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黄鱼的苗种培育与成鱼养殖

发表时间:2022/01/25 21:35:20  浏览次数:8411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大黄鱼的苗种培育

1.仔鱼培育:系将下塘仔鱼培育成全长30毫米以上的稚鱼。即多目前,一般在体积为20~30立方米的室内小型水泥池中,培育密度为每立方米水体放3万~5万尾。凡新建水泥池,必须经1.5~2个月的彻底浸泡,方能使用。

仔鱼培育水温为10~32℃,最适温为20~28℃;盐度为(20~32)X10?,最适盐度为(28~30)X107。整个育苗阶段,水温温差和盐度变幅尽可能越小越好。水温和盐度尤其不应太低,否则,畸形率会剧增。为适应仔、稚鱼具有趋弱光的习性,育苗池都要用黑布遮光,避免阳光直射;光照强度,前期和后期应分别控制在小于2000勒和500~~800勒;应尽量避免光照强度的突然变化,否则,仔、稚鱼就会不安、上浮、甚至休克和死亡。池水的透明度应调控到25~35厘米,溶氧量大于5毫克/升,氨氮小于0.2X109,pH7.8~8.5。

全静水、全静水充气、静流水结合和全流水等方式,亦可进行大黄鱼的育苗。但是,育苗用水都必须先沉淀、砂滤,再用300目筛绢和微粒过滤网双重过滤。全静水育苗应加强换水次数和提高换水量,仔鱼和稚鱼的日换水量分别为20%~25%和50%。结合换水的同时,应加强吸、排污的频率和力度,仔鱼和稚鱼分别是每2天或3天需排污1次。全静水充气培育池内还需要充气,充气量前期要小而均匀,中、后期逐渐加大。目前,一般采用静、流水相结合的育苗法较妥。仔鱼前期静水培育,每天换水1/5~1/4;后期应间歇性流水培育,日间歇流水从两次开始,每次间歇不宜超过4小时。随鱼体不断地长大,日后流水时间逐日增加,日流量也应相应增大,每次间歇时间却逐日缩短;否则,池内还应设置充气石0.5个/平方米,进行不间断的充气,以保障水体充足的溶氧量。全流水方式育苗是指育苗全过程中,自始至终都保持不间断的流水状态,流量和流速应随着鱼苗的逐渐长大,需进行不断地调整,以供仔、稚鱼呼吸和生长的需要。

大黄鱼初孵仔鱼全长3毫米左右,口裂、卵黄囊相对较大;3日龄后的仔鱼口径约400微米,已始食褶皱臂尾轮虫等开口饵料。因此,轮虫营养价值的高低和数量,便是大黄鱼育苗的关键。室内育苗池中,应尽力保持或及时添加至40万~50万个细胞/毫升海水小球藻的浓度,就能达到这个目的在室外育苗土池中,采取施足基肥,培养足够数量的海水小砂藻和其他藻类等,才能保证池内轮虫的质量和应有的密度池内轮虫密度要求是随鱼苗不同发育阶段而异的。轮虫密度的具体要求是:当2~5日龄、5~10日龄、10~15日龄、1520日龄和20日龄以上的鱼苗时,池内轮虫应分别控制在5个/毫升、10~15个/毫升、15~20个/毫升、20~25个/毫升和10个/毫升等为宜。如果池内轮虫数量不足,应及时施加适量追肥或日补投2次,每次投喂经6小时以上人工营养强化的小球藻、轮虫,以满足轮虫对高度不饱和必需脂肪酸摄食量的需求,从而间接保证鱼苗的质量。

从10日龄起的仔鱼,还应添投经乳化(白)油脂强化6小时以上的卤虫无节幼体。池内添投卤虫无节幼体的密度也随鱼苗不同发育阶段而异。具体是:当发育到10~20日龄、20~30日龄和30日龄以上的鱼苗时,应分别添投2个/毫升、5个/毫升和5~6个/毫升卤虫无节幼体。另外,还需要添投经60~40目筛网过滤后的鲜活小卤虫、小水蚤或小桡足类,添喂量为0.5~~3个/毫升。

20日龄以后的鱼苗,还应适量添投不同粒径的肉糜。主要分为三个阶段:即20~30日龄、30~45日龄和45~60日龄的稚鱼,添投量分别是50克/万尾、80~100克/万尾和120克/万尾鲜肉糜,并掌握“少量多次”的原则。

大黄鱼仔、稚鱼对营养要求颇高,尤其是对生长发育必需的高度不饱和脂肪酸( EPA - us HUFA 系列)质量要求更高。因此,生物活饵料在投喂前,均应选好“强化剂”,采取营养强化技术。轮虫和卤虫无节幼体分别需经6~12小时以上的高密度小球藻强化或用浓度为(100~200)X10的乳化(白)鱼肝油及浓度为50X10的复合维生素进行强化。小水蚤、小卤虫和小桡足类也都应经浓度为30107的乌贼鱼油强化6多种维生素。

