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苗种运输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近几年,养殖户在苗种运输的过程中及入池后出现不同程度的死亡现象,给养殖生产造成了一定的损失。为解决这一问题,笔者查阅了有关资料,结合多年工作实践,分析了苗种运输途中及放入池后出现死亡的原因,并总结出有关的对策,供广大同仁参考。
一、拉网原因
一些养殖场站在苗种培育时,没有对鱼体进行拉网锻炼或锻炼次数少,特别是苗种运输前也没有拉网锻炼,而直接起运。因而鱼体运动量少,生长速度快,肌肉松散不结实,体内脂肪多,体质差。苗种在运输途中及放入池后很容易被病原微生物侵袭,导致疾病的感染,甚至暴发,引起苗种大批死亡。苗种培育中没有拉网锻炼是造成苗种运输途中及放入池后大批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预防措施:
①在培育苗种时,必须经多次拉网锻炼才能出塘,一般为20~30天拉网锻炼一次。促使体内脂肪少,鳞片紧实,减少体表粘液。
②苗种在运输前1~3天应拉网锻炼2~3次(第一天拉一次,隔一天拉第二次),长途运输锻炼次数更多,并在起运的当天不投饵。苗种拉网锻炼不仅可除去网内野杂鱼,消灭水生昆虫,估计鱼数量,还可使鱼的肌肉结实,并增强抵抗力,能经受分塘和运输的操作,以提高苗种运输途中及放入池后的成活率。
二、暂养原因
一些养殖场站在销售苗种时,为了配齐苗种种类、数量,将采购的苗种暂养在网箱或池塘内,几天没有管理,也没喂食,苗种配齐后又接着起运,苗种经过多次运输或转运及饥饿,消耗了体力,加上身体受伤严重,致使运输苗种死亡。
二是在苗种运输前没有将苗种进行网箱暂养,而是直接拉网起捕运输。因而运输途中鱼体内排泄过多的粪便和粘液对水质造成严重污染,尽管在运输过程中没有出现苗种死亡,但到达目的地后如果处理不当会造成大批死亡。
三是经长途运输的苗种到达目的地后没有暂养,也没有调节池塘水与运输水的水温,而是急忙直接入池,致使装运容器内水与池水的温差大于3℃以上,苗种放入池塘后引起大批死亡。
预防措施:
①采购配齐苗种种类、数量后,一定要在网箱或专池培育,待苗种恢复体质后再继续起运。
②在运输前几天,进行短期停食暂养,使鱼类消化道内食物排空,降低运输过程中的营养代谢。运输苗种前暂养在网箱里2~3小时,使其排出粪便和粘液,减少在操作和搬运时水体的污染。运输途中做到勤换水、勤吸污、勤补氧,以增加水中含氧量,保持水质清新,提高苗种运输成活率。
③苗种运输到达目的地后放养时先调运输水体的水温,保持运输水体与养殖水体的水温温差不超过2℃,方可放入池塘。如采用尼龙袋运输时,可将整个袋子放入鱼池中,经过15-30分钟左右水温逐渐接近后,再打开袋口,将苗种缓慢放入池塘。
三、装运原因
一些养殖场站只顾节省装鱼容器和运输费,水温高、路途远、运输时间长,装运苗种密度又大,从而造成苗种运输途中严重缺氧现象,致使苗种运输成活率低。
预防措施:
①苗种运输的密度、水温要适当,时间要缩短,最好在运输苗种前作好周密的运输计划,使捕鱼和起运的时间密切衔接,尽可能缩短运输时间。运输密度应根据苗种的种类、规格、气温、水温、运输工具和方法等具体情况而定。如采用尼龙袋运输,规格70厘米×40厘米,全袋装水量占袋总容量的1/3,一般水温25℃左右时,每袋装水花鱼苗5万~10万尾,每袋装夏花2000~4000尾,每袋装冬片300~400尾。
②苗种运输用的水一定要清洁新鲜,选择江、湖、水库无污染水为好,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井水和含氯的自来水应先存放3~4小时并曝气后再用,鱼塘中的肥水、盐碱水和受过污染的水不要用。
③在运输途中,要不停地充氧气或击打水板击水,以增加水中溶氧量,随时检查鱼种的活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采取补水、补氧、换水等措施,以提高苗种运输成活率。
四、病害原因
一些养殖单位在培育苗种时忽略鱼病防治,因而苗种出塘时带有车轮虫、指环虫、斜管虫、孢子虫等病害。在出塘、运输过程中,操作粗糙,从而造成机械损伤,引起苗种死亡。
