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龙虾的摄食特点
人工饲养条件下,小龙虾主要摄食配合饲料,饲料质量及投喂措施直接关系到养殖小龙虾的生长速度、规格、品质、效益和质量安全。在饲料投喂管理过程中,既要让小龙虾吃得饱、长得快, 又要减少浪费、降低成本,若投喂管理措施跟不上,极易造成小龙虾体质下降,生长缓慢,规格大小不均,蜕壳周期长,过早性成熟,易感染疾病等不良后果,造成产量和效益下降。
小龙虾的摄食特点主要有:一是小龙虾胃容量小、肠道短, 必须不断进食才能满足其生长的营养需求;二是小龙虾具有昼伏夜出的习性, 傍晚至黎明是其摄食高峰;三是小龙虾在长期饥饿状态下, 会出现蜕壳激素和酶类分泌的紊乱, 若遇水温或水质陡然变化,将造成蜕壳不遂或死亡;四是小龙虾在饵料不足的情况下,有相互残杀现象;五是小龙虾的食欲在适温范围内随着水温的升高而增强, 但当水温超过35℃时,食欲明显下降。
1.摄食行为
小龙虾属杂食性虾类,不同生长期的虾苗对其生长环境中的食物具有一定的选择性,而食物的适口性和虾苗的摄食能力是影响其选择食物的关键因素。在小龙虾幼体阶段,有机碎屑和藻类最容易被觅食,因而摄入量较大,浮游动物和水草是幼体阶段较难摄取的对象,因而摄入量相对较少。
随着幼虾捕食能力的增强,肠道内除了有浮游植物以外,浮游动物的出现频率明显增加。
成虾阶段对食物的选择性降低,在生存的水域中所能捕获的水生动物、植物、有机碎屑或人工饲料均可成为其维持生存的食物来源,但因藻类的适口性降低,对其摄入量减少,而分布广、生物量大且最易摄取的水草是其主要食物,因而摄食频率较高。相关资料表明,小龙虾可根据其生存环境中的食物源建立起与生长需求相适应的食物链,浮游生物、植物性和动物性饵料虽然在不同生长阶段均可以被摄取,但出现频率却存在明显的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与小龙虾对食物的选择性、摄食特点及水环境中饵料的生物量相关,生物量丰盛且易于摄取的饵料则会成为其主要摄食对象。
2.摄食时间
小龙虾有昼伏夜出的习性,白天受光照影响,多数个体栖息于洞穴或水草丛中,夜晚活动较频繁,因而其摄食量也随着觅食活动的增强而增加。在池塘养殖条件下,小龙虾的肠道食物充塞度在10:00-12:00和20:00-22:00均达到高峰,表明一天内在上午和晚上各有一个相对集中的主要摄食时段。肠道饱满指数大致变化趋势是从下午开始逐步递减,在傍晚16:00-18:00出现低峰值,晚上20:00后开始回升,上半夜达到一个高峰值,之后午夜至凌晨又逐步下降,由此可见小龙虾整个晚上并非持续不断的在进食,次日7:00、8:00之后仍少量摄食,肠道充塞度略有回升。
3.水草对小龙虾摄食的影响
水草在小龙虾养殖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丰富的水草不但可以营造出优良的水域生态环境,而且也是小龙虾重要的植物性饵料来源,但不同的水草种类其生态功能和饲养效果存在着差异。漂浮于水面的水花生和水葫芦生长快、来源广,对水质的净化效果好,同时也是小龙虾蜕壳时躲避同类残杀的隐蔽物,其生态功能强于小浮萍、伊乐藻和苦草,但由于水花生和水葫芦的叶片生长于水面之上,小龙虾对其可食部分仅限于根须和嫩芽,因此,其饵料功能则较差。经生产试验表明,给小龙虾投喂伊乐藻、小浮萍和苦草的饲养效果优于水花生和水葫芦,生长差异显著。对比小浮萍、伊乐藻和苦草的饲养结果得知小浮萍的饲养效果略好于伊乐藻和苦草,但此三种水草间的饲养效果差异不显著。给不同规格的虾苗投喂小浮萍、伊乐藻、苦草、水花生和水葫芦,虾苗的平均日增重率存在明显差异,对小规格虾苗平均日增重率的影响效果依次为小浮萍>伊乐藻>苦草>水葫芦>水花生,对大规格虾苗的平均日增重率的影响效果依次为小浮萍>伊乐藻>苦草>水花生>水葫芦,大规格虾苗的平均日增重率明显大于小规格虾苗,究其原因可能与小规格虾苗摄食水草的能力较大规格虾苗弱有关。小浮萍的营养价值高,适口性好,虾苗可攀附于水花生等漂浮植物上进行摄食,因此在养殖过程中可适当增加小浮萍的投喂量,以加快虾苗的生长速度。考虑到五种水草在生态功能和饵料功能上存在着差异,可以将不同的水草品种混合种植,不但能优化水域生态环境,而且还能兼顾到不同规格虾苗的摄食需求,对提高小龙虾的养殖产量和效益很有帮助。
声明:本站未注明出处的转载文章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未注明出处或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站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欢迎关注本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