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鱼---鲽类鱼类

发表时间:2021/07/25 23:40:15  浏览次数:4478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鲽类鲽科(Pleuronectidae)鱼类的总称。属硬骨鱼纲、鲽形目。温、热带海洋底栖鱼类,不少种类是经济价值较高的重要捕捞对象。广泛分布于印度洋、太平洋、大西洋的温带和亚热带的近海。有些种类可游入港湾和江河,极少数种类则逗留于北极地区。北温带的种类最多,热带的种类较少。

形态特征 

体长椭圆形、卵圆形或菱形,侧扁,尾柄短而高。两眼均位于头部右侧(偶有位于左侧的异常个体)。口前位,中大或小。颌牙锥状、门牙状或绒毛状。前鳃盖骨后缘游离。有眼侧被栉鳞或圆鳞,或退化呈骨板状;无眼侧被圆鳞或栉鳞,或光滑无鳞。背鳍始于上眼上方或前上方。腹鳍基底较短,略对称,或有眼侧基底延长。尾鳍后缘钝尖形、圆形或内凹形。有眼侧呈褐色或灰褐色,或有斑点或斑纹。(见图)

图1 远东黄盖鲽

图2 石鲽

种类与分布

世界鲽科鱼类为43属110余种。中国有16属25种。以箭齿鲽属(Atheresthes)、马舌鲽属(Reinhardtius)、庸鲽属(Hippoglossus)、拟庸鲽属(Hippoglossoides)、黄盖鲽属(Limanda)、拟鲽属(Pseudopleuronectes)、油鲽属(Microstomus)、美首鲽属(Glyptocephalus)和川鲽属(Platichthys)等最为常见。

①亚洲箭齿鲽(A.evermanni):上眼未达头部背缘,下鳃耙10。分布于太平洋亚洲北部沿岸,为重要经济鱼类。

②马舌鲽(R.hippoglossoides):上眼越过头部背中线,下鳃耙10~12。分布于北大西洋欧洲和美洲沿岸,长可达100厘米,重约8千克,为重要的捕捞对象。

③狭鳞庸鲽(H.stenolepis):上眼侧位,下鳃耙7~8。栖息于北太平洋的美洲和亚洲沿岸。

④拟庸鲽(H.platessoides):上颌牙1列,下鳃耙9~12,为重要的经济种类。

⑤远东黄盖鲽L.aspera):颌牙钝锥状,不甚侧扁,下鳃耙8~10。栖息于白令海、鄂霍茨克海和日本海,为远东水域鲽形目中分布广泛和数量较多的一种。

⑥美洲黄盖鲽(L.ferruginea):下鳃耙10~12,栖息于北大西洋美洲沿岸。

⑦尖吻拟鲽(P.herzensteini):颌牙侧扁,门牙状,未成切缘。分布于中国、日本、朝鲜。

⑧欧洲鲽(Pleuronectes plates-sa):眼后嵴形成一列4~7个不规则的骨质突起,下鳃耙6~9,体被圆鳞,然而雄鱼鳞上具小刺,为最重要的底栖经济鱼类之一种。栖息于大西洋北部。

⑨小头油鲽(M.kitt):体被圆鳞,鳃耙较短,栖息于欧洲西北沿海,为重要的底栖经济鱼类之一。

⑩美首鲽(G.cynoglossus):颌牙稍侧扁,形成切缘。栖息于北大西洋。⑾欧川鲽(P.flessus):体被骨质突起,其间杂以圆鳞。栖息于白海至黑海间的整个欧洲沿岸,为颇重要的捕捞对象。

生物学特性 

为底栖肉食性鱼类。一般栖息于沿岸大陆架内的泥沙质海域,有些可逗留于较深的水域。产于北大西洋和印度—太平洋的瓦鲽(Poecilopset-ta beanii)在深达1628米处曾有分布。白天一般不大活动,夜间则积极进行索饵。冬季远离沿岸,游往较深的海域越冬,待翌年春、夏季来临时又游至近岸进行生殖和索饵肥育。仔鱼初期两眼对称,营漂浮生活,并在极其短暂的过程中发生变态,左侧眼也渐移往右侧;一旦变态完毕,即转营底栖生活。

主要摄食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环节动物、腔肠动物以及其他无脊椎动物。摄食的鱼类中有鰕虎鱼类、幼鲱、胡瓜鱼、鳀等。

一般在2~8月集群游向近海15~100米深处进行生殖。雄鱼成熟期比雌鱼早,雄鱼在4~5龄,雌鱼在6~7龄。卵球形,膜薄而透明,浮性,无油球。

渔业利用 

鲽类中的庸鲽、马舌鲽、拟庸鲽、黄盖鲽、鲽等属均为重要的经济鱼类。1987年世界年渔获量77.80万吨(中国未计入)。其中荷兰、丹麦、英国、联邦德国、苏联、加拿大、美国、日本等国都是捕获量较多的国家。远东黄盖鲽为远东水域鲽形目中产量较多的一种,1987年世界年渔获量18.28万吨,日本、美国为主要生产国,在东北太平洋进行捕捞。欧洲鲽是东北大西洋水域鲽形目产量较多的一种,1987年世界年渔获量达18.53万吨,荷兰、丹麦、英国为主要生产国。马舌鲽和拟庸鲽1987年世界年渔获量分别为11.3万吨和8.65万吨。其他如尖吻拟鲽1987年世界年渔获量达2.28万吨,狭鳞庸鲽达3.94万吨,美洲黄盖鲽达2.4万吨,美首鲽达3.5万吨,亚洲箭齿鲽(A.evermanni)达1.8万吨,小头油鲽达1.2万吨,欧川鲽近万吨。

中国的鲽类以高眼鲽、木叶鲽、尖吻拟鲽、石鲽等为常见的捕捞对象。高眼鲽是黄渤海鲆鲽类中数量较多的一种,辽宁沿海产量曾逾2000吨,80年代中期年产量骤减。石鲽在鸭绿江口的年产量为300~700吨,在海洋岛的年产量达1000~2000吨。

用底曳网、延绳钓、手钓、刺网、张网等捕捞。欧川鲽、庸鲽、小口油鲽(Microstomus achne)等可作为海水养殖的新对象。当今,从事鲽类驯养和人工繁殖工作卓有成效的国家,首推英国,次为前苏联。鲽类肉味鲜美,鲜销、冷冻、盐干,部分制成罐头。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