、发展概况

1.基本情况——多措并举发展稻田综合种养

一是夯实基础设施。牢固树立大规模、大效益观念,整合农业、水利、水产、农机、扶贫项目,完善排洪渠系、鱼沟、鱼凼、田埂、防逃防天敌等基础设施,实施连户、连片、跨区域发展,目前建成集中连片标准化稻田养鱼30000余亩(其中,青田鱼25000亩、大闸蟹3000亩、小龙虾1200亩、泥鳅800亩),增加产值3000万元。

二是提升设施装备水平。为确保稻田种养区所有产品绿色、环保、生态,所有种养区均安装配备无公害处理设备,累计安装设施设备120台套。

三是夯实科技基础。以科技和技术人才为支撑,以上海海洋大学、贵州大学、贵州省水科所为技术依托,专门邀请农技专家和水产专家到现场进行技术培训,培训科技推广员865人次,培养新型职业渔民4520人次,发放稻田综合种养技术资料20000余份。

四是提高产品附加值。主养青田鱼、泥鳅、大闸蟹、小龙虾等名优品种;积极发展垂钓、渔家乐、餐饮、观光休闲渔业,实现“一斤鱼产生三斤鱼的效益”;大力实施品牌战略,积极认证无公害基地、无公害水产品、绿色食品、有机大米等,增强产品竞争力。鑫民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成功推出了“蟹田有机米”“桃花江大闸蟹”“ 宫廷香大米”“农民红大米”“湄江河大闸蟹”“湄潭清泉脆鱼”等优质品牌,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五是培育多种经营主体。通过成立稻田综合种养合作社,规范稻田基础设施,统一品种、统一投放鱼苗、统一管理标准,按稻田面积分红,形成了捆绑式稻田综合种养经营主体。全县成立稻田综合种养专业合作社5家,直接参与农户3050余户,种养面积30000余亩。采取直接承包制,由区域内的“能人”直接承包综合种养中的一部分,采取“借鸡生蛋”方式,达到农户和承包方共同赢利的目的。积极引进企业业主,建立业主主导、政府推动、社会参与的经营模式,开展大规模稻田综合种养。目前已引进企业5家,种养面积达10000余亩。

2.发展现状对比分析

稻田综合种养的显著特点和效益:一是拓展养殖空间,是水产可养水面不足的有力补充,亩产名、优水产品可达50~100kg,水稻可稳产,甚至可增产5%~10%左右,实现“一水两用、一地多收”。二是间接效益显著,利用稻-渔生态系统平衡,种稻的化肥使用量减少,减少农业面源污染;鱼(蟹、虾)清除稻田中的杂草、害虫,可减少施放农药的劳力及农药费用的支出;吞食水稻的病害虫,而且清除了蚊子幼虫——孑孓,改善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农村的环境卫生;实施稻田养鱼,通常不用或少用农药,大大降低了稻田产品农药的残留,有利生产出无公害的绿色食品、有机食品,这对提高水稻和水产品的食用安全和品质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意义。三是生态效益显著。稻田综合种养在同一稻田内既种稻又养鱼,稻养鱼、鱼养稻,实现了“稻鱼增收、蓄水保水、抗旱减灾、气候调节”四大功能, 是当前农业生产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的良好生产模式。

二、发展优势

1.资源优势

(1)自然资源

湄潭位于贵州东北部、县城距遵义市70公里,地处大娄山南麓,乌江北岸。东经107°15′36″-107°41′08″,北纬27°20′18″-28°12′30",南北长96.5公里,东西宽25.5公里,全县总面积1864平方公里,占全省总面积的1.06%。辖3街道14镇、132个村(居、社区),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县。全县生态良好、气候温和(全年无霜293天)、雨量丰沛,特别在稻田养鱼方面有较好的基础条件;全县有灌溉稻田面积314882亩,适宜养鱼的稻田面积近80000亩,均有美丽的湄江河保障灌溉。

(2)人文资源

随着农村经济结构的不断调整,我县充分利用有利的自然条件和优势,发展稻田养鱼(蟹、虾、泥鳅),尤其是浙大西迁给我县种养结构调整带来了深远的影响,通过不断地探索创新和技术更新,在浙江大学的友情援助和政府支持下,1998年至今,通过稻田养鱼(蟹、虾、泥鳅)技术的推广,使稻田综合种养得到了长足的发展。目前,我县有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近30000亩,在没有工业污染源的条件下,不仅能增加水稻产量,还可以增加农民养鱼(蟹、虾、泥鳅)收入(每亩可产鲜鱼50kg以上),是生产无污染、安全、优质、营养“绿色水产品”的理想区域。

