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远洋渔业:成也鱿鱼,败也鱿鱼?
说起中国的远洋渔业,肯定绕不开鱿鱼,而且远洋鱿鱼从二十多年前就无缝对接了我们国内的海鲜市场,无论是全国各个景点的烧烤鱿鱼,还是现在超市冰柜里的冷冻鱿鱼,大家早就习以为常,只是很少有人会发出疑问:国内这么多的鱿鱼到底从哪里来?
最近几年,随着我国的远洋渔业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我们才发现我国有这样一群特殊的从业人员,他们远赴万里,从国际公海捕捞海产品,来满足国内的海鲜消费需求。但我国的远洋渔业,对于大多数人来说,至今都还非常陌生,特别是因为当年震惊中外的“鲁荣渔事件”,甚至还存在某些偏见。
远洋捕鱼,说得简单点,这就是一场超远距离的捕鱼活动,但它又非常的不简单,我国从一穷二白发展起来,在大批专家学者的科研助力下,在远洋渔业先驱们的艰苦奋斗下,我国的远洋渔业才有了现在的规模和成就,而这其中,又以远洋鱿钓最为著名。
如今,远洋鱿钓已经成为我国远洋渔业的支柱产业,产量占到我国远洋捕捞量的三分之一。而且,我国的远洋鱿鱼捕捞量占全世界公海鱿钓产量的五到七成,已经连续9年占据世界第一的位置。
为什么选择鱿鱼?
我们新中国成立的时候,已经是上世纪五十年代,满打满算在那个时候发展远洋渔业的话,也无法跟欧美国家同台竞技。因为在二战前,欧美人就已经开着渔船满世界捕鱼了,无论是在造船业,还是在捕鱼设备和技术方面,都远超我们。
再加上当时我国的近海渔业资源还非常丰富,完全能够满足国内的市场需求,所以干脆就闷头开发近海渔业资源了。而我国的远洋渔业要真正开始起步,则要等到30年后,也就是上世纪80年代了,因为我们的近海渔业资源开始出现衰退。
可别小看这30年。二战结束后,除了欧美各国加快了远洋渔业的扩张步伐,俄罗斯和日本更是像嗑药了一样,打出了一波清空全球海洋的小高潮。而我国的远洋渔业开局真不能算好,在1996年全球渔业产量达到峰值的1.3亿吨之时,我们才晃晃悠悠走出了一小步。
因为远洋渔业的高成本,所以一般就只有两条路可以走,要么捕捞产量大的鱼类,虽然价格不高,但有量就能薄利多销,要么就选择高价值的鱼种,产量不高,靠价格来弥补,想要长久发展,两者必居其一。
有小伙伴可能会说金枪鱼,确实,从鲣鱼到蓝鳍金枪鱼,都算是高价海鲜,前者用来做罐头,后者可以直接供应以日本为主的高端海鲜市场,经济效益极高。
但问题是在上世纪末,全球金枪鱼资源就已经步入枯竭,而且各个主要捕捞区的金枪鱼资源都已经被几个主要渔业国组成的所谓的金枪鱼资源保护委员会控制,只有各个成员国每年才能获得特定的捕捞配额,像中国这样的后来者,很难一上来就获得足够多的捕捞配额,这还没算上捕捞设备和技术啥的。
我国的远洋渔业也是直到到1994年,才获得了100吨蓝鳍金枪鱼的捕捞配额,“门槛”之高,可想而知。
国内各路专家经过研究发现,只有鱿鱼完美符合我国当时的客观条件。主要原因是那时作为海鲜消费市场主力的欧美国家,对鱿鱼不是特别感冒,当时公海的鱿鱼资源还未被真正开发起来,而我们国内沿海地区对于吃鱿鱼这事儿早就习以为常,根本不需要心理建设。
钓鱿鱼也是技术活儿
虽然我国近海也曾有丰富的鱿鱼资源,对渔民来说,怎么抓鱿鱼也并不陌生,但要远渡重洋去公海抓鱿鱼,那就难度非常之大了。首先大家要知道,虽然公海茫茫,但其实就如同沙漠一般,有鱼的绿洲就那么几个,找起来挺费劲,而民间又没经验又没钱,所以,只能国企先带头造船,国家科研机构探路。
要说远洋鱿钓,就绕不开一人,他叫陈新军,现任上海海洋大学教授,中国远洋渔业协会鱿钓技术组组长。中国远洋鱿钓能够发展到今天的规模,陈教授跟他的团队功不可没。
陈教授跟他的团队,从上世纪90年代开始,全力助力我国的远洋鱿钓事业,不但开发出了秘鲁海域、阿根廷海域、北太平洋海域和印度洋这四个主要鱿鱼钓场,更是在鱿钓技术和相关设备方面提供了强力的科研保障。
渔场都是开船一点一点探出来的,捕捞技术和设备就更是离不开实际操作。虽然鱿鱼的趋光性早已经不是秘密,而且日本也早就发明出了诱鱼的专用灯泡,但怎样将这些应用于大规模的商业捕捞中却还没有成功的案例。
