掌握活鱼运输十二要素,再也不用担心死鱼啦!
发表时间:2022/03/31 20:18:04 来源:通威 浏览次数:1093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作~
1、杀虫杀菌:在水温高于15摄氏度时,应在售鱼前1个月有针对性的进行鱼病预防,杀灭寄生在鳃上的寄生虫等。孢子虫、车轮虫、指环虫、三代虫等寄生虫感染率越高,在运输中死亡率也越高。长途运输后,部分鱼在水面游动无力,呈缺氧状况,第2-3天为死亡高峰,鱼体体表缺少粘液,出现糙鳞、脱鳞片、出血、鳃丝发白。发病原理:a、鳃部因寄生虫的寄生造成组织破坏、继发细菌感染,形成鳃部病变。b、鳃丝淤血、出血引起血液循环不畅,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增高,长期如此可引起毛细血管壁脆化.c、鳃丝末端愈合、发炎、增生、棍棒化,鳃丝相对表面积减少,使鳃与水接触的相对面积减少,通透性差,呼吸不畅,耐低氧能力差,长途运输抗应激能力差,易缺氧死亡。d、鳃除了是鱼的呼吸器官,同时也是重要的排池器官司,鳃组织的病变将造成氨氮的排泄受阻,血液中氨氮含量升高,将影响到鱼体内渗透压调节机能。当受到拉网、将影响到鱼体内渗透压调节机能。鱼类的血流加快,血压升高,形成毛细血管渗透性出血使肌肉充血或出血,严重的鳍条、腹部表皮或全身充血、出血。e、由于鱼类的渗透压调节机制因鳃和肝脏的病变而受到影响,可能造成在受到强烈刺激时粘液的再分泌功能能减弱或失调,从而出现糙鳞、脱鳞现象。
用显微镜检查鱼是否有虫,如果有要彻底杀掉。另外因为虫引起的鳃、肝病变,需要内服恩诺沙星+保肝灵+Vc+Ve。体质差的鱼要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黄芪多糖等营养调节剂增强体质,避免鱼带病运输。
2、卖鱼前必须保持水质良好。有些人认为卖鱼前调节水质是浪费,这种做法风险很大。氨氮、亚硝酸盐超标会使鱼中毒处于危险状态,拉网应激会雪上加霜,难逃劫数。缺氧浮头后的鱼体质往往要几天后才能恢复,因此严禁在发生浮头缺氧后拉网卖鱼。
处于拉网应激兴奋状态的鱼体耗氧量会提高3~5倍,水体溶氧充足,鱼会处于安静状态,耗氧会也保持在较低水平,相反溶氧不足,鱼会蹦跳不安很快衰竭死亡。在网箱中挑鱼时要把增氧机拉近网箱开动起来,防止鱼密集而缺氧。拉鱼车水箱要在装鱼前就开始充氧,不要等鱼全部装好后再充氧。拉鱼车要有备用充氧方式,防止充氧泵故障时手足无措。
水温越低,鱼的活动能力越弱,对氧气需求也越少,运输越安全。不过鱼不能经受温度剧烈升降,通常一个小时内,鱼耐受的温差不超过5℃。夏季拉鱼车加冰时,要等鱼装满后再加冰,防止与塘水温差太大,造成鱼应激死亡。
改善水质,拉网前泼洒光合细菌和葡萄糖,运鱼箱内放光合细菌和葡萄糖也有助于运输。
3、售鱼前停食时间应不低于48小时,日常注意拉网锻炼。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是在售鱼前拉网密集锻炼2—3次,每次1小时。网箱或流水集约化养殖的成鱼,在装运前最好在由无结(鱼苗)网片做成的捆箱内暂养1—2小时。准备好必要的鱼篓、网具、台秤等售鱼用具和工作人员,以确保鱼能顺利上市。
运输鱼出塘前必须经过拉网锻炼,并集中存于网箱种6小时以上。也称“吊养”,促使排除粪便及代谢粘液,避免运输过程中粪便排出在桶里越多,代谢物大量分解,大量消耗氧,同时排出大量二氧化碳,恶化水质,降低运输成活率。但由于鱼苗体内储存能量较少,不宜进行拉网锻炼。运输鱼至少提前2天停食,使消化道完全排空。肉食性鱼如胡子鲶,提前3-4小时停食,避免弱肉强食。食用鱼及亲鱼,运输前3-4天停止喂料,并经拉网锻炼或者蓄养。
4、水质水温:运鱼的水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有机质含量少,水温相对较低。因为水温较高,鱼的新陈代谢旺盛,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多,到一定的浓度后鱼就会昏迷以至死亡。可选择山泉水,一般池塘水不宜作运输用水,原因是池塘水有机质多,生物数量多,运输途中要消耗大量的氧。在运输过程中,鱼类不断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和氨等代谢产物,加入天然沸石来吸附水中的氨等有害气体。运输水温 为6~15℃,以10℃为宜。过高的水温导致草鱼呼吸作用加强,对水中的溶氧消耗比较快,不利于长途运输。如水温过高或在高温季节运输时,可以通过冰块来调节水温。冰块以纯冰为好,冰块里不能含有如漂白粉之类的消毒药物或其它化工物质等。否则,这些物质会对鱼体产生刺激性影响鱼体的活力。夏秋季高温季节运输鱼最好在晚上进行,避免白天阳光曝晒。
5、运鱼密度:运鱼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鱼的生猛程度。一股情况下,运输时间为2~3小时,可运700~800公斤鱼/立方水体;3~5小时,可运500~600公斤鱼/立方水体;5~7小时的,运输量为400~500公斤鱼/立方水体.
