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鲆苗种繁育试验研究
牙鲆苗种繁育试验研究
王喜文 赵春暖 任利群 于 涛 蔡忠强 郑言鑫 陈 洋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岛增殖实验站,山东 烟台 265800)
牙鲆苗种繁育需要经过变态,初期以轮虫、卤虫无节幼体为开口饵料。轮虫、卤虫无节幼体营养丰富,易于被仔鱼摄食,已广泛应用于海水鱼的苗种繁育,而其缺乏DHA,若没有经过强化培育直接投喂,则不利于海水幼仔鱼的生长发育。近年来在牙鲆的繁育过程中,饵料强化培育后投喂已成为常态。有学者研究发现,野生的轮虫经强化油强化培育12 小时后投喂苗种,能够显著减少苗种白化、黑化现象的发生。鱿鱼肝油的DHA含量丰富,Lee S M等(2003)分析了饲料中添加鱿鱼肝油对鱼生长的影响,结果显示,添加了鱿鱼肝油投喂的高星斑川鲽体重、饵料效率和蛋白质转化率明显提高。Estevez等(1996)试验发现,正常着色鱼的神经组织里DHA含量较高,与未着色组织存在显著差异,证明了DHA在鱼体着色上具有重要影响。近年来,国内外学者对仔稚鱼营养多有研究,结果发现,n-6 HUFA 是鱼类的必需脂肪酸,对海水仔稚鱼的生长和发育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裂壶藻不仅富含EPA、DHA,同时其细胞内还富含如维生素、必需氨基酸等其他营养成分,相对于酵母、鱼油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本试验选择裂壶藻营养强化剂强化轮虫、卤虫,试验通过控制饵料强化及日常管理,以期获得健康、无病害的牙鲆苗种。
一、试验材料准备
1.鱼卵采集与运输
试验牙鲆苗卵来源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北戴河增殖实验站,其多年从事牙鲆等的车间繁育和新品种选育工作,因此试验用鱼卵活性强、质量好。途中鱼卵运输经过打气充氧,密封保存,到站鱼卵经沉淀适应水温后入池,运输过程没有造成显著影响。
2.饵料培育
牙鲆卵经孵化,第2天傍晚破卵,在卵黄消失后需投喂营养强化的轮虫。
饵料车间备4 个饵料池,培养小球藻投喂轮虫,由于长岛需经船运输轮虫,耗时较长,因此活性有一定的影响,经培育后有所缓解。卤虫为冷冻卵,使用前解冻,使用淡水浸泡两小时,投入孵化桶内孵化后采集。投喂轮虫、卤幼前,采用裂壶藻粉对其进行营养强化,提高DHA含量,使鱼摄食后有助于发育存活。
二、试验方法
试验育苗池为规格6 米×6 米圆角水泥池,高1.5米,倾斜内凹,中间竖设排水管,池顶布设充气管,管连气石,每个育苗池布设充气石9个,根据试验鱼苗大小和实际需要调节充气量。
育苗池水温度在16℃,每天提温0.5℃,前期不换水,待孵化后投喂轮虫,每天用网箱采用水管虹吸换水,换水时注意摇晃网箱,减少鱼苗的网箱粘连吸附,后期加大换水量,保证育苗池水干净,待升温至20℃恒温培育。
试验用轮虫于饵料车间暂养培育,期间投喂小球藻,应用于育苗池鱼苗前,将其富集于鱼苗车间孵化桶内(容积1 米3,倒漏斗状,底收容器),保持桶内轮虫密度450 个/毫升(用1 毫升吸管测量)左右,投喂前12小时添加裂壶藻粉营养强化剂90克,适量调气,充氧搅拌。
经投喂轮虫,育苗池会残留轮虫,需泼洒一定量的小球藻于池中,每天换水、吸底、除污,注意吸底速度不宜过快,防止搅浑和吸走上层鱼苗。经投喂强化轮虫9天左右,开始适时投喂卤虫无节幼体。卤虫卵为冰冻卵,通过自然解冻1 小时,淡水浸泡2 小时,于孵化桶内盐度30.11 的海水中孵化(30℃),期间桶上挂放灯泡照明,经24小时后基本蜕壳孵化,用80目网去壳,120目网收集卤虫无节幼体(遮光、停气、底收),置于新孵化桶内,控制密度在150 个/毫升左右,添加裂壶藻粉强化剂0.1克/升,即每只孵化桶添加100克左右裂壶藻粉强化收集的卤虫无节幼体,强化培育18~20小时,再投喂给育苗池鱼苗。
