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虾(海虾)与龙虾养殖

发表时间:2021/07/15 21:47:58  浏览次数:215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龙虾,此处是海虾龙虾,不是我们平常所说的淡水龙虾即小龙虾。龙虾是指龙螯虾科〔Homaridae(或Nephropsidae)〕、龙虾科(Palinuridae)、蝉虾科(Scyllaridae)和多螯虾科(Polychelidae)4科甲壳动物的统称。属甲壳纲、十足目、爬行亚目。

种类与分布 

已知龙螯虾科约有40种,龙虾科约有45种,蝉虾科与多螯虾科均约70种。最有经济价值的是龙螯虾科的美洲龙螯虾(Homarus americanus)、欧洲龙螯虾(H.gammarus)、挪威龙螯虾(Nephrops norvegicus)和龙虾科的中国龙虾(Panulirus stimp-soniHolthuis)、锦绣龙虾〔P.ornatus(Fabricius)〕、杂色龙虾〔P.versicolor(Latreille)〕和日本龙虾〔P.japonicus(de Haan)〕等。

龙螯虾分布广泛,除两极海洋和深海外均有分布。美洲龙螯虾分布于北美洲沿北卡罗来纳州的哈特勒斯(Hatteras)角到南拉布拉多(Labrador)沿海,有时栖居浅水,但300多米深处更为丰富。欧洲龙螯虾分布于欧洲的大西洋沿岸及地中海多岩礁的海区。龙虾多数种分布于印度洋—西太平洋区热带至温带水域。日本龙虾分布在日本千叶县以西太平洋沿岸接近暖流的水域;中国龙虾分布于南海、东海南部及台湾省沿海。均栖息于几米至几十米深的浅海岩礁、珊瑚礁地带。蝉虾主要产于热带,多数种较小,经济价值不大。多螯虾体软弱,无经济价值。

生物学特性 

因品种而异。

龙螯虾 

前三对步足有螯,第一对螯大。生长在浅水中的个体体重约0.45千克,体长25厘米;深水中的体重2.5千克,最大的20千克。尾扇司游泳,尾与腹挠曲可倒游。夜行性,底栖,营独居或凿孔埋栖生活。以死动物为食,也食活鱼及其他动物及海藻。生长6年的龙螯虾发育为成体,体长达20厘米、体重达0.5千克性成熟。1尾雌虾的产卵量为3000~12500粒,因个体大小而异。龙螯虾的繁殖从交尾到孵化出仔虾约需两年,亲虾在夏季交配后,精子在雌虾的纳精囊内贮存9~13个月,于第二年的7~8月份产卵受精,然后雌虾抱卵9~11个月,到第三年的5、6、7月份孵化。用人工控制温度和光周期的方法,已可将此周期缩短到11个月。幼体长1厘米,在水中自由游动,12天左右后沉到海底。寿命有的可达50龄。

龙虾 

体多棘突,无大螯。夜间活动,白天隐于岩缝中。行动迟缓靠5对步足爬行,受惊时屈曲后跃。杂食性,以腐死或鲜活鱼、虾、贝、棘皮动物、多毛类、海藻等为食物。人工养殖情况下有互相残食习性。食量大,耐饥能力也强。龙虾在夏秋季繁殖。产出的卵附着于雌虾腹肢的附着丝上。产卵量几十万粒。刚产出的卵鲜红色,发育过程中变为褐色,孵化前卵色变淡、肉色。中国龙虾在水温28~30℃时,从抱卵到孵化幼体,历时12天左右,10~15天后可再次抱卵。初孵幼体为叶状幼体(phyllosoma),体透明,长1.5毫米,营浮游生活。约经14次蜕皮,变态为游龙虾期幼体(puerulus),头胸甲长6~9毫米,开始底栖生活,再次蜕皮变态为稚虾。游龙虾期幼体和稚虾多附着于筏架、石荫、海藻上,也能钻入砂中,有游泳能力。成体对栖息场所有选择性。冬夏之间有由深水到浅水的水平移动。日本龙虾最小成熟个体头胸甲长4厘米。稚虾在3年中经18次左右蜕皮成长,体长可达19~25厘米,体重0.2~0.3千克。

