鱼类的形态构造(下):鱼的循环系统、尿殖系统、神经系统、 感觉器官、内分泌器官
深知养殖从业不易,共谋水产行业繁荣。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不标题党。用养殖人的语境,让你在短时间内享用一份精品!
接上期相关文章:
鱼类的形态构造(上):鱼的外部形态、皮肤、骨骼、肌肉、消化系统和呼吸系统八、 循环系统
鱼类循环系统包括液体和管道两部分。液体是血液淋巴,管道为血管和淋巴管。鱼类的血液循环系统为闭管型,为单循环。
1.血液
在鱼类中,血液由液体的血浆和悬浮其中的血细胞两部分构成。
(1毛细血管,2心房,3背部大动脉,4心室,5静脉,6体内的毛细血管)
1.血浆内含大量无机盐和蛋白质,蛋白质主要包括白蛋白和球蛋白还有纤维蛋白原,出去纤维蛋白原的血浆就是血清。
2.血细胞
组成包括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血小板),其中红细胞数量最多。鱼类白细胞又有淋巴细胞、单核细胞、嗜中性粒细胞、嗜碱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
3.血液的形成
鱼类通常存在一个独立的脾脏,大体上分为红髓和白髓。红髓制造红细胞和血栓细胞,白髓产生淋巴细胞和某些有粒白细胞。中肾也会产生血栓细胞。还有一些鱼胸腺颅腔等身体部位也可以造血。
4.脾脏
血液循环的一个重要部位,是造血、过滤血液和破坏衰老红细胞的中心场所。
2.血管系统
血管系统主要包括:心脏、动脉、静脉、淋巴管和各种微血管网。
1.心脏
鱼类的心脏位于最后一对鳃的后面下方,靠近头部,由一个心房和一个心室组成。血液由心室出,经过腹大动脉进入鳃动脉,深入鳃片中各毛细血管,其红血球在此吸收氧气,排出血液中的二氧化碳,使血液变得新鲜。此后,血流经出鳃动脉而归入背大动脉,再由许多分枝进入鱼体各部组织器官。然后转入静脉,再汇集到腹部的大静脉。静脉血液经过肾脏时被滤去废物,流经肝脏后重新进入心脏循环。
2.动脉系统
主要有以下几个部分:鳃区动脉、头部动脉、躯干部和尾部动脉。板鳃类特有侧腹动脉。
3.静脉系统
主要有以下几类:头部静脉、躯干部和尾部静脉、肝门静脉、体节静脉、肠内静脉和肾门静脉系统。板鳃类特有腹侧静脉。
4.皮肤血管系统
热体鱼类指体温高于周围水温,如金枪鱼和几种鲨鱼,热体鱼类为保持高体温,因此拥有发达的红肌,在其中有高密度的微血管网。
5.胚胎和仔鱼的血液循环
(孔雀鱼胚胎)
3.淋巴系统
淋巴系统包括淋巴管和淋巴液两部分。
九、尿殖系统
在鱼类中,泌尿系统和生殖系统位置比较接近,起源于中胚层所有统称为尿殖系统。
鱼的泌尿器官有肾脏及输导管,其功能是排泄新陈代谢产生的废物。这些废物主要是二氧化碳和水,还有矿物盐和含氮化合物。当这些成分在机体含量过多时,会产生危害,所以需要通过输导管排出体外,这样还能起到调节鱼体渗透压的作用。
1.泌尿系统
1.肾脏
肾脏是鱼类的主要泌尿器官,在系统发育上经过前审,中肾两个阶段。
(1)前肾
鱼类胚胎时期的主要泌尿器官。在真骨鱼类成鱼体中前肾生长为头肾,并改变功能仅为恢复血液成分的一种造血器官。
(2)中肾
是成体鱼类的泌尿器官,呈块状的腺体,包含中肾小管。肾脏的基本单位为肾小体,肾小体分为肾小球和肾小囊。
2.输尿管
输尿管具黏膜层、肌肉层和纤维层,黏膜层披覆在管道内壁,有较多的纵行褶襞,肌肉层里层为纵肌,外层为环肌,纤维层披覆在输尿管外壁,有较多的弹性结缔组织,血管和神经则分布其间。
鱼类在胚胎期只有一条泌尿管,由前肾至通体外,当到了成体后,这条泌尿管纵裂为两条,一条继续与前肾相通,在雄性鱼体上出现退化,雌性鱼体则演变成输卵管;另一条则连接中肾的肾小管,承担输尿管的功能。
