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名稽考:选取一个字代表鱼类的某种特征,再加上或替换为鱼字旁

发表时间:2023/11/30 21:52:29  浏览次数:362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授人以鱼,考人以鱽鱾鲀鱿鲃鲂鲉鲌鲄鲆鲅鲇鲏鲊鲋鲐鲈鲍鲎鲝鲘鲙鲗鲓鲖鲞鲛鲒鲚鲜鲟鲔鲕鲑鲧鲬鲪鲫鲩鲣鲨鲡鲢鲤鲠鲥鲦鲺鲯鲹鲴鲶鲳鲮鲭鲵鲲鲰鲱鲻鲷鲸鳋鳊鳁鳀鲾鲼鳈鳉鳃鳄鲿鳇鳂鳆鳅鲽鳌鳒鳎鳏鳑鳐鳍鳘鳛鳕鳓鳙鳗鳚鳔鳖鳜鳟鳞鳝鳡鳠鳢鳣鳤。作为螃蟹名字的姊妹篇,今天我们就来说说这些鱼字旁生僻字的故事。

中国先民依水而居,因河而兴,鱼类作为重要的蛋白质来源,自然早早就被认识及利用。文字出现之后,鱼字很快就有了自己的形象。

(鱼字的演变)

随着社会发展,以及生活需要,对鱼类的认识和利用与日俱增,古人开始采用形声造字法对不同鱼类加以命名区分。所谓形声造字法,即左边为鱼字旁,代表形,右边为声旁,代表读音(秀才念字念半边),最终约定俗成,形成了这些各异的生僻字。

从声旁的选取来看,古人对于各色鱼类已有了相当的认识,一般选择体型体态、花纹颜色和生活习性的特征再加以联想作为命名的依据。简单说来,即选取一个单字代表鱼类的某种特征,再加上或替换为鱼字旁,让我们来看些具体例子:

01根据体型命名

(mán)

得名于曼,曼者,长也。张舜徽《说文解字约注》记载“鳗之言曼也,谓其体引长也。鱼长谓之曼,犹长发谓之鬓也”。

鲩(huàn)

因身型长圆得名,清·李元《蠕范·物性》解释“鲩也,草鱼也。似鳟而大,形长身圆,肉厚而松,有青白二色。其性舒缓”。

鮆(jì)

指的是身型像刀的鱼,见于《山海经·南山经》:“注于具区,其中多觜鱼。"注:“鮆鱼狭薄而长,头大者尺余,太湖中今饶之,一名鱽鱼。”这里说的就是大名鼎鼎的长江三鲜之一的刀鲚,鲚字应是由鮆演变而来。

鲂(fáng)

从方,形容其体型近乎方形。名称始见于先秦,《诗经·小雅·采绿》中就有“其钧维何,维鲂及鱮”的诗句。

鱵(zhēn)

从箴,意为针,指的自然是鱵鱼延长如针状的下颌。名称最早见于《山海经·东山经》“只水出焉,而北流注于湖水,其中多箴鱼,其状如鲦,其喙如箴”,这里指的应是淡水的间下鱵,后沿用到海水近亲上,如明·屠本畯在《闽中海错疏》中记载“鱵状如鲦,其喙如针”。

鲽(dié)

名称最早见于汉代,《说文新附考·鱼部》记载“鲽,比目鱼也。从鱼枼声”,枼指的是树叶或薄木片,形容鲽鱼体型扁平,好似树叶。

02依据花纹颜色命名

鲤(lǐ)

得名于其鳞片,鳞有纹理,称鲤。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三·鲤鱼》记载“鲤,鳞有十字纹理,故曰鲤”。

鳢、鲡(lǐ、lí)

均指黑色的鱼,以体色得名。《说文》记载“鲡,鱼名”,张舜徽在《说文解字约注》中解释“鳢即鲡也,鳢鲡音同,实一词耳”。

鲐(tái)

