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水面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对策

发表时间:2022/12/05 20:58:12  作者:邢朋飞  浏览次数:557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大水面生态渔业是我国生态渔业养殖的主体,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点水域。 但是,大水面生态渔业在长期发展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 影响了生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需要结合当地情况,不断总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为其健康发展提供重要的保障。 同时,只有大水面生态渔业具有良好的发展趋势, 才能实现渔业经济高质量发展。

一、大水面生态渔业发展情况

(一)概述

大水面生态渔业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以生态学、环境学、经济学等原理,作为发展的主体指导,并且在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期间,根据鱼类与其它水生物的互补原理,生产出优质的水产品,满足人们的需求 。同时,大水面生态渔业的发展,将应用多项先进实用的技术,构建多层次、多结构、多功能的养殖循环系统, 不仅可以维护良好的生态环境,也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促使大水面生态渔业实现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发展模式。

(二)养殖模式

目前, 大水面生态渔业模式主要有渔 - 牧结合型、渔 - 农结合型、渔—牧—农复合型等。

1. 渔 - 牧结合型

渔 - 牧结合型是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常见的一种形式,主要是与猪、鸭、鸡结合,实现共同生产,不仅大水面资源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避免产生水资源浪费的问题 。 同时,渔 - 牧结合型注重对配合饲料的应用,其实就是将牲畜的排泄物进行加工,将其喂养给鱼类,这样可以利用粪便肥水养殖滤食性鱼类,降低了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成本, 实现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2. 渔 - 农结合型

渔 - 农结合型在目前大水面渔业养殖中较为普遍,主要将鱼类与农作物、植被等相互结合,利用塘中的底泥作为田间的肥料,降低成本,增加收入。 渔 -农结合型属于经济性的养殖方式,在渔 - 农结合型养殖期间,应以市场作为导向,因地制宜进行农作物种植,对食物链的营养关系进行充分的利用,凸显渔 -农结合型渔业发展中的优势。

3. 渔—牧—农复合型

部分地区大力推广渔—牧—农复合的养殖方式, 该种养殖方式属于多元化的养殖方式, 在渔—牧—农复合养殖时,主要是以渔业为主,将种植业和畜牧业进行融合,不仅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也强化了资源的多层次利用 。 在渔—牧—农复合养殖时,塘泥和鱼类粪便作为植物的肥料, 植物秸秆和果实作为饲料和原料喂养家禽和鱼类, 实现种养加工为一体、生产循环、综合经营等生产模式。

二、大水面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存在的问题

大水面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中, 由于诸多因素的影响,存在一些不足,限制了大水面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的进程。

(一)生产方式有待完善

有些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场为了增加自身的经济效益,在鱼类养殖时投放大量的有机肥,导致大水面生态环境受到影响, 严重影响了大水面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 同时,在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的时候,鱼类种类相对较为单一, 不利于实现多元化的发展目标。

(二)管理有待完善

一些管理工作流于形式,没有进行系统化和细节化管理,抑制了大水面生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例如:相关部门管理不严、技术人员流失、转行、从业人员素质低等。

(三)捕捞技术有待优化

随着大水面生态渔业的快速发展, 水产品的价格随之产生变化, 传统的养殖主要是根据季节进行鱼类捕捞,缺乏专业人员进行捕捞作业,影响工作效率,难以满足市场需求。 另外,在大水面生态渔业捕捞的时候, 未能根据市场价格变动进行合理的捕捞作业,将更多关注点放在质量,这样往往忽视了价格和捕捞之间的关系,出现增产不增收的现象。

(四)鱼类投放不合理

很多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为了眼前的经济利益,投放鱼类品种、规格、数量不科学,没有检测水体鱼产力,盲目投放。

三、解决对策

以安徽滁州凤台县大水面养殖情况为例, 该县地表水总量 239.2 亿 m 3 ,可利用量为 4.36 亿 m 3 ,其大水面、河流较为复杂,纵横交错,形成了完善的、循环的水利排灌系统, 为当地发展生态渔业提供了便利的条件。 下面就大水面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提出对策。

(一)完善生产方式

传统的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以集中养殖方式为主,为了提升养殖产量,将大量的外界物质投放到水体中,不仅给水环境造成了影响,也不利于大水面生态渔业的可持续发展, 因此, 需要不断完善生产方式。

1. 根据当地水域生态情况,对大水面生态养殖区域的实际容量进行测量,根据测量的结果,确定鱼苗投放比例、密度,以及有机肥料的使用量,确保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

2. 根据实际情况将藻类植物投放在养殖水域中,可以有效优化生产方式, 避免对水环境造成严重的影响。 将藻类投放在大水面养殖水域中,主要是利用其具有较强的吸附能力和净化作用, 减少水中的残余化肥量和代谢物,改善水质。

(二)完善管理机制

不断进行完善管理体制和管理机制, 各项养殖行为有规可依,避免出现随意、盲目等现象。

1. 完善管理机构。当地有关部门应当构建专业的管理团队,完善管理机制。 根据相关的制度,实现监督管理,随时监督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情况,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解决, 从而确保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的质量。

2. 加强专业队伍建设。人才队伍建设是行业发展的基础,广纳贤士,招纳更多的技术性人才,对现有技术人员酬劳情况进行完善,增加福利待遇,充分发挥其专业性。

3. 构建完善执法体系。出台相应的法规、政策,严格管理,为大水面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创建良好的市场环境。

(三)科学养殖

鱼苗投放是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中一项重要内容,确保其合理性,可以有效提升养殖产量,实现良好的经济效益。

1. 在保证大水面水环境质量和正常供水质量的前提下,结合现有的情况,对大水面生态渔业养殖方式进行调整,发展与保护共同进行。

2. 需要对水域容量以及环境的承载力进行科学、综合评估,确保在不影响水质量和水环境的前提下,增加过滤性鱼类的投放。 苗种投放的时候,需要对鱼类的习性进行了解,多元化引进鱼苗种,实施科学养殖,增加养殖产量,提升经济效益。

(四)优化捕捞技术

优化捕捞技术是提升产量的关键, 可以借助科学技术的力量,不断优化捕捞技术,提升捕捞效率。同时, 在优化捕捞技术的时候, 需要配置相应的设备,已经老化的设备需要立即更换,避免影响生产 。随时把握市场的变化趋势,做好实时分析,在了解市场需求以及人们消费习惯以后,合理的进行捕捞,这样才能提高养殖效益。

为了有效解决大水面生态渔业可持续发展中的问题,必须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切实落实解决措施,注重环境保护, 加强科学管理, 优化生产和捕捞技术,确保大水面生态渔业朝向健康、稳定、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