3.膀胱
贮藏尿液
2.泌尿机能
1.尿液的成分
肾脏聚集的废物由血液而来,以尿的形式排出体外。鱼类尿液,透明或淡黄,肉食鱼呈酸性,草食鱼呈碱性。有尿素和少量尿酸,分别是蛋白和核酸的分解产物。尿液含量远少于两栖动物,软骨鱼除外,需要调节渗透压尿量多。
2.肾脏和鳃的泌尿功能
肾脏为主要的泌尿器官,鳃除去气体交换也起到排泄代谢废物的作用,主要排出氨和尿素。其他难以分解的代谢废物由肾脏排出。
3.渗透压的调节——水盐平衡
3.生殖器官
鱼类的生殖器官由生殖嵴(生殖细胞产生的地方)及输卵管(输精管)所构成。体内受精的鱼有特殊的交配器。
1.生殖腺
生殖腺起源于中胚层,后发育成为生殖嵴,其中一些上皮细胞扩大成为原始生殖细胞,将来发育成精子或者卵子。
(1)精巢
(2)卵巢
卵巢一般分为游离卵巢和封闭卵巢两种。鱼类的卵巢未成熟时多呈透明条状,成熟时则呈长囊形,一般呈黄色还有其他绿色橘红色等。
(鱼卵)
鱼类的卵为端黄卵,卵黄含量丰富。卵根据比重不同又可以分为浮性卵和沉性卵,现在课本上又多了半沉性卵和黏性卵。
(鱼产出卵粒)
2.生殖导管
(1)圆口类无特殊生殖导管,成熟生殖细胞直接落入体腔,而后肛门输出体外。
(2)板鳃鱼类雄鱼利用中肾兼生殖导管输精。
(3)全头类雄鱼,中肾管兼,但是尿殖窦独立开口体外。
(4)真骨鱼左右侧生殖导管在后端联合一起,通到尿殖窦与输尿管会合,共同以尿殖孔开口于体外。
4.雌雄异形与性征
大多数鱼类在外形上比较难以鉴别雌雄,但是有些鱼类的第二性征比较明显容易区分。
(孔雀鱼雌性雄性)
1.雌雄区别
(1)大小区别
较为常见的第二性征,同龄的鱼一般雌性大于雄性,保证种群的较高繁殖力。
(一般雄性金鱼身段瘦长,胸鳍较窄较尖;雌性金鱼身段短粗,胸鳍相对来说较宽较圆)
(2)婚姻色
在生殖器来临,体色发生变化。(三棘刺鱼等)
(3)珠星
一些鱼类生殖季节在雄鱼体上有“珠星”出现,是表皮细胞角质化的结果。不同的鱼分布身体区域不同。
(食蚊鱼)
A.大鲵雌雄特征
大鲵雌性泄殖孔的特征
雄性大鲵泄殖孔的特征
雄性大鲵泄殖孔的特征:
1.雄性泄殖孔略小,周围外凸,形成椭圆形的隆起圈;雌性泄殖孔大,周围向内凹陷。
2.雄性泄殖孔外有一圈不规则的小白点突起,雌体泄殖孔外无小白点突起。
B.鲤鱼分公母
鲤鱼(含锦鲤)公母(雌、雄)的分辨,可先对鱼的胸鳍初步辨识:
1、鳍条形尖大多是公鱼,形椭圆大多是母鱼。
2、胸鳍(前鳍)的硬骨,粗的多是公鱼,软滑的多是母鱼。
3、前鳍是否有“追星(珠星)”现象,有追星的是公鱼,无追星的是母鱼。
生殖孔区分公母最为准确,观察其生殖孔的外形容易辨别,若生殖孔是平坦甚至凹入的(无论生殖孔是长而尖或宽阔),是公的多;若生殖孔前端是凸出且生殖孔呈宽阔形的,是母无疑。还有,摸其鳃盖骨的下部,粗糙的可能是公鱼,软滑的可能是母鱼。
5.雌雄同体和性逆转
分为先雄后雌(黄鳍鲷)和先雌后雄(黄鳝)两种情况。还有些鱼类只性逆转一次,有些可以多次。
黄鳝是一种雌雄同体的鱼
在它胚胎发育到第一次性成熟时,它是一条为雌性。而第二次性成熟开始时,它又变成了雄鱼。这种阴阳转变的过程,在生物学上面叫做性逆转。性逆转的动物主要是因为体内既有雄性生殖器官又有雌性生殖器官,只是一般会表现出一种,而当某些时候,被抑制的另一个器官被激发,从而显示另一种性别。所以,幼鳝到成鳝全都是雌性,能产卵。生过一次宝宝后就会变成雄性。研究表明,他们发生改变,或许与维度有关。纬度越高,性变开始的年龄越晚。
同样的性逆转的例子
红鲷鱼:一般20条鱼组成一家,家里只有一条雄鱼,一旦雄鱼死掉,就会由家里最健壮的雌鱼变成雄鱼。
小丑鱼:和红鲷鱼相反,小丑鱼是雌性领导地位,头领叫做“鱼皇母”,一旦鱼群里的领头雌鱼死掉,那么剩下的雄鱼里,体型最大的一条雄鱼,会在两个月内性转成雌鱼并产卵,变成新的“鱼皇母”。
