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方池塘养殖海参四季管理技术要点

发表时间:2022/10/24 14:23:04  作者:徐雯雯 等  浏览次数:10331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海参因其极高的营养价值和经济价值,受到国内外消费者与水产养殖户的普遍欢迎。其天然资源量有限,从而促进了海参养殖业的持续发展。由于养殖管理技术和养殖方法各异,池塘海参养殖产量和效益差别较大,为此,本文着重从海参养殖管理技术入手,梳理了北方池塘养殖海参四季管理技术要点,供广大海参养殖者参考借鉴。

一、春季管理技术

(一)水体消毒和水质调节

由于冬季参池没有消毒、改底,导致水环境中有害微生物和有害化学物质积累,加之越冬的参苗体质相对较弱,易感染病菌,因此在海参春季出爬前应使用聚维酮碘对水质和底质进行消毒。

春季气温回升较快,池水如不能上下对流,容易导致水体分层,应于每天14:00开增氧机,开启时间30min~60min。不具备增氧设施的池塘,应每10d~15d施用1次增氧剂,改善池塘生态环境,防止底层水缺氧。

(二)科学换水

随着温度回升可以进行适量换水,应采取温和的换水方式,切忌大排大灌,换水时需监测海水的各种理化指标(水温、盐度等)。换水应选择在晴天的中午或午后,少量多次,每次换水以不超过总水体的10%~15%为宜。同时,逐步降低池水水位,水温达到10℃左右时,水位可调至0.7m~1.0m,水温达到15℃左右时可将水位调至1.0m~1.3m,以便保持水温稳定,利于海参性腺发育。另外,要随时关注天气变化,如果有“倒春寒”天气发生,要提升池塘水位,保持水温稳定。

(三)合理肥水,清理青苔

初春季节,池水清瘦、生物饵料少,可以在3月中下旬施用EM菌、光合细菌或复合芽孢杆菌等有益菌进行肥水,增加池内天然饵料数量,使用有益菌时一定要注意增氧。

发现青苔和杂草繁殖过快时,要及时捞取,保持池水清新,控制池水透明度在50cm~70cm。组织人员捞除青苔的时候要尽量避免断裂的青苔洒落到池塘里,因为断裂的青苔有再生能力。

(四)预防海参肿嘴、吐肠

由于刚入春时温度较低、天然饵料较少,海参在摄食不足的情况下会摄食池塘中的有害底质,引发肠道疾病,进而诱发肿嘴、摇头、化皮等病,严重时会因肠道极度不适而吐肠。针对这种现象,可在刚入春时结合天气情况进行换水,降低池水水位,快速提高底层水温,促进底栖硅藻的生长;全池泼洒维生素C,增强海参抗应激能力。

(五)预防春季海参不下礁(或下礁晚)

春季海参不下礁(或下礁晚)的主要原因有:①底质状况差。冬季参池没有消毒、改底,池底有害物质积累,环境恶化,底质不良使其不愿下礁觅食。②水质浑浊。水质浑浊导致池塘底部底栖藻类等可供海参摄食的食物缺乏,海参停留在食物相对丰富的参礁上采食,不愿下礁。③底层溶氧较低。冬季过后没有及时适当降低参池水位,水过深,底层溶氧量较低,而礁上溶氧量相对较高。④红线虫、沙蚕等底栖敌害生物较多,影响海参下礁进食。

针对这一问题,应适当添换新水,降低参池水位;施用有益菌、有机酸等,提高水体通透性,解除有毒物质毒性;及时杀灭敌害生物。

(六)养殖尾水处理

建议根据区域内池塘布局统一规划建设尾水处理池塘,采用生态方法,利用特定的海洋生物群过滤、吸收水体中的颗粒有机物和可溶性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避免养殖尾水直排入海带来的环境污染风险,实现环境友好型绿色健康养殖。

二、夏季管理技术

(一)改良池底

海参栖息在池塘底部,池底环境的优劣对海参的成活和生长至关重要,一般海参池塘使用三年后应彻底清淤消毒。若池塘内生有大量的海藻、杂草等,应及时发现,及时清除,如出现大面积“倒藻”现象,应及时改底,防止高温时其在池塘内腐烂,导致水质败坏。

(二)遮阳降温

在池塘上方架设遮阳网,降低阳光照射强度,遮阳网要高出池塘坝埂0.5m~1.0m,高于池塘水面2.0m左右,不能紧贴水面以免影响空气流通,实践证明此法可降低池塘水温1.5℃~2℃。遮阳网的铺设面积要达到池塘面积的70%~80%,常用的遮阳网幅宽为3.0m~4.0m,遮阳网幅间距在1.0m左右,有利于通风透气。安装遮阳网的池塘在无风、阴天、下雨等天气状况下要注意增氧。