6、选择性缩短运输时间: 由于运输容器体积小,承载能力有限,长时间运输极易使水体中的理化指标超标,一般经过5小时左右的运输,水中溶氧不足、二氧化碳增加、PH升高和氨氮过高极为常见,这种情况下鱼体的应激胁迫时有发生。运输时间应参照运输当天气温、鱼种的耐低氧能力和运输密度,如银鲳、黄姑鱼和日本黄姑鱼等活动性强的鱼种运输时间宜控制在6小时之内,大部分鱼一次性运输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在具体实施时,不应超过运输时间上限,因为越是到运输后期,应激胁迫发生的概率越高,此时若有应激发生,鱼体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因此,为了确保运输安全,要严格控制运输时间,如需作长途运输,应采取过输过程中及时更换容器水体或者建立运输中转的方式解决。
7、注意抓鱼、运输操作规范性:选择在凉爽天气时,尽量避开高温期,采用柔软且大小合适的网具,动作要轻缓,避免鱼体损伤引起的体表出血、体内渗透压失衡和呼吸频率加剧等。从吊网将鱼拉到库边,动作要轻要慢,避免鱼拥挤摩擦受伤、应激。到库边捡鱼时,网口要设大,顺着鱼的方向,用一只手将鱼托起,顺鱼到装有水的水桶中,避免用2只手抓住鱼体,鱼要扳动,会加剧鱼的受伤和应激。整个装鱼过程,要轻,要快,鱼不离水。控制单个容器的活鱼容器的活鱼数量,运输密度过高容易产生低氧胁迫。在活鱼装入前,还要及时使用增氧设备,避免水环境因子改变过快,减少鱼体应激反应。鱼体体色变黑、呼吸异常和身体失衡等都是鱼体受应激的表现,一旦发现有此类现象,应立即停止装载,将活鱼放回暂养池,并向池内注入大量新水,直至鱼体恢复正常。
8、添加抗应激药物
除以上措施外,还可以根据应激胁迫的作用机理,采用添加抗应激药物方法,阻断应激胁迫通路,降低应激发生概率。现在的应激药物主要成分为微量营养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矿物元素、免疫多糖、中草药及氨基酸等,市售抗应激药物有:应激灵、抗应激灵和VC应激灵等,有复合型液体和粉剂两种。运输前期在饲料中酌量添加抗应激药物投喂(添加量为每千克饲料10克应激灵)或者在运输时在水体中掺入适量抗应激药物(每立方米水体添加10克—15克应激灵),具有削弱应激因子的影响、减轻运输胁迫症状和增强机能免疫功能的作用,使机体适应新运输环境,提高活鱼运输存活率,效果十分明显。
9、在运鱼的水中可加一些药物提高运输成活率
a、青霉素:每100公斤水加60万国际单位。每立方米水体400—800万国际单位,以防鱼病发生和运输中水质变坏。
b、硫酸铜:每100公斤水加0.05克。
c、食盐:在水体中每立方加入3公斤食盐,可以减少鱼体表粘液产生,防止脱粘,避免粘液在运输过程中败坏水质。使水的盐浓度达1·5‰,也可调节鱼体内外渗透压和防治鱼种外出血及感染。
d、浮石粉:每立方水体加入10公斤浮石粉,可以吸附水箱中的氨,减轻氨中毒而出血发红死亡。
10、活鱼麻醉:
用药物将鱼麻醉,使其呈类似休眠状态,不能游泳和跳跃,呼吸频率减慢,代谢降低,耗氧减少,这样可以大密度长途运输活鱼。选用药物的原则是对鱼药效高;对人无害;易缓解苏醒;价廉易购;使用方便,易溶于水;低温下有效。麻醉主用于运输鱼种、亲鱼等,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在活鱼运输中的麻醉剂及其用法。
a、巴比妥钠把活鱼放入13.3×10-6的巴比妥钠溶液内运输,不久鱼就呈昏迷状态,腹部向上,呼吸减慢,不游动,在水温10摄氏度时,能麻醉10多个小时,放入清水后5―10分钟就能缓解苏醒。