2.产业优势

(1)政府重视

①湄潭县各级政府及有关部门多年来高度重视,不断完善扶持政策,多渠道多方式增加投入,在全县范围内大力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助农增效增收。具体措施:

一是加强领导,大力支持。县委、县政府成立了分管副县长为组长的稻田综合种养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将稻田养殖“青田鱼”作为该县的特色产业来抓,财政、农业、科技、粮食、扶贫、水务等有关部门齐抓共管出台了一系列稻田养鱼基地建设、苗种补贴、生产性贷款贴息等扶持政策。2009年县政府就将稻田养鱼列入了县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并给予苗种补贴560万元,2010年和2011年政府补贴1900万元,2012和2013年达2200万元,2014至2015年维持在2000万元左右。

二是抓基地示范,以点带面促发展。采取了“抓一户带一片,抓一村带一镇”的作法,培养典型,示范推广,不断扩大典型的辐射面。自2009年在复兴、永兴、天城、兴隆、马山、黄家坝等镇试验稻田综合种养技术成功后,逐步全面推广直至覆盖全县,养殖面积年均递增10%。目前,全县稻田养鱼基地2万亩,产量2000吨,产值8000万元,其中高标准基地面积5000余亩。同时,主要推广方式为“协会+企业(合作社)+农户”联营的“产、供、销”一体化生产经营模式,辐射和引导农民走产业化、特色化、标准化发展道路,预计“十三”五期间全县稻田综合种养面积达到5万亩。

三是完善扶持机制,强化技术培训。大力推行“三统一”“两补贴”“一站式服务”机制。“三统一”,即统一成片规划、统一鱼苗采购、统一收购销售;“两补贴”,即专业合作社在营销收入中拿出部分补贴农户购买鱼苗的三分之一,县财政为稻田养鱼户适当补助;“一站式服务”,即县水产站负责养殖户技术培训和养殖设施建设的指导等服务工作。大力推广“大垄双行”技术,引进青田鱼、大闸蟹、小龙虾、泥鳅等新品种,编写了《无公害稻田养鱼技术操作规程》《无公害红田鱼标准化养殖技术操作规程》,目前已建设了无公害青田鱼标准化养殖基地5000余亩。

②湄潭县是以农业为主的典型丘陵地区,水资源丰富。但农田大多是“过水式”农田,田埂低,不保水,多有垮塌现象,水利工程短缺“十年九旱”,严重制约了农业和农村经济的发展。为此,湄潭县探索出一条兴水治旱、抗旱增收的好路子——砖砌化田埂囤水种稻,并大力开展稻田综合种养工程建设。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湄潭县相继出台了《关于开展砖砌化田坎建设助农增收的实施意见》《全县微水工程总体建设规划》等规范性、指导性文件,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全县稻田综合种养基地,并将砖砌化田坎建设和渔业生产纳入综合目标考核内容;同时组织各乡镇大力宣传发动,积极引导农民树立抗旱增收观念,鼓励和指导农户实施稻鱼工程建设。

二是加大资金扶持。整合扶贫新村、土地整理、微水工程等项目,打包使用项目资金,将有限的资金盘活、用活,让其发挥“刀刃”作用;政府采取以奖代补的形式,按每条砖砌化田埂100~500元不等的标准补助农户的砖砌化田埂建设;建立县级部门联系帮扶制度,要求县级各部门大力支持农村砖砌化田埂建设,减轻农民资金负担;鼓励农民自建,搞好信贷协调,帮助农民融资、投资。

三是扎实搞好服务工作。加强渔业专业合作社建设,完善制度,规范管理,推行“六统一”运作方式,发挥渔业经济合作组织在产前、产中和产后的服务。全县共发展水产专业合作社15个,社员3050余名。创新“公司+基地+专业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鼓励发展产、加、销一体化经营。充分发挥合作社在市场信息、技术推广、品种引进等方面的纽带作用,带动渔业健康、稳定、持续发展。聘请大专院校的专家和懂技术、会管理的养殖业主对养殖户进行技术培训,为广大养殖户提供了有力的技术保障。