6.生殖方式
(胎生的食蚊鱼)
1.卵生:大多数鱼。
2.卵胎生:体内受精,雌鱼体内发育,但不提供营养。
3.胎生:少数板鳃鱼类,雌鱼体内发育,提供营养。
十、神经系统
鱼类神经系统主要由三部分组成:中枢神经系统,外周神经系统,植物神经系统
1.神经原
2.中枢神经系统
鱼类中枢神经系统位于消化道背面的体壁内,由脑和脊髓液两部分组成,呈中空的管。
1.神经系统的发生
鱼类神经系统在原肠期末由外胚层分出,胚体背部形成神经板,而后在此处逐渐发育形成神经索,脱离后形成神经管。而后在脑后方形成脊髓。
2.脊髓的基本构造
扁椭圆形的长柱状管子,外有脊膜包被,中央为中心管,周围为神经原本体所占有的灰质。
3.脑的基本构造和功能:分化为端脑、间脑、中脑、小脑、延脑等。
(1)端脑
由嗅脑和大脑构成,位于最前端。嗅脑有嗅球、嗅束和嗅叶等组成,鱼类嗅觉中枢。大脑腹壁有神经细胞集中形成的纹状体,为鱼类的高级运动中枢。
(2)间脑
位于大脑后方,被中脑的一对视野所遮盖,腹面观察最清晰,前方有视神经形成视交叉。间脑对于色素细胞的影响也很显著。
(3)中脑(视叶)
位于间脑上方的一对椭圆形体,为鱼类的视觉中心。
(4)小脑
位于中脑后方的一个椭圆形或球形体。鱼类身体活动的主要协调中枢,维持鱼体平衡,鱼类活动的协调等。
(5)延脑
脑的最后部分,两侧有一对发达的绳状体。延脑的面叶和迷走神经为味觉中枢。鱼类的听觉,侧线感觉中枢和呼吸中枢也在延脑。也有调节色素细胞的中枢神经。
3.外周神经系统
由中枢神经系统发生的神经与神经节组成,包括脊神经和脑神经。
1.脊神经
每对脊神经包括一个背根和一个腹根。背根主要包括感觉神经纤维,腹根主要包括运动神经纤维。因此背根负责感觉,背根负责运动。
2.脑神经
一嗅二视三动眼,四滑五叉六外展,七面八听九舌咽,最后一个是迷走。
感觉神经 : 嗅,视,听
运动神经 : 动眼,滑车(与动眼一起支配眼球运动),外展(眼球运动)
混合神经(感觉和运动): 三叉神经(颌部运动),面神经(头部肌肉和一些其他的如味蕾等),舍咽神经和迷走神经(咽喉,内脏,味觉皮肤和侧线感受器等)。
4.植物性神经系统
专门管理内脏平滑肌、心肌、内分泌腺和血管扩张收缩等活动。由神经系统发出,然而发出后需要先通过神经节的神经原再到达各器官。通常可分为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为拮抗作用,用于维持体内平衡保持协调。
十一、 感觉器官
1.皮肤感觉器官
鱼类皮肤具有很多的感受器,如触觉,感流水、温度和定位等。
1.感觉芽
构造最简单的皮肤感受器,具触觉及感水流等。分布到感觉芽的神经纤维多属于第Ⅶ,第Ⅸ和第Ⅹ对脑神经。
2.丘状感受器
又称陷器,也是用于感受水流水压。
3.侧线系统
鱼类及水生两栖类动物所特有的皮肤感受器,呈沟状或者管状。鱼类的侧线可以感受低频率震动,感受水流,确定方位和辅助趋流性定向作用。
4.罗伦瓮
又称为罗伦氏壶腹或罗伦氏器,是皮肤特化的感觉器官,为软骨鱼特有。
罗伦瓮每一单元分三个部分,罗伦翁、罗伦管和管孔。为水流、水压、水温的感受器,也可以感知一定的电压。具有电感受器的鱼类对地震前的反应极其敏感,在水中翻腾跳跃。
(“地震鱼”勒氏皇带鱼现身日本海港)
2.听觉器官
鱼类的听觉器官只有内耳,包藏在头骨的听囊内,没有中耳和外耳。鱼类的内耳分为两个部分,上部是椭圆囊,下部是球囊,球囊后方有一突出的瓶状囊。在椭圆囊的前后及侧壁各连接一条半规管。
3.视觉器官
鱼类眼球具有三层被膜。
(1)最外层是巩膜:保护眼球,巩膜在眼球前方形成透明的角膜。