预防措施:
①苗种必须体质健壮、无病无伤才能起运,苗种池发生病害,应首先用药物治愈后方可出塘。身体带污泥、游泳不活泼或畸形的苗种都不适于外运,否则成活率很低,并能助长鱼病的传播。若鱼体受伤,可使运输容器内按每立方米水含4百万~8百万国际单位兽用青霉素或链霉素,防止伤口发炎。
②苗种运输的适宜温度范围一般为15~25℃,在此范围内越低越好。夏季高温运输,可用冰降温,但不能降温过度。在装鱼、下塘或中途换水时要注意水温差不应过大。鱼苗水温温差不宜超过3℃,鱼种水温温差不宜超过5℃。
五、消毒原因
一些养殖单位在苗种放养前没有进行鱼塘清整和消毒,苗种放养时又没有进行鱼体消毒,特别是忽略养殖水体、工具、食场消毒,因而造成疾病传播和病原滋生而死鱼。
预防措施:
①苗种下塘前2~3周,清除池塘内和池边的杂草,将池底整平、曝晒数日,进排水口处设密眼网。苗种放养前10~15天用生石灰进行清塘消毒。方法是:干法清塘,水深1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50~70千克;带水清塘,水深100厘米,每亩用生石灰120~150千克。
②放养苗种时,用3%~5%食盐水浸洗5~10分钟进行鱼体消毒方可放养。
③池塘中使用的工具要经常进行严格消毒,或放在阳光下曝晒后再用。工具消毒可放在较高浓度的漂白粉、硫酸铜或生石灰等溶液中浸5~10分钟。
④食场一般应每10~15天泼洒漂白粉溶液消毒一次,确保苗种放养后的正常生长。
综上所述,引起苗种运输途中及入池后死亡的常见原因包括拉网锻炼、网箱暂养、装运密度、病害、消毒、天气原因等。为此,笔者对苗种运输途中及入池后出现死亡现象的预防提出几点建议:
①选择体质健壮、规格整齐、游泳活泼、没有机械损伤、无病、无寄生虫的苗种运输。
②在运输前几天要进行拉网锻炼、装运前几小时也要在清水中暂养在网箱里2~3小时,清除死鱼和杂物,然后计数集中待运。在拉网、搬运操作过程中要轻而快,避免鱼体受伤;在运输过程中要突出一个“快”字。
③鱼塘经消毒后,苗种放养前1天要试水一次,可在池塘中放置1~2米2的网箱,放入6~10厘米的鲢鱼20~30尾,观察24小时后,如苗种活动正常,没有出现应激现象和死亡,即可放养苗种。苗种放养时尽量选择在池塘上风处投放。
④苗种放养前,用3%~5%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或用水霉灵等浸泡鱼体,以预防水霉病和杀灭寄生虫。短途运输的苗种,可直接浸泡消毒;而长途运输鱼种最好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吊养后再浸泡消毒。
⑤尼龙袋装运时,先在袋中加入1/3的新水,再按计划装入适量的鱼苗或鱼种。运大规格鱼种时,加入青霉素粉剂(10千克水中加入6万单位),排出袋中空气,充足氧气,用绳紧扎住袋口,能使鱼种在容器中存活24小时左右,成活率可达90%以上。
⑥用帆布箱(桶)运输苗种途中要适时换水,换水时要注意,注入水和运鱼容器内水的温差不超过3℃,每次换水量1/4~1/3即可。如换水困难可采用击水送气和淋水方法增氧。及时清除运鱼容器内的沉积污物和悬浮物,以免水质变化引起苗种死亡。另装鱼容器的内壁要光滑、柔软,避免鱼体受伤。
⑦苗种经长途运输到达目的地后,放鱼时先调节运输水体的水温,保持运输水体与养殖水体的水温温差不超过3℃,方可把苗种放入预先准备好的捆箱中,并适当喂一些蛋黄或豆浆,经过短时喂养苗种恢复体力后再过数入池。
⑧苗种运输时,应尽量避开高温和寒冷天气。水温过高,鱼特别活泼,耗氧量又大,容易碰撞受伤而死;水温过低,苗种容易冻伤或被冰凌擦伤,感染水霉菌易死亡。因此,苗种运输应选择在温度不太低的晴天进行,应避免风、雪、雨、冻等恶劣天气,有利于提高苗种运输途中及入池后的成活率。
(致谢作者:江西新余市农业局水产站 杨文元)
(来源:科学养鱼 2011.3)
(配图并改动:西南渔业网)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养殖##水产品##鱼##水产人##鱼类运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