(2)群众支持

今年来,在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和当地群众的共同努力和配合下,充分利用当地的天然资源,不断探索和实践,通过砖砌化稻田发展稻田综合种养,初步形成了“一改促多业”的农村经济发展新局面。经测算,平均每亩砖砌化田可新增蓄水300立方,全县新增蓄水2000多万方,相当于新建2座中型水库;发生旱情,可延长农作物15~20天的耐旱期,每亩可节约抽水费和田坎维护费约100元左右;砖砌化田坎整合了地表及地下水,并与大中型水利工程相互补充、综合利用,促进水资源良性循环,有效改善了农村水资源分布不均的状况。促进生态资源利用最大化,减少资源浪费;开展稻田养鱼,每亩稻鱼收入可达1480元,其纯收入在1200元左右,水稻每亩增产40kg,全县稻谷增产5650吨。到2015年底,全县稻田养殖面积达3万亩,其中砖砌化稻田2万亩,占宜渔稻田面积的40.6%,形成了“稻鱼轮作” “稻虾兼作” “稻鳅共生”“稻蟹共生”等多种稻渔模式,稻田养鱼产量1.13万吨。

三、发展思路及建议

如今,我县正以开展“恢复冬水田资源,增加湿地效应,提高农民收入”为切入点,以“亩产千斤稻,增收千元钱”为目标,大力发展有机水稻和稻田特种水产养殖,引导农民走产业化、特色化、标准化发展道路。具体做法如下:

一是整合项目,拓宽投入渠道。按照“项目不变、渠道不乱、各投其资”的资金整合原则,积极探索资企整合方法,形成了三种整合模式,有效解决了资金条块分割、使用不集中、重复建设等问题。重筹措,多方融合资金,通过采取财政贴息的办法,引导金融机构加大对产业开发的信贷支持力度,有效解决了产业发展资金短缺的问题。如永兴镇永兴桥村、永兴镇桐梓园村、黄家坝官堰村、兴隆镇凤凰村通过“合作社+农户”的方式,投入资金将5000余亩标准化养鱼稻田予以修复,目前已正式投入生产。

二是打造亮点,强化示范带动作用。以“合作社主营、政府帮扶、部门配合、群众养殖”为发展思路,采取“抓一户带一片,抓一村带一镇”的作法,培养典型,示范推广,不断扩大典型的辐射面。在复兴、永兴、兴隆、黄家坝、鱼泉等镇,以“公司+合作社+农户”的经营模式,建立综合种养示范基地,辐射带动全县发展稻田养殖基地10000余亩。

三是创新模式,提升组织化程度。推广“协会+农户”“合作社+农户”“企业+农户”等联营的“产、供、销”生产经营模式,全县5家渔业企业(合作社)与农户分别签订了合作协议书,就责、权、利做出了明确要求,农户提供农田和劳力,专业合作社以亩均600元左右的价格租用,养殖的利润五五分成。通过这种利益联结模式,农户每亩不仅得到土地租金的最低保障收入,还可获得水稻、鱼产品的双丰收。同时,加强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助力渔业产业化发展,以湄潭县湄江湖水产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贵州鑫民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渔恒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贵州满地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贵州湄潭两路口农业发展有限公司、湄潭县两路口青田鱼养殖专业合作社、湄潭县永兴古镇种养殖专业合作社、湄潭县永兴镇真心蔬菜合作社等企业(合作社)为依托,深化企业与农户的利益联结,把稻田工程建设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逐步实现稻田农户分户养殖与连片开发相链接。

四是强化服务,提供技术支撑保障。水产部门与服务对象加强技术合作,多开展稻田综合种养技术培训,2012年至今,全县共举办稻田养殖技术培训班17期,培训人员5700余人次,为全县进一步规模化发展稻田综合种养提供了技术支撑。多形式、多渠道普及推广新品种新技术,着力实施中华绒螯蟹、淡水小龙虾、湄潭清泉脆鱼、青田田鱼等示范推广。2015年稻田综合种养模式下的水稻亩产可达505kg,水产品亩均增收1267元,实现了稻鱼双丰收,为全县冬水田资源开辟了一条新的致富之路。

(通联:564100,贵州省湄潭县农牧局水产工作站 电话:18685227701)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