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介池塘“80:20”养鱼模式的基本概念与主要技术要点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不断提高养鱼单产和效益,是推动和促进渔业产业化和产品商品化的主要措施,而“80:20”池塘养鱼模式是一种具有高产、高效、无公害等优点的模式,类似于中国的鱼类混养技术。
一、“80:20”模式的技术背景
1994年,美国大豆协会为了推广利用大豆为主要原料的全价饲料养鱼,同时推广美国常见鱼种斑点叉尾鮰到中国,分别在黑龙江省、长江三角洲的江苏省、上海市和浙江省的五个地方对鱼类进行养殖试验后,提出的一种新型的水产养殖高产、高效的养殖模式。
二、基本概念
淡水池塘80:20养鱼模式是指利用淡水池塘养鱼,其产量中的80%左右是由一种摄食人工颗粒饲料,受消费者欢迎的高价值鱼组成,也称之为主养鱼。如鲤鱼、鲫鱼、青鱼、草鱼、团头鲂、斑点叉尾鮰、尼罗罗非鱼等;其余20%左右的产量是由“服务性鱼”组成,也称之为搭配鱼。如鲢、鳙鱼,可清除池中浮游生物,净化水质;套养青鱼吃掉多余的螺蚌;鳜鱼、鲶鱼、鲈鱼等肉食性鱼类,可清除池中的野杂鱼。
三、主养鱼类
根据市场的需求和本技术的特点,80%的主要养殖鱼类必须是摄食配合饲料的鱼类,同时还应当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鱼类。因此,这些品种是受市场调节的鱼类品种,目前,可以选择的品种有斑点叉尾鮰、团头鲂、优质鲫鱼、罗非鱼、草鱼、鲤鱼等。但是,对于“80%”这个比例而言,并非绝对化,70~90%即可。
主养鱼类的选择要注意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市场性,即所养殖的品种是否适销对路;二是易得性,即是否有稳定的人工繁殖鱼苗供应;三是放养的可行性,即是否适应当地的池塘生产系统,如水温、水质等特殊要求。
四、搭养鱼类
20%搭养鱼类的营养物质或饲料来源,主要是对池塘生态系统中80%的主养鱼类损失的饲料、粪便、排泄物等生物及化学的转化和利用;对经济价值低的野杂鱼类的转化。根据这个原理,它们应当是:
1、滤食性鱼类,如鲢鱼、鳙鱼;
2、掠食性鱼类,如鳜鱼等凶猛性鱼类。
五、营养来源
以主养鱼类饲料的投喂,来提供池塘养殖系统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搭养鱼类不须考虑喂料。有时也可以根据不同的主养对象,适当投喂一些天然的绿色饲料,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达到补充维生素和防止鱼病的目的,如青草等。
六、鱼类组成
80%的主养鱼类,从饲料的营养需求和饲养管理等方面来讲,最好为一种、而且鱼体规格尽量一致的鱼种。而20%的鱼类可以由几种鱼类组成。这样,原有的“80:20”模式的概念发展为:在养殖一种占总量80%摄食鱼类为主的情况下,饲养20%的其它鱼类;养殖的饲料与饲养管理以主养鱼为基准。
七、饲养管理
传统的养殖主要遵循“八字精养法”——水、种、饵、密、混、轮、防、管,这是对我国传统的池塘养鱼的精辟总结,对任何池塘养鱼都是很适用的。但是,“80:20”养殖模式较传统的养殖管理更简单,主要侧重于“水、种、饲、防”四大要素。
八、“80:20”养殖模式与传统养殖相比的优点
1、产量高,利润高,可以轻松达到高产1000公斤及以上;
2、产品的商品率高,规格整齐,市场适销性好;
3、对环境污染小,病害少,更符合无公害养殖要求;
4、减少劳动强度;
5、方法更容易掌握。
九、放养模式
依据池塘在收获时占其产量的80%(70~90%)投放一种吃食性鱼类,而其余约20%(10~30%)则投放一种或几种服务性(滤食性或肉食性)鱼类。放养的规格、密度和时间应根据收获时间、规格和池塘条件而定。
十、放养密度
1、密度的确定
放养密度和产量在一定的范围内呈正相关,放养密度增加,产量呈正比增加,但鱼产量达到一定的值后,放养密度再增加,产量的增加变缓。所以,放养密度的确定要根据池塘条件、放养鱼类品种、大小、出池规格、饲养管理水平和资金投入的情况而定。
不同的品种增重倍数不同,所以放养密度一般以鱼类的产量除以该种鱼的增重倍数,其结果就是存塘鱼的数量。为使出池时存塘鱼的数量有所保证可适当增加5%作为保证值。
2、计算方法
放养密度可按以下公式计算:
N=W/(G×a)
N——亩放养尾数
W——收获时期望的总重量 (公斤/亩)
a——成活率 (%)
G——收获时预期的鱼平均体重 (公斤/尾)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我的头条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水产人##水产品##品种##水产养殖##喂鱼#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