鹧鸪菜与鹧鸪菜养殖

发表时间:2021/07/11 15:55:18  浏览次数:1686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鹧鸪菜属红藻门、仙菜目、红叶藻科、鹧鸪菜属。学名Caloglossa leprieurii(Mont.)J.Ag.。因含有驱虫功效的海人草酸,且对中枢神经系统有麻痹作用,因而具有作为驱虫药剂及研究中枢神经系统工具药的价值。中国自古以来就用于驱除蛔虫。鹧鸪菜一名最早见于1530年福建《漳浦县志》,“鹧鸪菜生海石中、散碎、色微黑,小儿食之能下腹中虫”。《闽书》、《本草纲目拾遗》也有类似的记载,鹧鸪菜亦称蛔虫药、乌菜、石疤。

鹧鸪菜产于中国长江口以南的浙江、福建和广东等省沿岸,上海沿岸亦有发现,为一种分布广泛的亚热带性海藻。除中国外,还分布于日本(本州中、南部至九州间的太平洋岸,九州西岸及北岸、琉球群岛)、马来群岛、太平洋东岸(哥斯达黎加至秘鲁)、玻利尼西亚、澳洲、新西兰、大西洋两岸的温暖海区及印度洋。

形态特征

藻体高仅1~4厘米,丛生。新鲜藻体色暗紫带绿色,干燥后变黑。藻体扁平,由宽1~2毫米不规则的叉状分枝叶片构成。叶片中央由中轴细胞延伸到顶端,形成明显的中肋。在分叉处生出次生副枝或毛状根。繁殖器官为四分孢子囊和果孢子囊,前者集生于分枝上部,后者球形,多生于分枝点的上部或分枝处中肋的内面。(见彩图251)

生活史

由配子体、四分孢子体和果孢子体三个世代互相交替。配子体为雌雄异株,外形基本相似,果孢子体寄生于雌配子体上。(见图)


鹧鸪菜生活史

生态习性

多生在温暖地带河口区附近中、高潮带的岩石、防波堤和旧木桩上。可以在溯河10~20千米以远、海水比重为1.006~1.010的地段生长。北向与东向岸带及背阴面、石缝中和有污泥淤积的地方着生密度较大。垂直分布自藤壶线以上开始至小潮满潮线附近,分布幅度可达2.7米,常与小石花菜与浒苔混生。藻体初见于冬季,此时个体大小为0.5~1.3厘米,最大个体达1.8厘米,生物量为76~130克/米2。南方霉雨季节生长最好。

上海因邻近长江口岸,海水盐度在2‰~12‰之间,大型海藻分布极少,唯鹧鸪菜在局部海边常与浮泥、蓝藻和丝藻混生成片,覆盖于防波堤岩石的背光面,终年可见。



养殖

鹧鸪菜个体矮小,尚未进行人工养殖生产。由于生物工程的兴起,中国对鹧鸪菜已进行如下的研究。

细胞和组织悬浮培育多次采收技术鹧鸪菜的不同组织切段、多细胞或单细胞都有再生成完整植株的能力,因此可高密度悬浮充气培养。培养液中需加入氮、磷营养盐,每10天更换海水1次,每月采收1次,采收时将其中一部分再切段重新培养。切段大小和密度要适当,一次采收量相当于原藻投入量,少者也有50%。实验表明这种培养法可以一次投藻、多次采收,并可有效地利用时间与空间,较传统方法更为优越。

切段撒播育苗

切段不仅可以悬浮培养,也可以将切段(无论切段细胞多少)撒在网帘板上,使之产生不定根或假根进行二次附着,长成直立的幼苗。另外将悬浮培养的切段随时取出撒在网板上,也能很快附着长成完整藻体。这种方法用来代替孢子采苗,可以获得比孢子苗更快更好的效果。

用原生质体培养成株技术

鹧鸪菜藻体的大部分细胞均可分离成原生质体,并分化成匍匐部分,最后生出直立枝即鹧鸪菜,有的并产生了四分孢子囊。但成株数量及最佳培养条件尚待进一步研究。

采收与加工

人工悬浮培养的切段采收时用器具捞出烘干即可。对自然生长的藻体一般于每年3~4月采收,晒成干品,或手工制成9平方厘米大小的菜饼,扎成捆销售。浙江省乐清县则用来制成糖浆出售。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