(三)恰当换水

正常环境状况下,每次换水量不宜过大,一般控制在20cm~30cm,池水颜色呈黄绿色至浅棕色为宜。但需要注意的是,山东半岛南部6月~7月上旬是浒苔爆发期和衰败期,外海水质恶劣,此时节应尽量少换水。7月中下旬外海水质逐渐变好,只要海水无污染、水温低于或等于池塘水温,下半夜至清晨期间应尽可能地多换水。大暴雨期间不得进、排水;暴雨过后进、排水必须先确认外海水的盐度,盐度在22以上时方可进水;进水要在下半夜和凌晨进行,并加大水体交换量,以降低池水温度;条件好的,可采用高位水池或咸水深井进行水体交换,降温效果明显。

(四)适时增氧

随着气温升高,池塘水温与溶解氧分层现象会加剧,长期的低氧环境会造成池底有机质不能及时被氧化分解,滋生有害菌,造成海参发病。因此应当打破池水分层,提高池底溶氧,确保刺参安全度夏。

使用增氧机、搅水机、涌浪机和推水机等设备是池塘增氧活水的主要途径。需要注意:7月~9月高温期一般在2:00~6:00开增氧机,9:00~24:00忌开增氧机,因为白天光照强烈,池塘表层水温会快速升高,开增氧机会将上层高温水交换到池底,使池底水温升高,不利于海参度夏。在立秋前后的关键时期,气温骤降,表层水温度快速下降,但池底水温依然较高,底层水携带着池底大量残饵、粪便等有机质向上层流动,造成池塘水质浑浊不堪,同时有机物的分解耗氧,水体溶氧不足,此时最好改用增氧剂增氧,一般在22:00后使用。

(五)控制浮游生物量

夏季高温期的光照、水温等条件适合浮游生物生长,绿藻、甲藻、鞭毛虫等浮游生物的大量繁殖容易影响水质,对海参生长产生不良影响。如换水后仍不见好转,可在局部较严重的区域使用漂白粉,用量为1.0g/m 3 ~2.0g/m 3 ,之后再进行生物调节。老池塘在海参夏眠前后应进行全面杀菌,采用生石灰(先加水溶解并去渣)20kg/667m 2 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水溶液现配现用。特别要注意的是,池塘杀菌前最好测定一下池水的pH值,若pH值高于正常值(7.5~8.5),应禁用生石灰,改用三氯异氰脲酸0.2g/m 3 ~0.5g/m 3 或漂白粉(先加水溶解并去渣)1.0g/m 3 ~2.0g/m 3 或聚维酮碘0.1g/m 3 ~0.5g/m 3 全池泼洒。

(六)加强日常管理

坚持每天早晚巡塘检查,观察水色、水位和透明度等变化,定期(3d~5d)潜入池底检查海参情况,观察其体色、体型有无异常,做好记录,发现病参后及时捞出避免影响水质。若发现夏眠海参有出爬现象,要马上组织潜水员将出爬的海参收获加工,因为在高温期间出爬的海参,大部分难以再爬回附着基内,高温期必然会死亡。

(七)暴雨期管理

进入夏季多雨期,在根据潮汐变化适当换水的基础上,还应密切关注天气变化,如果近日有降雨,应提前落实防范措施,如整修活动闸板,铺设临时排淡管道,暂时停止排水,并加深水位等。暴雨来临时,活动闸板全部打开,将池塘内上层淡水尽快排出,有效降低暴雨的影响。

雨后及时开启增氧机,尽快消除海淡水分层现象,确保底部水体溶解氧含量短时间内达到标准(3mg/L以上)。暴雨后往往出现pH值下降的情况,这时需要在增氧的同时全池泼洒生石灰(5kg/667m 2 ~10kg/667m 2 ),改良水质,并及时清除池中腐败的杂藻,减少有害细菌繁殖。

三、秋季管理技术

(一)促进海参快速下礁摄食

光照是影响海参下礁的关键,透明度最低要以清晨能隐约看见池底为准。投喂优质的饵料,也可快速诱导海参下礁摄食。改善池底缺氧状况促进海参下礁摄食,还可以避免海参下礁后摄食不良物质出现中毒现象。

(二)放好苗

1.确定放苗量

根 据 日 常 的 观 察 、 摄 食 饵 料的多少、采捕情况及池底状况等诸多 因 素 来 确 定 。 一 般 小 规 格 参 苗如5000头/kg的苗种,放养密度在4kg/667m 2 ~10kg/667m 2 ,中等规格参苗如1000头/kg的苗种,放养密度在5kg/667m 2 ~10kg/667m 2 ,大规格参苗如100头/kg~200头/kg的苗种,放养密度在10kg/667m 2 ~20kg/667m 2 ,对于换水条件好、造礁密度大、投喂饵料的池塘,可考虑适当多放养一些。

2.放苗时间

进入10月中下旬,水温降到20℃以后开始放苗,此时海参具有较强的活动能力和摄食能力,对环境的适应能力也较强,有利于提高海参的成活率,11月中旬以后尽量避免放苗,尤其是小规格的参苗(小于800头/kg)。

