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西钦州大蚝产业发展形势分析
为更好促进钦州大蚝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 笔者通过对大蚝产业发展数据的统计调查分析, 找出钦州大蚝产业发展存在大蚝养殖空间受限, 种质资源缺乏保护, 组织化程度低, 深加工、物流及冷链配套滞后和科学技术攻关力度不足等现实难题, 并提出相应解决建议以提升大蚝产业发展, 也为政府管理部门及科技工作者提供参考。
钦州大蚝, 学名香港巨牡蛎 (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 , 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 干肉中含有蛋白质4 5%~5 7%, 脂肪7%~11%, 糖元20%~40%, 被列为钦州“四大海产品”之首, 素有“海中牛奶”之美称。钦州是著名的“中国大蚝之乡”, 钦州大蚝养殖历史悠久, 是钦州市海水养殖优势特色品种, 是当地沿海渔民养殖收入主要来源之一。随着产业的发展, 困扰大蚝养殖业发展的问题不断增多, 并逐渐成为制约该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瓶颈。
一、钦州大蚝产业基本概况
(一) 大蚝养殖生产情况
据渔业年鉴统计, 钦州大蚝养殖产业经过多年的长足发展, 该产业经济收入已占全市海洋渔业经济的1/3以上, 2017年钦州大蚝养殖面积达15万亩, 产量25万吨, 产业综合产值26亿元。2013年至2017年的5年间, 钦州大蚝养殖面积基本维持在10000hm²左右, 占海水养殖面积的63.84%~68.74%, 2013年至2017年期间, 大蚝养殖产量约占海水养殖产品总量的74.87%~78.40% (图1) 。
(二) 大蚝养殖分布情况
钦州大蚝养殖示范区于2017年获评自治区级现代特色农业 (核心) 示范区。钦州大蚝养殖区主要分布在钦州市钦南区和钦州港区海域, 共分为17个面积不等的养殖区 (图2) , 其中茅尾海海域是钦州最大的大蚝养殖区 (占比约25%) , 面积达2000hm², 同时是我国大蚝的主产区及苗种供应地, 供应的蚝苗占全国的70%, 主要采苗方式以沉桩架垂下采苗为主, 浅海滩涂插柱采苗为辅。
(三) 大蚝产业发展变化
如图3所示, 随着钦州大蚝产业的不断发展, 养殖年产量从2013年的21.46万吨增加到2017年的25.49万吨, 增幅达18.7%。2014年由于超强台风“威马逊”正面袭击, 大蚝产业遭受严重影响, 年增长率为-4.36%, 2015年产量增长率达7.32%, 到2017年增长率为8.96%。数据表明, 钦州大蚝具有恢复生产快、产量稳定且具备产业健康可持续发展特点。
(四) 钦州大蚝市场消费情况
钦州大蚝产品形态主要以带壳鲜蚝和去壳蚝肉为主, 主要鲜销到本地及广东、港澳地区, 以及全国各地市场, 供不应求, 深受华南地区沿海市场欢迎。根据钦州市当地市场调查数据显示 (图4) , 2013年至2017年带壳鲜蚝和去壳蚝肉价格较为稳定, 其中带壳鲜蚝价格呈逐年递增趋势, 从7.87元/kg增长到10.42元/kg, 增幅达32.4%, 充分表明带壳鲜蚝的市场需求及受市场认可程度。
(五) 钦州大蚝品牌建设情况
2 0 11年, 钦州大蚝被列为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产品, 产品品质、档次大幅提高, 取得了有机食品认证。2017年, 钦州大蚝获评为“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用品牌”“钦州蚝情节”被农业农村部评为国家级示范性渔业文化节庆品牌。2018年5月, 钦州大蚝荣登2018中国区域品牌 (地理标志产品) 前100名排行榜 (名列第69位) 。同月, 钦州大蚝入选中国品牌价值榜, 品牌价值46.48亿元, 成为广西养殖产品类唯一入选品牌。2018年8月钦州大蚝列入首批广西农业品牌目录。2018年, 钦州市钦南区荣获“钦州大蚝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大蚝品牌建设取得显著成效, 对推动产业发展作用十分突出。
二、钦州大蚝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 养殖空间不断压缩, 亟需调产能优结构
图1 2013年~2017年钦州市大蚝养殖面积与养殖产量变化图
图2 钦州大蚝养殖区分布图
图3 2013年至2017年钦州大蚝产业发展变化图
图4 2013年至2017年钦州大蚝价格变化图
随着钦州市在城市化、工业化、农业现代化的快速过程, 没有充分考虑环境友好问题, 没有为大蚝等渔业资源的保护、生产留足空间, 造成渔业水域环境质量下降, 无序养殖问题十分突出, 大蚝等渔业资源受到较严重破坏, 渔业生产环境压力日趋严峻。如:2018年9月在钦州港三墩非养殖区因海区富营养化导致发生的大蚝死亡事件, 直接经济损失达1.2亿元。根据对茅尾海大蚝幼虫数量监测数据显示, 大蚝繁殖期苗种幼体数量从2011年的14×104粒/m³, 2018年下降到6×104粒/m³, 数量下降明显, 直接造成近年采苗量下降。