得名于其体背花纹,《尔雅·释诂·鲐背疏》记载“老人皮肤消瘠,背若鲐鱼皮也”,老人皮肤瘦而斑驳曰鲐,鲐鱼背部花纹神似老人皮肤,由此得名。这也是成语鲐背之年的出处,意为九十高龄。

03根据生态习性命名

鲢(lián)

“鲢,好群行,相与也”,清·童岳荐《调鼎集·水族有鳞鱼·连鱼》考证为“习同类相连而行,故名”,得名于连,因其集群游动的习性。

鲏(pí)

得名于依傍而行的特点,明·李时珍《本草纲目·鳞部》记载“世俗所谓鳑鲏鲫也。似鲫而小且薄,黑而扬赤。其行以三为率,一前二后,故名”。

鲇(nián)

源于黏,因体表黏滑而得名,清·郝懿行注解《尔雅》时提到“鲇,言其黏滑也”。

䲢(téng)

名称始见于《山海经·中山经》“合水出于其阴,而北流注于洛,多䲢鱼,状如鳜鱼,居逵,苍文赤尾”。䲢同藤,形容身型细长,但与现今称呼的䲢鱼特征不符。陈万青老师采信《广韵·平登》的说法“䲢,鱼名,或作(鱼泰)”,指的是䲢鱼潜伏海底捕食时的泰然之状。

鲅(bà)

鲅字从犮,通拨、跋,指的是鲅鱼尾巴左右摆动、快速游泳的特征,清·郝懿行在《记海错》中记载“登莱海中有鱼,灰色无鳞,有甲,形似鲐而无黑文,体复长大,其子压干可以饷远,俗谓之鲅鱼”。

鳎(tǎ)

得名于其贴于海底泥沙之上的习性,《正词通·鱼部》记载“鳎,音塔,薄鱼(贴)土而行者。”

引进近代科学之后,这些造字在翻译正式中文名时因其传统而得以保留,同时老一辈学者也展现了自身深厚的文学功底,共同造就了许多富有中国特色的名字,让我们再来看几个例子:

1.娥眉条鳎Zebrias quagga

“何事西宫杨柳月,一弯犹似妒娥眉”,娥眉指的是细长而弯的眉毛,娥眉条鳎双眼后方各有一条细长的皮瓣,由此得名,此特征也是其与同属日本条鳎、带纹条鳎区分的重要标志。同时娥眉也代指美丽的女子,娥眉条鳎凭借其鲜艳的体色与花纹,在温带海域堪称“北方有佳人,遗世而独立”了。

2、新月锦鱼Thalassoma lunare

Thalassoma源于希腊语,Thalas海洋,soma则是身体,合指体色如海水般,可惜如此描述远不足以展现此属丰富多彩的体色特点。锦字一字,反倒有了无限的联想空间。

3、川纹笛鲷Lutjanus sebae

眼睛、身体中间及后方的三道条纹,构成一个汉字的“川”字,由此得名。

4、七星底灯鱼Benthosema pterotum

“北斗七星高,哥舒夜带刀”,七星形容的自然是灯笼鱼类体侧标志性的发光器了。

5、玳瑁石斑鱼Epinephelus quoyanus

“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用以形容如玳瑁龟甲般排列的格状花纹。

6、髭缟虾虎鱼Tridentiger barbatus

髭指的是嘴边浓密的胡须,这里用来形容头部密集的触须,再合适不过。

7、毛躄鱼Antennarius hispidus

躄字指的是走路一瘸一拐的蹒跚模样,躄鱼因其胸鳍基部的柄状肌,可以依靠胸鳍支撑自身在海底爬行,以躄字形容其邯郸学步的姿态,再贴切不过。

(躄鱼五体着地式的运动姿态)

参考资料

* 陈万青,谢红芳,陈驰,肖建良。《海错溯古——中国海洋脊椎动物考释》,中国海洋大学出版社

* 王永雪。《说文·鱼部》鱼名命名理据研究,河南师范大学

* 李海霞。汉语常见鱼名命名考据

(来源:海错拾遗)

(注:本网易号"养鱼第一线"欢迎您的光临!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侵权可删,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