b、苯巴比妥纳可按每公斤体重1.11毫升肌肉注射。鱼经麻醉后,仰浮于水面,呼吸缓慢。如途中发现鱼有跳跃冲撞时,表示药量不足,应再予以注射适当药剂,达到麻醉为止。用此法运输,药效时间可达8―20小时。
c、乙醚(或95%酒精)用药棉沾乙醚(体重2-3公斤鱼用0.5-0.8毫升)塞入鱼口内,2-3分钟后鱼就麻醉,再将鱼放入清水桶里或包在水草中或湿布内运输,一次可麻醉2-3小时,效果亦好。
另外常用的还有MS-222、硫酸喹哪啶、丁香酚、2-苯氧乙醇等近30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MS-222(烷基磺酸盐同位氨基苯甲酸乙酯,俗名“鱼安定”),在美国、加拿大、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允许使用。丁香油被广泛使用,主因价格便宜、麻醉效果好,也较安全。商品鱼没有明文规定能否使用,我们不建议商品鱼使用,即使用了也要一段时间的休药期,才上市。
11、关于饲料:如饲料中使用了过期、霉变、脂肪氧化的原料,其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如;黄曲霉素、醛、酮类物质等,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引起肝脏病变。低质廉价的饲料,其中维生素的种类和含量大大低于鱼类而求标准,维生素除了满足鱼的生长外,还具有抗应激和促进免疫的功能,所以在选择饲料时最好选用规模较大、生产规范的大型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以确保高效、健康养殖。
由于一些饲料生产厂家的饲料中大量添加喹乙醇造成养殖鱼类喹乙醇中毒,给许多的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养殖户心有余悸,每当运输出现出血、死亡时就认定是饲料的问题,其实这两种情况是有明显区别的:喹乙醇中毒时在鱼受到外界刺激时(拉网、称重、装车),马上可见鱼体全身或局部充血发红,特别是颊部、腹部、鳍条及其基部充血发红。在死亡时间上长途运输的当天死亡率高,而因鳃病造成的死亡高峰在运输后的2-3天。因鳃病而导致的运输问题通过治疗可以解决,而喹乙醇中毒几平无法治愈。
12、通过出售热水鱼(捕大留小),降低饲料系数,把握市场商机。
用显微镜检查鱼是否有虫,如果有要彻底杀掉。另外因为虫引起的鳃、肝病变,需要内服恩诺沙星+保肝灵+Vc+Ve。体质差的鱼要在饲料中添加电解多维、黄芪多糖等营养调节剂增强体质,避免鱼带病运输。
2、卖鱼前必须保持水质良好。有些人认为卖鱼前调节水质是浪费,这种做法风险很大。氨氮、亚硝酸盐超标会使鱼中毒处于危险状态,拉网应激会雪上加霜,难逃劫数。缺氧浮头后的鱼体质往往要几天后才能恢复,因此严禁在发生浮头缺氧后拉网卖鱼。
处于拉网应激兴奋状态的鱼体耗氧量会提高3~5倍,水体溶氧充足,鱼会处于安静状态,耗氧会也保持在较低水平,相反溶氧不足,鱼会蹦跳不安很快衰竭死亡。在网箱中挑鱼时要把增氧机拉近网箱开动起来,防止鱼密集而缺氧。拉鱼车水箱要在装鱼前就开始充氧,不要等鱼全部装好后再充氧。拉鱼车要有备用充氧方式,防止充氧泵故障时手足无措。
水温越低,鱼的活动能力越弱,对氧气需求也越少,运输越安全。不过鱼不能经受温度剧烈升降,通常一个小时内,鱼耐受的温差不超过5℃。夏季拉鱼车加冰时,要等鱼装满后再加冰,防止与塘水温差太大,造成鱼应激死亡。
改善水质,拉网前泼洒光合细菌和葡萄糖,运鱼箱内放光合细菌和葡萄糖也有助于运输。