而如今大规模应用的鱿钓技术和设备就是在科研人员主导,从业人员配合的情况下,一点一点摸索和改进出来的。先用沉底的灯泡将鱿鱼从深海处引上来,再开大灯将上浮的鱿鱼都围拢在渔船周围,然后再关大灯开小灯稳住鱿鱼群,最后用传送钓鱼装置钓鱿鱼。别看原理简单,却倾注了一代人的心血。
鱿鱼资源预警
接下来要讨论的就比较沉重了,因为涉及到公海鱿鱼资源的现状问题。公海鱿鱼,自然避免不了公地悲剧,也就是你捕我捕大家捕,没人会想着去保护公共资源。虽然我国是公海鱿鱼的捕捞大户,占到全球产量的一半以上,暂时还没有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但鱿鱼资源如果不加以合理利用,肯定避免不了衰退命运。
首先,鱿鱼是一种特殊的海洋动物,寿命只有一年,产卵结束后就会死去,所以,鱿鱼资源量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很大,特别是近几年的厄尔尼诺现象,可能导致不同年份的渔获量相差数十倍,这还不算高强度的人为捕捞。
我国远洋鱿钓的主要品种是阿鱿(阿根廷滑柔鱼)和茎柔鱼(南美大赤鱿)。阿鱿主要的产地在西南大西洋,也就是阿根廷附近海域。阿鱿最近几年的资源起伏震荡很大,而且近几年处于低谷阶段。根据舟山远洋渔业协会负责人介绍,2019年,我国在西南大西洋海域捕捞阿鱿的船只,单船产量只有50吨,而往年的捕捞季最高单船产量高达2000吨。
阿鱿不够,那就其他鱿鱼来凑。可秘鲁海域的茎柔鱼和北太平洋鱿鱼资源也不容乐观。根据联合国粮农组数据,除了阿鱿降幅明显,茎柔鱼和北太平洋鱿鱼产量也已经连续四年下降。
鱿鱼产量下降,让远洋鱿钓船压力山大。虽然国家对远洋渔业有油费补贴,让一般鱿钓船原本需要每年至少捕捞1500吨鱿鱼才能保本的门槛,降低到只要捕捞600吨,但近几年,无法完成“保底”的渔船却越来越多,这也是为啥有越来越多的渔船心存侥幸,违规进入阿根廷和秘鲁等国的经济专属海域捕捞而被抓。
近几年,很多渔船看到鱿鱼捕捞形势不对,都开始改变捕捞策略,比如回到母港改装设备,去北太平洋捕捞秋刀鱼。虽然秋刀鱼的价格比鱿鱼要便宜不少,鱿鱼是1.6万左右一顿,而秋刀鱼差不多只有鱿鱼一半的价格,但秋刀鱼的产量大部分时候都比鱿鱼稳定。改装设备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但总比钓不到鱿鱼强。
公海禁渔
鱿鱼资源对我们远洋鱿钓业来说,至关重要,是命门。鱿鱼资源的衰退国家也看在眼里,所以,必须采取行动了。
2020年6月,我国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局发布通知,准备在秘鲁和阿根廷的两大鱿鱼产区,开展局部“自主禁渔”。虽然只是局部海域,而且禁渔期也就三个月,但这毕竟是我国第一次在公海做出禁渔的决定。
对我国来说,做出禁渔的决定并不轻松,因为远洋鱿钓的压力已经很大,禁渔会在短期内给渔船带来更大的压力,可我们又不得不做出这样的决定,因为鱿鱼资源如果得不到有效的保护,如果发生崩溃,那就会造成更大的伤害。
可实际上,就像有关专家说的那样,禁渔期的作用其实是有限的,关键还是在加强对现有渔船的管理,乃至推动建立渔业管理组织才是长远之计。很多我国的远洋渔船远在海外,经常会因为这样和那样的原因,做出进入保护区捕鱼、进入别国领海捕鱼和随意关闭卫星定位等有损国家形象的违法行为,给当地的渔业管理带来了非常恶劣的影响。
如今我国的大部分远洋渔船都属于各个私营企业,而在每个捕捞海域,都没有组建专门的渔业管理机构,这给各项渔业管理工作开展带来了非常大的阻力,而且随着渔业资源的不断衰退,各种无序违法的情况将会越来越频繁,规模也将会越来越大,这无疑会给现有的渔业资源更大的压力,也会给我国的国家形象摸黑,非常不利于我国远洋渔业的健康有序发展。
结语
作为产量占到我国远洋渔业三分之一的远洋鱿钓,对我们的远洋渔业来说,意义重大。而且我国已经在鱿鱼这个品种的捕捞领域占到了主导地位,如果我们不能将公海鱿鱼资源实现可持续利用的话,那将会是对我国这些年付出的努力的重大打击,更将失去这种优质的海鲜战略资源。所以,国家对以远洋鱿钓为主的远洋渔业的管理势必会愈加规范和严格,也许,远洋鱿钓的洗牌即将开始也说不定。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