福建的经验认为:由于卤虫卵价格昂贵,孵化率不稳定和卵、壳、幼体很难彻底分离等原因,易使处于生长高峰期的鱼苗误食卤虫卵或空壳后,出现“假饱食”和“肠梗塞”现象,严重影响其再摄食和成活率等。因此,应将上述饵料系列中,剔除卤虫及其无节幼体,用小桡足类及其无节幼体来替换,并提前投喂,从而建立起“轮虫(孵后3~20日龄)﹣桡足类(13~32日龄)”的新饵料系列。因为13日龄左右的仔鱼,对小型桡足类和桡足类无节幼体的喜食程度已远远超过轮虫。即鱼苗摄食饵料种类已从轮虫逐步转向桡足类及其无节幼体。这时就应不失时机地、开始投喂用60目筛绢过滤过的小型桡足类和桡足类无节幼体,适时做好鱼苗的“转食”工作。这种方法既有利鱼苗变态快、生长高峰来得早,又具能避高温、少发病、死亡率低、育苗率高等优点。

如上所述的大黄鱼育苗工艺,育苗成活率大都在60%~70%。

2,幼鱼培育:系在室外水泥池、土池或网箱中,将全长30毫米以上的稚鱼培育至体重50克左右的幼鱼过程。

土池(或水泥池)培育:土池面积1000~3500平方米,池深1,5米以上;室外水泥池体积以50~80立方米为好。土池内的浅水区及进、排水闸口均应设置密网垂直围栏,以防大黄鱼乘进、排水之间逃逸或受惊跳跃上池滩而死亡。池底应以5%左右坡度向排水口方向倾斜。在排水口附近设一个10~20平方米的水泥抹面的集鱼坑,以利于日后捕获幼鱼。

在稚鱼放养前,要对培育池进行彻底清塘与消毒。

稚鱼放养时间须视季节温度高低而定。在水温较低肚宜选晴天、无风的午后时放养;在水温较高时,应择阴凉的息夕时放养。30毫米以上规格的夏花鱼种,土池放养密度为1000立方米水体放1万~1.2万尾。室外水泥池的稚鱼和幼鱼放养密度应分别掌握在每立方米水体放1万~3万尾和毎立方米水体放0.5万尾较妥。放养鱼种的规格要求整齐,以免自相残杀。

大黄鱼稚、幼鱼摄食具有慢食、少食的特点。因此,在稚鱼培育期间,必须采取少量多次、耐心缓慢投饵的方法。前期,每天投5~6次,主要投喂新鲜鱼、虾、贝的肉糜与细软粒状人工配合饵料以及较大型的冷冻桡足类等。后期,日投次数逐渐减少,可以直接投喂切碎的鱼肉块。为提高饵料的利用率,避免饵料浪费和便于观察鱼情及清除残饵等,应对刚放养的鱼群进行定点摄食训练。因此,池中每1000平方米水面应搭设食台1.5~3个,每个食台面积为1 ~2平方米。

幼鱼培育前期,一般每月向池内注水3~4次,注水量为每次10~15厘米;后期应视水质及鱼群生长等情况,决定注、换水的次数和数量。但注换水时,必须用密网过滤,严防野杂鱼混人池内或池鱼逃逸。幼鱼期日换水量为100%以上;每天排污1次。

日常管理主要是坚持早、晚各巡塘1次;确保饵料的鲜度和质量及定期投喂添加抗生素的药饵,以防疾病发生。

大黄鱼的苗种培育

大黄鱼

网箱培育:大黄鱼稚、幼鱼的网箱宜设置于港湾内,潮流不急但要畅通,流向稳定,流速小于1米/秒,有“往复流”,但忌“回旋流”的海区。港区水深要求5米以上,即使在最低潮时,也要保证箱底距离海底在1.5米以上;最好港区周围有山或大礁挡风,防止风浪侵袭。港内表层水温宜在8~~29℃,相对密度为1.010~1.023;透明度为0.2~3米,以1米左右最适宜。网箱内流速小于0.2米/秒,溶氧量要求大于5毫克/升。如果在面积较大、换水条件好、又能满足上述基本生态指标的深水池塘或半堤式池塘中,架设网箱也可饲育稚、幼鱼。饮,细一般海上多选用浮动、拖式、封闭的网箱,进行稚、幼鱼培育。可分为尼龙筛网和无结节网箱两种。在缓流海区处,可在3.5米×3.5米或3.3米X3.3米的木质浮动框架内分别直接悬挂规格为3.2米X3.2米 X (2~3)米或3米X3米×(2~3)米的网箱;在急流海区处,可将网箱四角直接张挂在3.2米×3.2米X3.5米或3米×3米×3米的硬质镀锌管浮动框架上。网目大小视鱼体规格而定。一般全长15~30毫米、40~50毫米和50毫米以上的苗种,分别使用6~20毫米/目尼龙筛网、5~8毫米/目和10毫米/目的无节结网片织成的网箱。