3、售鱼前停食时间应不低于48小时,日常注意拉网锻炼。有条件的地方,最好是在售鱼前拉网密集锻炼2—3次,每次1小时。网箱或流水集约化养殖的成鱼,在装运前最好在由无结(鱼苗)网片做成的捆箱内暂养1—2小时。准备好必要的鱼篓、网具、台秤等售鱼用具和工作人员,以确保鱼能顺利上市。
运输鱼出塘前必须经过拉网锻炼,并集中存于网箱种6小时以上。也称“吊养”,促使排除粪便及代谢粘液,避免运输过程中粪便排出在桶里越多,代谢物大量分解,大量消耗氧,同时排出大量二氧化碳,恶化水质,降低运输成活率。但由于鱼苗体内储存能量较少,不宜进行拉网锻炼。运输鱼至少提前2天停食,使消化道完全排空。肉食性鱼如胡子鲶,提前3-4小时停食,避免弱肉强食。食用鱼及亲鱼,运输前3-4天停止喂料,并经拉网锻炼或者蓄养。
4、水质水温:运鱼的水要水质清新,溶氧充足,有机质含量少,水温相对较低。因为水温较高,鱼的新陈代谢旺盛,呼吸作用产生的二氧化碳多,到一定的浓度后鱼就会昏迷以至死亡。可选择山泉水,一般池塘水不宜作运输用水,原因是池塘水有机质多,生物数量多,运输途中要消耗大量的氧。在运输过程中,鱼类不断向水中排出二氧化碳和氨等代谢产物,加入天然沸石来吸附水中的氨等有害气体。运输水温 为6~15℃,以10℃为宜。过高的水温导致草鱼呼吸作用加强,对水中的溶氧消耗比较快,不利于长途运输。如水温过高或在高温季节运输时,可以通过冰块来调节水温。冰块以纯冰为好,冰块里不能含有如漂白粉之类的消毒药物或其它化工物质等。否则,这些物质会对鱼体产生刺激性影响鱼体的活力。夏秋季高温季节运输鱼最好在晚上进行,避免白天阳光曝晒。
5、运鱼密度:运鱼的多少直接关系到鱼的生猛程度。一股情况下,运输时间为2~3小时,可运700~800公斤鱼/立方水体;3~5小时,可运500~600公斤鱼/立方水体;5~7小时的,运输量为400~500公斤鱼/立方水体.
6、选择性缩短运输时间: 由于运输容器体积小,承载能力有限,长时间运输极易使水体中的理化指标超标,一般经过5小时左右的运输,水中溶氧不足、二氧化碳增加、PH升高和氨氮过高极为常见,这种情况下鱼体的应激胁迫时有发生。运输时间应参照运输当天气温、鱼种的耐低氧能力和运输密度,如银鲳、黄姑鱼和日本黄姑鱼等活动性强的鱼种运输时间宜控制在6小时之内,大部分鱼一次性运输时间不宜超过12小时。在具体实施时,不应超过运输时间上限,因为越是到运输后期,应激胁迫发生的概率越高,此时若有应激发生,鱼体死亡率可高达50%以上。因此,为了确保运输安全,要严格控制运输时间,如需作长途运输,应采取过输过程中及时更换容器水体或者建立运输中转的方式解决。
7、注意抓鱼、运输操作规范性:选择在凉爽天气时,尽量避开高温期,采用柔软且大小合适的网具,动作要轻缓,避免鱼体损伤引起的体表出血、体内渗透压失衡和呼吸频率加剧等。从吊网将鱼拉到库边,动作要轻要慢,避免鱼拥挤摩擦受伤、应激。到库边捡鱼时,网口要设大,顺着鱼的方向,用一只手将鱼托起,顺鱼到装有水的水桶中,避免用2只手抓住鱼体,鱼要扳动,会加剧鱼的受伤和应激。整个装鱼过程,要轻,要快,鱼不离水。控制单个容器的活鱼容器的活鱼数量,运输密度过高容易产生低氧胁迫。在活鱼装入前,还要及时使用增氧设备,避免水环境因子改变过快,减少鱼体应激反应。鱼体体色变黑、呼吸异常和身体失衡等都是鱼体受应激的表现,一旦发现有此类现象,应立即停止装载,将活鱼放回暂养池,并向池内注入大量新水,直至鱼体恢复正常。
8、添加抗应激药物
除以上措施外,还可以根据应激胁迫的作用机理,采用添加抗应激药物方法,阻断应激胁迫通路,降低应激发生概率。现在的应激药物主要成分为微量营养素(维生素C、维生素E)等、矿物元素、免疫多糖、中草药及氨基酸等,市售抗应激药物有:应激灵、抗应激灵和VC应激灵等,有复合型液体和粉剂两种。运输前期在饲料中酌量添加抗应激药物投喂(添加量为每千克饲料10克应激灵)或者在运输时在水体中掺入适量抗应激药物(每立方米水体添加10克—15克应激灵),具有削弱应激因子的影响、减轻运输胁迫症状和增强机能免疫功能的作用,使机体适应新运输环境,提高活鱼运输存活率,效果十分明显。
