刺参人工育苗中水质管理技术

发表时间:2024/03/22 22:48:59  浏览次数:1175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刺参人工育苗中水质管理技术

高 峰,周晓群,胡丽萍,张秀梅,史文凯,刘锡胤,李 五

(烟台市海洋经济研究院,山东 烟台 264000)

水质是影响刺参育苗效果的关键因素,本技术通过海水预处理与育苗过程中水质生态调控相结合的方法改善水质,取得了良好效果。

一、育苗池水质控制要求

生产上采用刺参育苗车间育苗。育苗池主要水质指标控制标准:氨氮≤0.1 毫克/升, 化学需氧量(COD)≤2 毫克/升,溶氧(DO)≥5 毫克/升,pH 7.8~8.4,盐度25~31。

二、育苗用水的预处理

1.沉淀 传统的黑暗沉淀技术是基于小规模育苗建立的,已不适应当今大规模苗种生产的需求。为此,可在育苗场附近建设露天蓄水沉淀池,对海水进行生态化预处理,一般每2 000米3育苗水体配45 亩以上的蓄水沉淀池。池水深1.5 米以上,育苗开始前1个月选择天晴无风、海水清新时加满水。尽量避开潮头和潮尾水,纳入中段优质水。为了更有效改善水质、清除敌害生物(主要为桡足类、玻璃海鞘、病菌等),在育苗开始前用500 克/米3的生石灰或50 克/米3的漂白粉进行消毒,过7~10天经测试无药物残留方可使用。消毒后向池内移植大型藻类。为防藻类腐烂后污染水质,一般采取吊养的方式,以便随时将腐烂藻体移出(图1)。藻类吊养面积占池塘总面积的1/10,依不同季节可因地制宜吊养羊栖菜、龙须菜、真江蓠、大叶藻等。

图1 吊养大型藻的蓄水沉淀池

此法可使海水逐渐沉淀,并通过大型藻类吸收水中营养盐,降解海水中的有害物质,还可通过藻类的光合作用产生氧气,调节pH,达到优化水质的效果;减少因海况变化对育苗用水的影响,避免育苗用水与自然海水的频繁交换,保证育苗水质相对稳定。

育苗期间,在海水清新的晴天向池内适量加注新水,使池水始终保持高水位。

2.过滤 随着近海生态环境的恶化,传统的简单沙滤法已很难有效保证育苗水质,需进一步加强沙滤措施,以除去水中的细小悬浮物及部分细菌。常用的有沙滤池和沙滤罐过滤。沙滤池(罐)内自下而上分别填装卵石、砾石、粗沙、细沙。其中细沙是主要的过滤层。为提高过滤效果,细沙层厚度由通常的50 厘米左右增至80~100 厘米,沙粒直径由500 微米左右调至150~200微米。同时还要加大沙滤面积,一般要求沙滤池与育苗总水体面积之比为1∶(10~20)。有条件的地方可在中潮区附近建沙滤井抽水,以进一步提高滤水效果。沙滤后的海水输入车间后,还要在育苗池加水管口套300目网袋再次过滤。

二、育苗过程中水质的生态调控

摒弃传统的大排大进式的水质管理模式,通过生态调控方法创造适宜刺参生存的水质环境,以减少育苗用水。

1.换水与倒池 传统的大换水、频繁倒池换水方式虽可快速改善水质,但也易使刺参产生强烈的应激反应,甚至直接造成体质弱的参苗和变态过程中的幼体应激而死亡。通过改进换水方式,减少换水量与倒池次数,降低育苗池水与自然海水的交换量与交换频率,减轻外界因子对刺参的刺激。根据育苗不同阶段水温、水质、投饵及刺参摄食状况确定具体的换水量与换水方法。

(1)亲参暂养促熟期。生产上多为每天倒池1次。为防亲参因倒池应激流产,也可每天换水两次,每次换水1/3~1/2。

(2)耳状幼体培育期。幼体布池当天向培育池加水1/3~1/2,之后每天加水量1/10~1/5,直至加满池。加满水后开始换水,不采用传统的网箱和滤鼓换水,可利用耳状幼体在一定条件下上浮的习性,排出底层水。先停止充气10~30 分钟,同时将育苗室气温升至高于培育池水温2~3℃,待幼体充分上浮于表层后,通过设在池底中央的排水管道缓缓排出底层水,排水速度控制在池水表面不出现较大旋涡为宜,以保证上浮于表层的幼体基本不散开。排水量达到预定指标或者上浮的幼体有散开的迹象时停止排水,加注新水。该换水法可将沉积在池底的残饵、粪便、伤亡幼体及其他杂物排出池外,有效改善水质。幼体培育期间一般不倒池。