3.选择购苗地区

原则上就近买苗,尽可能选择离养殖池较近的育苗场苗种,参苗比较容易适应当地的环境条件,成活率高。

4.购苗标准

体色鲜嫩有光泽,肉刺尖锐挺拔,身体无杂物附着,无溃烂、无伤害。大小差异较小,体态伸展粗壮,在水中头尾活动自如,运动快,伸展自然,排便不黏而散,离水后收缩正常、躯体硬朗。

5.运苗方法

近距离运输一般采用干运法,将参苗放入保温箱内,装运厚度控制在10cm以内,或将参苗装在塑料袋内再放入保温箱,每箱装4袋~6袋,箱内温度控制在15℃以下,运输时间可持续8h~12h。长途运输一般采用活鲜水车运输方法。

6.投放方法

选择风浪较小的天气放苗,大风降温时尽量不放。投放方法一般有两种:网袋投放法和直接投放法。前者用于投放小规格的参苗,后者用于投放中等以上规格的参苗。网袋尺寸为30cm×25cm,每袋所装数量视参苗的大小而定,一般可装300头~500头左右。袋内放小石头,将袋沉放于参礁上,参苗可自行爬出并转移到附着基上。网袋上可绑绳和浮子示位,3d~5d后,将网袋取出,观察参苗转移和成活的情况。直接投放法为把大规格参苗直接投放在参礁集中的地方。

7.池水条件

放养苗种时,水温在10℃以上较为适宜,放苗池的水质条件应尽量接近苗种培育池的水质状况,避免水质差异过大。

(三)做好水质调控

1.换水方法

秋季以后加大换水量,换水前后水位最好保持在1.2m左右,以防昼夜温差过大导致海参应激。在清除杂藻等特殊情况时需要大排大换。

2.调水清水

秋季水体透明度低的原因是藻类老化引起水色发红发黑,水体中悬浮物和池底有机杂质较多引起水体浑浊,此时应施用有益菌,使水体恢复到一个正常的透明度。在换水后可有机酸调水,降低水体pH值。

3.消毒改底

海参出爬前需要进行一遍彻底的池底消毒,以防海参摄食池底有害菌而出现细菌性肿嘴、化皮现象。

4.营养投喂

夏季的高温及有害物质给海参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海参出爬后急需营养物质恢复体质,可适量泼洒低聚糖等营养物质增强海参体质。底栖硅藻是池底自然生长的有益藻类,是海参重要的天然饵料,可用氨基酸肥料来培养底栖硅藻,为海参提供更多可持续的天然饵料。在秋季快速生长期,一般需人工投饵,并根据池中海参的存活量及残饵情况灵活掌握,一般每2d~3d傍晚时投喂1次即可。

四、冬季管理技术

(一)封冰前的池塘管理

许多参池换水条件不佳,参池地势高低不平,池内水深不一,进排水闸门高于池底,水交换时一直留有很深的“死水”,加上秋季各种藻类生长茂盛、海参排泄物堆积,如果处理不好,封冰后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封冰前的管理非常重要。应在结冰前尽可能加大换水量,换出池塘内的老水。秋季之后,池塘的水温逐渐下降,而且比浅海的水温下降得快,常常出现池塘的水温低于浅海,因此可以通过加大换水量提高池塘的水温,延迟冰期的到来。

入冬前及时清理池塘内的大型植物,以防其低温死亡后在冰下破坏水质。刚入冬要加强池塘的消毒防病,可以每隔10d~15d按20kg/667m 2 全池泼洒1次生石灰或2g/m 3 ~4g/m 3 次氯酸钠溶液,以杀灭病原。消毒后过2d~3d再施加有益菌来改善水质,保障越冬水质良好。

在封冰前加高池塘水深,最好达到2.0m以上,尽量减轻封冰对海参的影响,同时仔细寻池,检查池塘有无严重漏水的情况,特别是闸门附近,以防封冰后水位下降。

(二)封冰期的管理

冬季池塘水体的溶解氧来源于藻类的光合作用,而光合作用的强弱、产氧量的多少取决于光照的强弱,一般明冰的透光率可达30%,但覆雪30cm的冰下透光率不到1%。实际测量表明在无大雪覆盖的海参养殖池塘,冬季水体因藻类的光合作用产氧,加之生物耗氧较少,其溶解氧一般均可达到饱和,不会发生缺氧现象,无须开冰眼增氧,只要及时扫除积雪即可。

(三)化冰期的管理

2月底至3月初,随着气温上升和光照周期及强度的增加,池塘开始化冰,化冰是从池塘内部冰下开始的,此时一般池塘水温可达7℃~8℃,而化冰后水温会下降3℃~5℃,如遇大风降温天气水温下降更多,很可能对海参造成伤害,应抓住冬季高潮时期,大量往池中注入新水,维持较高的水深以保证水温。化冰会在池塘表面20cm~40cm形成低盐水层,造成水体分层,应及时排掉表面低盐水层,并及时进水保持水深在1.8m以上,同时注意增氧和预防气泡病。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