9、在运鱼的水中可加一些药物提高运输成活率
a、青霉素:每100公斤水加60万国际单位。每立方米水体400—800万国际单位,以防鱼病发生和运输中水质变坏。
b、硫酸铜:每100公斤水加0.05克。
c、食盐:在水体中每立方加入3公斤食盐,可以减少鱼体表粘液产生,防止脱粘,避免粘液在运输过程中败坏水质。使水的盐浓度达1·5‰,也可调节鱼体内外渗透压和防治鱼种外出血及感染。
d、浮石粉:每立方水体加入10公斤浮石粉,可以吸附水箱中的氨,减轻氨中毒而出血发红死亡。
10、活鱼麻醉:
用药物将鱼麻醉,使其呈类似休眠状态,不能游泳和跳跃,呼吸频率减慢,代谢降低,耗氧减少,这样可以大密度长途运输活鱼。选用药物的原则是对鱼药效高;对人无害;易缓解苏醒;价廉易购;使用方便,易溶于水;低温下有效。麻醉主用于运输鱼种、亲鱼等,这里简单介绍几种在活鱼运输中的麻醉剂及其用法。
a、巴比妥钠把活鱼放入13.3×10-6的巴比妥钠溶液内运输,不久鱼就呈昏迷状态,腹部向上,呼吸减慢,不游动,在水温10摄氏度时,能麻醉10多个小时,放入清水后5―10分钟就能缓解苏醒。
b、苯巴比妥纳可按每公斤体重1.11毫升肌肉注射。鱼经麻醉后,仰浮于水面,呼吸缓慢。如途中发现鱼有跳跃冲撞时,表示药量不足,应再予以注射适当药剂,达到麻醉为止。用此法运输,药效时间可达8―20小时。
c、乙醚(或95%酒精)用药棉沾乙醚(体重2-3公斤鱼用0.5-0.8毫升)塞入鱼口内,2-3分钟后鱼就麻醉,再将鱼放入清水桶里或包在水草中或湿布内运输,一次可麻醉2-3小时,效果亦好。
另外常用的还有MS-222、硫酸喹哪啶、丁香酚、2-苯氧乙醇等近30种,其中应用最广泛的是MS-222(烷基磺酸盐同位氨基苯甲酸乙酯,俗名“鱼安定”),在美国、加拿大、欧盟等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允许使用。丁香油被广泛使用,主因价格便宜、麻醉效果好,也较安全。商品鱼没有明文规定能否使用,我们不建议商品鱼使用,即使用了也要一段时间的休药期,才上市。
11、关于饲料:如饲料中使用了过期、霉变、脂肪氧化的原料,其中会产生大量的有毒物质,如;黄曲霉素、醛、酮类物质等,会对肝脏造成严重的损害,引起肝脏病变。低质廉价的饲料,其中维生素的种类和含量大大低于鱼类而求标准,维生素除了满足鱼的生长外,还具有抗应激和促进免疫的功能,所以在选择饲料时最好选用规模较大、生产规范的大型饲料厂家生产的饲料,以确保高效、健康养殖。
由于一些饲料生产厂家的饲料中大量添加喹乙醇造成养殖鱼类喹乙醇中毒,给许多的养殖户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使养殖户心有余悸,每当运输出现出血、死亡时就认定是饲料的问题,其实这两种情况是有明显区别的:喹乙醇中毒时在鱼受到外界刺激时(拉网、称重、装车),马上可见鱼体全身或局部充血发红,特别是颊部、腹部、鳍条及其基部充血发红。在死亡时间上长途运输的当天死亡率高,而因鳃病造成的死亡高峰在运输后的2-3天。因鳃病而导致的运输问题通过治疗可以解决,而喹乙醇中毒几平无法治愈。
12、通过出售热水鱼(捕大留小),降低饲料系数,把握市场商机。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上一篇:为什么大多数鱼都是背黑肚白?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