(3)稚幼参培育期。该阶段是整个育苗过程持续时间最长、用水量最大的时期。每天换水1 次,投附着基初期日换水量约为1/3,随着参苗生长和投饵量增加,换水量逐渐增至1/2。若水质恶化,残饵、粪便较多,要加大换水量。倒池虽可较好地清除残饵、粪便、敌害和病菌,但也增强了参苗的应激反应,并且易造成参苗机械损伤,故在保证水质的前提下不宜频繁倒池。第一次倒池一般在投附着基后第30~50 天,此后每5~10 天倒池1次。夏季高温期水质容易败坏,可将倒池频率缩短至每3~5天1次。

2.充气 充气除可持续向水中供氧外,还可氧化池内有害物质,优化池水环境。整个育苗期间均要连续微量充气。亲参暂养和幼体培育期间,充气量以水面略鼓起气泡为宜;稚幼参培育阶段,因附着基阻隔,育苗池内各处充气量往往不均匀,易造成局部缺氧,故充气量可略大,并且注意气石分布要均匀,每2~3 米2至少设1 个气石,不留充气死角。

3.控制水温 刺参不同生长发育阶段对温度的要求不同。成参适宜温度在20℃以下,超过20℃逐渐进入夏眠状态;稚参适宜水温为20~27℃,超过27℃生长缓慢,甚至停止生长,到30℃左右便会引起大量死亡。在夏季高温季节,浅海与蓄水池温度大多在21℃以上,最高甚至超过31℃。可采取以下方式降低水温:在培育室顶部加盖草帘等遮盖物,以防太阳曝晒所致的室内温度过高;在无风天气的傍晚至翌日凌晨将培育室门窗打开,以通风透气,降低室温;尽量在夜间至凌晨水温低时进水;有条件的地方可打深水井,若井水盐度等指标符合育苗要求,可直接与蓄水池的水混合使用;若井水不适宜育苗,也可利用低温井水通过换热器将海水降温。

4.调节盐度与pH 刺参属狭盐动物,对低盐度海水的适应能力较弱,最适盐度为28~31,盐度20 以下或短时间降幅超过2 会引起刺参化皮、溃烂甚至应激而死;刺参最适pH 为7.9~8.4,当pH降至6.0或升至9.0时参体不伸展,甚至会收缩呈球状,导致摄食量减少甚至停止摄食,严重时会引起死亡。夏季育苗期间,暴雨过后近海与蓄水池盐度、pH 骤降,该时段首先要适当减少换水,有条件的也可结合使用水质适宜的深井水。同时要及时调整蓄水池盐度,暴雨前先将池水排出1/5~1/3 再加至最高水位,以缓冲雨水对池水盐度的稀释;下雨时打开排淡闸板,使表层低盐度水及时溢出。

5.调节光照强度 主要是提高稚幼参培育期间的光照强度。育苗室保持相对黑暗、安静的环境,有利于刺参摄食和生长,传统上多在1 000勒克斯以下。但适当提高光照强度有利于池内底栖硅藻繁殖,不仅为稚幼参提供天然活性饵料,还可通过底栖硅藻吸收残饵粪便分解产生的营养盐,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可将光照调整为:投附着基初期为500~1 000 勒克斯,随着参苗的生长,逐渐增加至1 000勒克斯以上;稚参变色后渐增至2 000~3 000勒克斯;参苗出池前,进一步增至3 000勒克斯以上,接近自然光照。

6.施微生态制剂 由于换水量减少、倒池频率降低,池内残饵、粪便增多,必须结合施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微生态制剂可分解残饵、粪便,去除水中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营造生态、安全的水体环境,防止“底臭”;还能将残饵、粪便等有机物絮凝成可被刺参食用的食物团,在提高饵料利用率的同时,起到进一步净化水质的效果。常用的微生态制剂主要有芽孢杆菌、硝化细菌、亚硝化细菌、乳酸菌、酵母菌以及复合菌EM 菌等。从亲参暂养促熟直至稚幼参培育,每次换水后施2~3 毫升/米3,每次倒池后施5~10毫升/米3。

7.育苗池消毒 每次倒池时用高锰酸钾或漂白液等对育苗池进行彻底消毒,特别注意要将药物残留彻底清除后再加注新水。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