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鱼与草鱼养殖
草鱼又名鲩,古称鰀。属硬骨鱼纲、鲤形目、鲤科、雅罗鱼亚科。学名Ctenopharyngodon idellus(Cuvier et Valenciennes)。是鲤科鱼类中的大型经济鱼类,最大个体达30千克左右。
形态特征
体长筒形,腹圆,无腹棱。头钝,口弧形。体茶黄色,背部带青灰,腹部白色,胸鳍、腹鳍灰黄色。咽齿2行,齿梳形,齿面呈锯齿状,两侧咽齿交错相间排列。
生物学特性
草鱼通常生活于水体的中下层,喜欢在被水淹没的浅滩草地和泛水区域及水草丛生的湖泊、河道中生活。性情活泼,游泳快,受惊时会跳出水面,喜清新的水质。
食性
鱼苗至夏花阶段以轮虫、枝角类等浮游动物为食。鱼种阶段随着口径增大和咽齿的发育,可摄食芜萍、小浮萍、紫背浮萍、幼嫩水草和陆草。成体以水生植物及江湖岸边被淹没的陆生植物为食。其中凤眼莲、聚草等为迫食饵料,而不吃金鱼藻、喜旱莲子草等。陆生植物中以缩根黑麦草、稗草、苦菜、紫花苜蓿、苏丹草等为最佳草料,也喜食各种瓜叶、菜叶和甘薯蔓叶等。但草鱼对草类的消化率差,只能以大量摄食草类来弥补消化率差的缺陷,对草类的摄食量约为体重的40%,最大可达60%~70%。净增1千克草鱼需水草60~80千克或黑麦草20~25千克。
生长
草鱼的生长很快。长江中的自然生长的1龄草鱼体重达0.78千克,2龄为3.60千克,3龄为5.40千克,4龄为7.00千克,5龄为8.10千克。以2~3龄增长最快。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比在天然水体生长缓慢。食用草鱼的规格为1~1.5千克,长江流域草鱼的养殖周期一般为2~3年,珠江流域草鱼的养殖周期为2年,东北地区则为3~4年。
繁殖
在长江流域,雌草鱼通常在4龄、体重6千克左右达到性成熟,雄鱼一般早一年成熟。珠江流域雌草鱼比长江流域早一年成熟,黑龙江流域一般比长江流域晚1~2年成熟,其怀卵量随体重增加而增加,6~12千克草鱼怀卵量为30万~138万粒。草鱼的生殖习性和鱼卵孵化情况与青鱼相似。
草鱼肉质佳、生长快,是中国主要养殖鱼类之一。其饲养过程主要是苗种培育和食用鱼的饲养。
苗种培育
发展草鱼生产的主要障碍是1龄草鱼成活率低,规格小,养殖周期长,成本高。20世纪80年代以来,根据1龄草鱼生态要求,改革了传统的培育方法,代之以“综合强化法”。其主要技术措施是:提早繁育草鱼苗(比传统方法早下塘20~30天);配养鱼夏花比主体鱼晚下塘30~70天;以天然饵料为主,商品饲料为副;增加1龄鱼种池的混养种类(增至5~6种)和数量;主体鱼及时提大留小,分塘稀养;在保持同种规格生长均匀的基础上强化投饵,力求吃足、吃好、吃匀;经常加水和合理使用增气机,改善水质;采用鱼种药浴、注射出血病疫苗、定期泼洒生石灰水(30毫克/升)和投喂药饵等,使1龄草鱼的成活率由原来30%提高到60%以上,出塘规格由原来每尾25克左右增大到100~150克。草鱼的养殖周期由3~4年缩短为2~3年。
食用鱼饲养
草鱼在池塘中作为主体鱼饲养有两种形式:一种以草鱼为主体鱼,混养鲢、鳙、鲂、鲤、鲫等鱼类。投喂草类及商品饲料,其残饵供团头鲂、鲤、鲫摄食;粪便肥水培养浮游生物(适当增施一些有机、无机肥料),用以饲养鲢、鳙等滤食性鱼类。一般草鱼的放养量占总放养重量的40%~50%,草鱼净产占总净产量的25%~30%。草鱼的放养收获情况见表。另一种以草鱼和青鱼为主体鱼的饲养类型(见。
以草鱼为主体鱼草鱼的放养与收获(上海郊区)
若在水生植物丛生的湖泊、河道放养草鱼,放养量必须严格控制,以免将草类吃净,影响整个水体生态平衡。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