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美白对虾“蓝虾”发生原因及对策

发表时间:2024/03/25 06:14:45  来源:科学养鱼 2022年6期  浏览次数:2363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南美白对虾“蓝虾”发生原因及对策

许星鸿,亓 鲁,杜倩倩,刘 顺,丁子媛,王松林,高弋强

(江苏海洋大学海洋科学与水产学院,江苏 连云港 222005)

近年来在南美白对虾养殖中,时常发生虾体发蓝的现象。“蓝虾”虽然死亡率不高,但摄食少、生长慢,给养殖户造成了很大困扰。笔者结合生产实际调查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了“蓝虾”发生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处理措施,为养殖生产提供参考。

一、氨氮中毒

从出现“蓝虾”的池塘中采集水样,笔者发现水中氨氮含量普遍超标,高达5毫克/升以上,超出渔业水质标准数十倍。高浓度氨氮可造成鱼鳃组织损伤、缺氧及神经系统功能障碍。因此在养殖中应重视水质检测,以便早发现问题、早采取措施,防止水质恶化。

处理措施:加换新水1/3,施用沸石粉吸附氨氮(1克沸石粉可除去8.5毫克总氨氮),充足供氧,控制水体pH在7.6~8.5;根据摄食情况及时调整投饵量并优化饲料组成,提高饲料利用率,减少残饵对水体的污染;合理使用微生态制剂,利用微生物对水体中有机质的分解作用,减少营养物质在水中的积累,改善水质;采用生物絮团技术,生物絮团既可以净化水质,又可被摄食,从而降低饲料系数。

二、铜含量过高

经检测发现,发生“蓝虾”现象的水体中铜含量可高达1毫克/升以上,远高于《渔业水质标准》(GB1167-1989)中铜含量(≤0.01毫克/升)。水体中铜含量过高会影响肝功能、抑制消化酶活性,影响虾的摄食和生长,严重时会出现虾死亡。虾血液中含有血蓝蛋白,由含铜的血蓝素构成,大量的铜元素可能造成血蓝蛋白的过量合成,使虾体色加深。

处理措施:全池泼洒EDTA等络合剂,降低水体重金属含量,并对水源进行水质检测,如发现铜等重金属含量超标,应处理后再使用。对于因铜中毒造成体色发蓝的虾,可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乳酸菌等微生态制剂,改善虾的消化功能,缓解中毒症状。

三、病原感染

当对虾感染弧菌或者白斑综合征病毒后,会表现出虾体发蓝的症状。虾苗较易感染弧菌,尤其是副溶血性弧菌,感染后对虾头胸甲、腹部和步足发蓝,随着感染加重,整个虾体逐渐发蓝,还会出现虾苗打转不下沉甚至死亡。对虾发生白斑症后,头胸甲内侧肌肉发蓝,虾摄食减少、行动无力。

处理措施:如果感染了弧菌,可使用抗弧菌的微生态制剂产品,如弧菌克星。对于对虾白斑综合征没有特效药,只能做好预防措施,减少发病,生产中可选择抗病力强的优质苗种;尽量少用刺激性大的药物,以免引发虾应激反应,免疫力下降;适当加深水位,稳定水体;定期施用微生态制剂改善水质;如果发生对虾白斑综合征,要投喂低蛋白质饲料,阴雨天减少投喂量;饲料中添加适量“EM菌”及“活性干酵母”,调整肠道菌群平衡,提高抗病能力;加深水位至1米左右,并加强增氧。

四、底质恶化

由于残饵、养殖动物排泄物积累导致底质恶化,出现臭底,水体中硫化物增多,可能会引发“蓝虾”现象。

处理措施:定期使用底质改良剂分解有机质、调节水质。

五、营养不良

如果养虾池采光差或者没有重视肥水,水体没有形成良好的藻相,饲料营养成分不全面,导致对虾维生素、微量元素或虾青素缺乏,亦会出现虾体发蓝。虾体多在蜕壳前发蓝现象严重,同时伴有软壳、死虾现象出现。

处理措施:调整饲料配方,补充钙、磷、维生素、虾青素等成分;水体中添加适量藻液和生物絮团,可起到净化水质、补充营养成分的作用。

六、转肝期管理不善

对虾在养殖18~22天,肝胰腺进入快速发育期,出现一层白膜包围肝胰腺,称为转肝期。此阶段对虾由摄食天然饵料向人工配合饲料转变,为对虾养殖的关键时期。很多“转肝”不好的对虾会出现蓝鳃、蓝体现象。

处理措施:在饲料中添加适量以传统中药和微生物制剂为主要成分的保肝护肝产品,增强肝脏功能,提高免疫力;投喂优质配合饲料,转肝期适当减料以减轻肝脏负担,少量多次投喂,以1~1.5小时吃完为宜,每天加料不宜超过5%;水体中定期使用光合细菌、酵母、乳酸菌等微生态制剂,净化水质、改善环境,保持水体中良好的藻相和菌相,给对虾稳定的养殖环境。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