龙虾养殖根据龙虾的生活习性和繁殖特点,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人工繁殖、饲养的生产过程。龙虾养殖包括增殖和人工养殖。

增殖

早期人工养殖龙虾的目的是孵化龙虾幼体向海中放流,补充自然资源;也有采捕小型虾进行人工蓄养,供应市场活虾。随着技术的进步,美洲龙螯虾、欧洲龙螯虾已发展成为小规模商业性养殖生产。但多数种类尚处于移植、蓄养、实验性人工孵化育苗、设置人工礁群,增殖天然资源阶段。

龙螯虾苗种培育可追溯到19世纪60年代。早在1885年美国渔业委员会就开始向其东北部沿海放流刚孵化出的龙螯虾幼体,并于1907年在5个州建立了孵化场。随后,其他国家亦相继发展起来。最大的龙螯虾孵化场是美国麻省的马撒葡萄园岛龙螯虾孵化场(Martha's Vineyard Lobster Hatchery),每年向附近海域放流数百万尾小龙螯虾。70年代日本已建造五六处日本龙虾增殖场,目的是增加游龙虾期幼体附底数量,以增殖资源。曾标志放流头胸甲长35~88毫米个体数千尾,并重捕到标志虾。

人工养殖

龙螯虾孵化用亲虾主要捕捞天然的抱卵或交配后尚未抱卵的成熟雌虾,也可使用人工养成的雌虾。蓄养亲虾多用贝肉为饵料。龙螯虾受精卵孵化约需10~11个月。孵化水温一般为15~20℃,盐度为30‰。初孵化出的无节幼体经过10次蜕皮,4个变态期,在海水表层营浮游生活6~8个星期,最后长出完善的螯,成为稚虾,进入底栖生活。变态后的稚虾需用特制的单室隔离养殖,以免互相残食。流水、通气,每天换水量约为水体2倍。稚虾的最佳饵料是活卤虫成体,也可用贻贝、虾、蟹类碎肉等。用人工配合饵料投喂,成活率虽好,但生长率比活卤虫低30%。较大的幼虾和成虾则喂以乌贼、贻贝、鱼或虾类碎肉。每天早晨投喂1次。

室内养殖的龙螯虾最佳生长率为头胸甲长的0.1毫米/天。这样在两年内最佳可达到头胸甲长的80毫米、体重454克,饵料效率为8∶1。据长期观察,人工养殖的龙螯虾,生长速度可以超过天然龙螯虾。在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南部,利用电站的温排水养殖龙螯虾已经成功,两年可达商品规格。德国则在北海的黑尔戈兰(Helgoland)岛上用商业规模的网箱在海底养殖欧洲龙螯虾。

美洲龙螯虾和欧洲龙螯虾的杂交,在1980年前已获成功,育出的后代生长快、抗病力强,螯较大、出肉率多,其体色亦不同于天然种群。人工养殖龙螯虾出现的病害有细菌、真菌感染、寄生虫及营养不良造成的疾病和死亡,可用药物及增加配饵中的卵磷酯对症处理。

龙虾的人工养殖始于20世纪70年代。在人工控制水温及其他环境因子条件下进行强化饲养,一般在2年至2年半时间内,3厘米左右的小龙虾可养到体重0.5千克左右。日本的日本龙虾人工育苗尚在实验阶段。采捕天然幼体和稚虾困难很大,故作为商业性养殖多利用禁渔期间同开捕后的市场差价,进行3~5个月的短期蓄养幼虾或成虾。蓄养利用岩礁上开凿的小池(十余平方米)、水泥池、木船式或铁丝网网箱及陆上砌筑池。蓄养小型虾增重最快,如7月~11月蓄养体长13厘米小龙虾,个体平均增重率可达65%。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