箱内鱼种放养密度与稚、幼鱼规格(表2)、水温高低密切相关。箱内放养鱼种的规格随箱内流速而异,流急时宜放大规格,流缓时宜放小规格。但放养于同一网箱内的苗种,应力求规格整齐,以免造成互相残杀。鱼种放养时间应选择缓流的平潮或流不急的小潮时为妥;高温季节宜选择天气阳分的早或晚进行,低温季节应选择天气晴朗、无风的午后较宜,凡是平均全长达30毫米、32日龄的稚鱼应及时从水泥池全部转移到海区的网箱内,进行培育。当水温20℃以上时,对刚人箱的稚鱼,日投饵6~8次,先按100%体重的日投饵率,投喂适口颗粒的鱼贝肉糜、糠虾、较大的冷冻桡足类和人工配合饵料等;夜间,还应在网箱上方,设置1盏灯,进行诱集天然桡足类与糠虾等活饵,供鱼摄食。随着鱼体的长大和水温的缓慢下降,日投饵次数应逐渐减少,日投饵率也逐渐下降至按鱼体总重的4%~5%计量。待长至25克以上的鱼种,更具有慢食(摄食缓慢)、少食(每次摄食量少)的特点和喜弱光照摄食的习性。因此,在直接投喂经切碎的鱼肉块或人工配合饵料时,更要坚持“少量多次”和“早晚密(即投喂次数多些)喂、中午稀(即投喂次数少些)投”的原则。采取适当耐心慢慢地投饵,即每次一把一把地投喂,每把少量地抛投,两把之间间隔时间稍长些等投饵技术,以提高饵料的利用率。当水温降至14℃和鱼种平均长至150~200毫米、体重50~100克时,应按不同规格与相应的密度,进行网箱越冬,日投喂次数改为2次,日投饵率降至4%以下。当水温降到9~12℃时,每天可投喂1次,阴雨天要隔日投饵1次,日投饵率为1%左右。

平时,要根据网目大小和附着生物堵塞网箱等情况,及时进行洗、换网箱,并决定洗、换网箱的间隔时间。一般高温季节时,40目、20目和12目网箱分别需相应间隔35天、5~7天和8~10天,就要换、洗网箱1次。对无结节网箱,若网目5~8毫米和10毫米以上时,需分别于15天和20~40天,进行换或洗网箱1次。换箱时,还应注意潮流的缓急、快慢,忌急流操作,择缓流作业。潮流较急时,应注意网箱内鱼种的动态、箱体倾斜、箱绳拉力和沉子移位等情况,发现问题应及时处理,避免不必要的损失。

大黄鱼的成鱼养殖

池塘养殖

池塘养殖大黄鱼具有长势较快、活力较强、体色较艳、肉质较嫩和饵料系数低、成活率较高的优点。

1.池塘的选择和清整:养殖大黄鱼的池塘,宜选择面积10000~15000平方米,水深2.5~3.5米,不渗漏的砂泥质底,且有良好的进、排水条件,即每潮汛的15天内,要求有12天以上均可换水,否则,要配备相应大小功率的抽水设备。放养幼鱼前7~10天,首先,要挖除池底约0厘米的老淤泥,做好去淤清污工作;其次,注水、浸泡、冲刷、排干各2次;然后,再进水20厘米,用浓度为50X107的漂白粉,进行彻底清塘。最后,向塘内注水至120厘米深,待漂白粉毒性消失后,幼鱼便可下塘。
2.幼鱼放养:近年来,大黄鱼的养成已积累了“放早苗、放大苗、避台风和高温”的经验。因此,待池塘毒性消失后,应选择规格整齐、健壮活泼、无病无伤的当年100克或50克以上规格的幼鱼,分别以每1000平方米675尾或900尾的密度蟹类或底栖食性鱼类等。

大黄鱼的成鱼养殖

大黄鱼的成鱼养殖

3.投饵:饵料主要是确保鲜度的冷冻鱼、虾、贝肉等,并需先解冻、洗净、沥干后,或切成肉块直接投喂;或用绞肉机绞成鱼糜,并加人少量鳗鱼粉状配合饵料,经充分搅拌,调成黏性强、含水少的糊状饵料进行投喂。一般日投2次,宜早晨5时和傍晚6时投喂:生长季节,日投饵量为鱼体总重的4%へ6%、视天气、温度、水色等环境因素酌情增减;实行定时、定量、定点(设饵料台)投饵制度;每次投喂速度要放慢些,每次投喂时间稍延长些。待不再见鱼群上浮抢食,或再也听不到大黄鱼摄食的“咕咕”叫声,就不宜再投饵;在定量的范围内,掌握多食多投、少食少投、不食不投的原则。

大黄鱼的成鱼养殖

大黄鱼的成鱼养殖

4.日常管理:主要是做好“三勤”一勤巡塘、勤观察、勤换水。一般每天都要换水,换水量视水质情况而定,平均日换水量为2/3~1。水质较好时,每天换水1次;反之,每天换水2次。高温时节,宜晚上换水。大暴雨过后,应及时将表层淡水排出。平时,每隔10天左右,定期泼洒石灰浆水1次,调节水质。要坚持每天早、晚巡塘1次,观察鱼情、水情,发现问题及时采取措施。尤其是高温季节,又逢小潮,进水困难时,要特别注意晚上与凌晨的巡塘工作。待高潮位时,尽快进水。还要认真做好水质监测和各项记录工作,包括日测两次水温、相对密度、 pH 、透明度和投饵种类、次数、数量及换水等情况。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