(二) 钦州大蚝种质资源缺乏保护
钦州湾茅尾海牡蛎种类主要有3种, 分别为香港巨牡蛎 (钦州大蚝) 、有明巨牡蛎和熊本牡蛎, 占比分别为88.3%、6.7%、5.0%。长期以来, 钦州大蚝苗种主要依靠在天然采苗区进行半人工采苗方式获得, 严重受到天气环境制约, 近两年大蚝采苗成功率急速下降, 直接影响产业发展。目前, 钦州市尚未建立大蚝种质资源保护工作机制, 规模化大蚝人工育苗场建设仍处空白, 这将成为长期困扰钦州大蚝产业的难题。
(三) 组织化程度低, 缺乏龙头企业组织的带动
钦州大蚝产业发展虽然历史悠久, 但目前仍是以分散经营、家族经营为主, 辅以组织结构比较松散的养蚝行业合作社或小型公司, 各项技术比较简陋, 科技力量薄弱, 缺乏发展动力和自我更新升级能力。由于缺乏龙头企业带动, 大蚝产业优势还远没有发挥出来, 制约了产业的发展。长期以来, 仅靠协会过合作社组织开展产业活动, 造成大蚝生产创新力度不够, 且技术更新落后, 如养殖设施设备还是延用传统木筏。
(四) 深加工及物流、冷链配套滞后, 产业链短, 高附加值产品少
目前, 钦州大蚝加工还停留在传统的粗加工水平上, 养殖产品加工量仅占养殖产量的10%左右, 加工产品主要是原汁蚝油及蚝干等初级低端产品, 精深加工基本上还处于空白, 没有规模的、符合现代要求的加工企业;产品流通方面仍处在规模小、渠道少、分散经营的低水平上, 产业链短, 大蚝养殖业缺乏加工企业支撑, 只能在商品的产业链条中分极少的利润;没有进入高档消费市场的渠道, 所养殖的产品价值低, 是典型的工业化原料生产基地;这些情况严重制约着钦州大蚝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 政策性研发资金投入不足, 科技攻关力度不够
多年来, 财政部门对大蚝产业资金投入与产业发展需要相比仍然不足。如钦州大蚝中国品牌创建工程资金缺乏, 高层次人才、专业技术人员少, 大蚝产业科研的资金投入不足, 科技攻关力度不够, 缺乏对大蚝产业的基础研究, 科研创新与科技服务机制, 科学研究项目或领域滞后于生产实践, 指导生产发展的能力不强。
三、发展对策及建议
(一) 合理制定大蚝产业发展规划, 为产业健康发展提供保障力度
根据钦州大蚝养殖的实际情况, 结合《钦州市养殖用海规划 (2013-2020) 》和《钦州市水域养殖滩涂规划 (2015-2030) 》, 合理编制《钦州大蚝产业发展规划》, 规划好钦州湾大蚝产业苗种区、养殖区、保护区及精深加工区的发展布局, 科学控制养殖容量, 科学精准养殖功能。
(二) 抓好生态环境修复, 切实保护好大蚝苗种资源
目前, 大蚝养殖环境出现明显下降趋势, 特别是茅尾海海域, 常年处于劣四类水质, 严重影响大蚝苗种生产。因此, 必须抓好茅尾海海域的生态环境综合整治, 结合《海域使用权证》《水域滩涂养殖证》的核发工作, 开展养殖用海整治行动, 申报建立“茅尾海大蚝种质资源保护区”, 并成立专门保护机构, 开展日常管理工作, 加大打击违法潜捕、“电炸毒”行为的力度, 进一步改善茅尾海海域的生态环境。同时, 利用钦州独特资源优势及区位优势, 建立钦州大蚝原种场, 开展钦州大蚝种质资源评估和牡蛎遗传育种研究, 通过选种、引种和杂交等手段, 培育生长快、品质优良、抗病性强的钦州大蚝优良品种, 切实保护钦州大蚝本地优良特有的品种。
(三) 推进大蚝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延长大蚝产业链
一是结合钦州市打造全域旅游的发展机遇, 积极推进中国—东盟渔业休闲文化交流活动, 打造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大蚝休闲特色活动。
二是充分利用现在互联网和物联网的结合发展, 运用冷链物流和先进的保鲜技术, 发展配送销售, 建设钦州大蚝电子商务平台, 提升大蚝销售流通。
三是多渠道招商引资吸引更多国内知名龙头企业落户, 投资开展大蚝精深加工。
四是开展技术改革, 提档升级。加快推进现有水产品加工企业完善现代化生产线建设, 大力发展大蚝系列产品加工, 增加大蚝产品附加值。
(四) 发挥政府制定公共政策作用, 出台大蚝产业金融扶持政策
针对大蚝产业发展创新力不足, 养殖风险大的问题, 可由政府牵头重点支持大蚝技术引进和创新项目的实施, 在融资、信贷等方面出台相应的倾斜政策, 建立健全水产养殖业风险保障制度。同时, 抓住国家对农业扶持资金转为保险扶持资金的调整机遇, 可由政府牵头联合保险公司出台支持龙头企业和合作社普遍开展大蚝养殖保险业务, 并建立长效保障机制。
作者:钟方杰 覃波忠 李选积 黄伟德 严雪瑜 钦州市水产技术推广站 广西水产引育种中心
来源:中国水产. 2019(04)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