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述中国鲍鱼养殖模式的历史变迁与发展趋势

发表时间:2023/02/13 22:06:11  浏览次数:8221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讲水产里的故事,用养殖人的语境,给你送来一个真材实料的匠心精品文章!

近日,厦门大学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海洋与地球学院柯才焕教授研究团队以“Transitions, challenges and trends in China's abalone culture industry”为题在农林科学权威期刊Reviews in Aquaculture发表综述文章。该文在综述世界各主要养鲍大国养殖现状的基础上,重点梳理了中国鲍鱼养殖模式近60年来的历史变迁、所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为中国鲍鱼产业的科学规划与合理布局提供了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撑。

研究背景

Background

鲍鱼是中国重要的海产养殖经济贝类,2020年中国鲍鱼养殖产量达到20.35万吨,约占世界总产量的90%。鲍鱼养殖产业虽得到快速发展,但很多问题也日益凸显,例如:近岸适养空间不断压缩,台风赤潮等自然灾害风险依然存在,以及全球气候变化导致的高温和低氧环境致使鲍鱼的夏季死亡率逐年升高等。

研究结果

Research Progress

本文首先综述了世界各主要养鲍大国的养殖现状,从幼体培育、中间培育和养成阶段三方面对比了世界各国的养殖模式特点。其次,重点梳理了中国鲍鱼养殖模式60年来的历史变迁和面临的严峻挑战。鉴于此,本文在研究团队前期工作基础上,提出“基于自动化、智能化的陆基循环水养殖系统构建”这一解决方案,并从“新品种的持续开发、培育”“适宜环境因子的精准调控”“基于运动和摄食行为的投喂策略选择”“适合循环水养殖的新型优质配合饲料的研发”“节能、高效的水处理循环系统的建立”“实时、在线追踪的大数据分析系统的革新”六个方面进行了具体阐述。最后,研究团队基于“碳中和”理论提出实施陆海统筹减排增汇方案,即通过不断创建新设施、新技术、新模式助推鲍鱼养殖产业早日实现机械化、智能化、信息化 ,为促进中国鲍鱼养殖产业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以及实现中国由渔业大国向环境保护与资源利用并重的渔业强国转变提供理论借鉴和数据支撑。

研究团队及资助

Research Group and Funding

柯才焕教授研究团队经过20余年的不懈努力,已构建较为齐全的鲍鱼种质资源库,育成一系列具有优异性状的原创育种材料,并培育出“东优一号”“西盘鲍”和“绿盘鲍”3个国审鲍鱼新品种。针对鲍鱼的遗传改良研究,前期多聚焦在生长性状,今后将拓展到抗性、品质等复杂性状,并开发针对此类性状的高效测定和评价新方法,从而有效提高中国鲍鱼的良种覆盖率并实现产业提质增效,为鲍鱼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最为重要的种业支撑。

国审鲍鱼新品种

A.“东优一号”, B.“西盘鲍”, C.“绿盘鲍”

近海海洋环境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杰出博士后高霄龙为论文第一作者,柯才焕教授为通讯作者。该研究获得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2018YFD090140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1872564、32273105)和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专项资金(CARS-49)等联合资助。

论文来源及链接

Gao, X.L., Zhang, M., Luo, X., You, W.W., Ke, C.H.* Transitions, challenges and trends in China's abalone culture industry. Reviews in Aquaculture. 2022. DOI: 10.1111/raq.12769.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111/raq.12769

声明:本站属公益性没有商业目的的网站,上列文章仅供个人学习参考。本站所发布文章为原创的均标注作者或来源,未经授权不得转载,许可转载的请注明出处。本站所载文章除原创外均来源于网络,如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联系我们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