(2)中间层是脉络膜:富含血管和色素,大致由三层组织构成,第一层紧贴巩膜内面,称银膜,可以将弱光线反射到视网膜上;第二层为血管膜,主要由一些分支的血管分布;第三层为色素膜。
(3)最内层为视网膜:产生视觉作用的部位,由数层神经细胞组成,内层含有两种视觉细胞,圆柱细胞(光觉)和圆锥细胞(色觉)。
(4)除以上结构还有晶状体:固定视网膜的位置。
鱼眼的晶体呈球状无弹性,看不远,调节视距后可以看到远处的物体,最远也不过15米。
4.嗅觉器官
鱼类的嗅觉器官是一对内陷的嗅囊,多在鱼的鼻子内里,由一些多褶的嗅觉上皮组成。嗅觉上皮细胞由头顶外胚层发生,下陷入皮肤,形成嗅囊。嗅粘膜分化出初级嗅板和次级嗅板,分褶多的面积大,嗅觉灵敏。
5.味觉器官
味觉器官与嗅觉器官在生理机能方面比较类似,都是化学感受器。味觉是由一组细胞聚合而成的味蕾。鱼类味蕾的分布比较广泛,在口腔、舌、唇等多个区域都有分布。鱼类可以识别食物味道,经过训练可以区分甜,酸,苦等味道。
十二、内分泌器官
内分泌腺制造的激素直接释放到血液中,经过血液循环到全身,起着刺激或者抑制的作用。
鱼类的内分泌腺和组织包括:脑垂体、甲状腺、性腺、肾上腺、胸腺、胰岛等。
1.脑垂体
鱼类脑垂体位于间脑的腹面,视神经交叉的正后方,由起源于脑的神经垂体和起源于口腔的腺垂体共同组成。脑垂体是内分泌腺中最重要的一种,作于组织和其他内分泌腺活动。
1.中腺垂体
相当于高等动物的前叶,产生的激素种类较多,常见有以下几种:
(1)生长激素
(2)促性腺激素
(3)促甲状腺激素
(4)促皮质激素(调节肾上腺组织)
2.前腺垂体
可以产生黑色素集中激素,调节体色。
3.后腺垂体
可以产生中叶激素,调节色素抑制黑色素细胞的形成。
4.神经垂体
在机能上可能控制腺垂体部分。在构造上,神经垂体与血管囊相接近。
神经垂体分泌的激素有两种:抗利尿激素和催产激素。
2.甲状腺
由包藏在一层上皮细胞中的滤泡集合而成的,滤泡是无管的小囊,内含胶状物质。
硬骨鱼甲状腺一般认为是弥散性的,无被膜。主要分布在腹侧主动脉及鳃区的间隙组织里。
滤泡是甲状腺功能单位和组织学单位。甲状腺由血液吸收碘,合成甲状腺激素,调节鱼的变态、生长、代谢、渗透压等。
3.其他腺体
1.肾上腺
鱼类肾上腺分化程度差,无固定形态。板鳃鱼类肾上腺可以分成相当于髓质的肾上体和皮质的肾间体。硬骨鱼类的肾上腺存在于头肾组织内。一般认为能促进心博,扩大鳃血管,导致黑色素细胞内黑色素颗粒集中等作用。
2.胸腺
一般位于鳃孔两侧,只是集结成胸腺网状构造。现在有些论文研究,其与免疫相关(功能性T细胞等)。
3.胰岛
板鳃鱼类的胰岛埋藏在结实的胰组织内,与胰小管密切相连。胰岛细胞包围在胰小管外面。硬骨鱼类的膜岛组织存在于胆囊、脾脏、幽门盲囊及小肠中,随种而稍有变异。
一般胰岛组织有一个或几个为肉眼能见的,较大的主岛附者在胆囊上或位于胆囊附近。除了主岛之外,时常有副胰岛,不规则地散布在腹腺内。
胰岛产生的胰岛素,具有调节碳水化合物,脂肪和蛋白质的机能。组织内动物淀粉的形成与贮存都由胰岛素调节。胰岛素它还能增强身体对糖的利用,缓和肝的血糖生成,维持正常的血糖含量。
4.性腺
精巢分泌雄性激素,卵巢分泌雌性激素。
5.尾垂体
可能与渗透压调节和鱼体浮力有关。
(备注:本文仅供参考和交流!内容和图片大多来源于网络资料,如有异见请告知,欢迎指正和留言讨论)
水产实践人士,共谋渔业繁荣!敬请关注本号@渔人刘文俊,更多精彩内容请登录西南渔业网和养鱼第一线公众号,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如有不同见解或者内容补充请私信或留言或评论分享!#鱼类##养殖##水产养殖##水产##养鱼#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