卤虫投喂期间伴随轮虫一起投喂,适量补充,保证部分鱼苗个体生长需要,减少掉苗率。经20 天左右强化卤虫的投喂,牙鲆苗种生长加快,伏底变态前需倒池培育,便于鱼苗的伏底,同时控制培育密度,合理分池培育。变态后开始进行牙鲆仔鱼的饵料驯化,投喂轮虫、卤幼的同时,夹杂投喂配合饲料,逐渐延后卤幼投喂时间和投喂量,停投轮虫,待配合饲料摄食正常后停投卤幼,此时是牙鲆苗种繁育工作的关键期,需要细心进行饵料的驯化。
三、试验结果
牙鲆卵自4月15日由北戴河运输至本站孙家基地,从入池孵化到用轮虫、卤虫、配合饲料驯化,苗种放流前车间培育共计65天。
鱼卵孵化后1个月左右,牙鲆苗种摄食配合饲料良好,生长加速,按照生长速度及鱼体大小适时分池培育,合理控制密度。本试验经65 天的繁育,牙鲆苗种平均生长至3厘米以上。由于天气等影响,前期池水温度波动较大,缓升温过程受到影响,加之进岛轮虫一定程度的受限,因此经过培育管理,得到两种批次、两种规格的健康苗种,具体见表1。
表1 苗种生长情况
牙鲆苗种控制在8 万~15 万尾/池,日常换水吸底去污,3厘米左右苗种育苗池培育密度10万~15 万尾/池,5 厘米左右规格苗种则控制培育密度8 万~10 万尾/池,经过两个月左右的车间繁育工作,得到3 厘米的较小规格苗种5 池和5 厘米的较大规格苗种4池。经放流活动统计,共计获得放流牙鲆苗种90 余万尾,每批次个体较为均匀,无病害发生。
四、讨论
1.轮虫运输过程对其活性的影响
牙鲆苗种繁育前期,在吸收完卵黄囊养分后,鱼苗破卵而出然后开口摄食,此时需进行的就是其开口饵料的培养与投喂。长岛隶属山东省烟台市,原是山东省唯一的海岛县,现行政区划划归蓬莱区,为保护原生态资源环境,在长岛成立了长岛生态文明综合试验区,长岛资源进出岛均需通过船运,虽然近年来旅游开发后客船量充足,但来往海运受风力影响的实际没有改变,风力等级7级以上就可能随时终止航运,因此,本试验过程中牙鲆饵料轮虫的运输直接影响了育苗工作的正常进行。进岛轮虫饵料的新鲜度和活性受到影响,轮虫经水温适应后暂养于饵料车间,期间投喂小球藻,虽然定期搅拌轮虫池,调节充氧量,但一段时间后仍可见饵料池底有部分轮虫沉底死亡,严重时,死亡轮虫可达50%以上,因此,轮虫饵料的运输对其活性具有重要影响。怎样防止轮虫岛外搁置影响,提高进岛轮虫饵料的鲜活度,是后期提高岛内培育牙鲆苗种成活率及促进其生长的重要课题。
2.孵化卤虫有效性收集
苗种孵化后10~15 天,牙鲆鱼苗口裂增大,基本可摄食较大规格饵料,为满足牙鲆苗种生长需要,此时需要开始进行卤虫无节幼体的孵化投喂。卤虫冰冻卵经解冻、淡水浸泡、孵化24 小时后,无节幼体破壳而出,此时需收集孵化后的卤虫入新桶再强化后投喂鱼苗,但孵化卤虫的收集情况直接影响摄食鱼苗的存活和生长。孵化桶内卤虫经30℃光照孵化24 小时后大部分孵化蜕壳,但仍有部分未蜕壳成功成为“沉壳”,还有部分未孵化完整而需要进行强化投喂的所谓吊壳卤虫无节幼体(形似小灯笼,量少)不能有效收集,为此,本试验适当延长孵化时间和调节孵化温度(29~31℃),待充分孵化后再进行收集强化。收集强化后的卤虫时,采用密闭遮光,80目+120目网袋富集,收集完毕后120目网袋内强化卤虫可直接投喂,80目网袋内有“沉壳”及部分卤虫,需在桶内新鲜海水下轻柔清洗,待网袋内只剩有卤虫壳(呈暗红褐色)即可。此方法虽然由于网目的缩小、强化卤虫需经少量多次收集,导致收集过程减慢、劳动量有所增加,但经过此方法收集卤虫较为干净,几乎无沉壳入池,不会使鱼苗摄食后肠道消化不良而出现肠道疾病,大大提高了鱼苗存活率,保持了育苗池水质,促进了鱼苗健康生长。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