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鲵人工繁育技术研究

发表时间:2023/12/03 04:27:28  来源:渔业致富指南2017年20期  作者:杨平凹 张星朗 周小愿  浏览次数:804  
西南渔业网-丰祥渔业网秉承:求是务实不误导不夸大不炒作!水产专业网站为您提供优质服务!【郑重提醒】:本站所有文章,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否则谢绝转载!!谢谢合~
市场在变,我们的诚信永远不会变!

以接近大鲵繁殖生物学习性的方式培育亲鲵,使得亲鲵具有良好的繁殖能力,通过人工助产保证了卵子的受精率和提高了参繁率,参繁率最高达到71.6%;前期自然孵化和后期人工控制下的孵化提高了受精卵的孵化率和成活率,孵化率和成活率最高分别为89%和82.6%,从而使大鲵人工繁育的平均出苗数得到显著提高。项目实施期间,采用全人工、仿生态和仿生态+人工3种繁育模式繁殖大鲵幼苗,将亲鲵的仿生态培育和人工繁育技术相结合,创新出仿生态+人工繁育的大鲵繁育模式。

1.项目试验地点

陕西湑水生物有限公司大鲵繁育场,该场址周围无地质灾害隐患、交通方便、生态环境良好,且土壤未经“三废”(农业废弃物、工矿及医院污水废弃物、城市垃圾和生活污水等)污染,水源为山泉水,水量充足、无污染,曾经为野生大鲵生存的区域。

该场同时具有大鲵仿生态驯繁场和人工工厂化驯繁池。

2.材料和方法

2.1 试验亲鲵

亲鲵全部来自陕西湑水生物有限公司大鲵繁育场,具有繁殖能力的亲鲵400余组。

2.1.1 亲鲵的选择

根据以下条件选择亲鲵:①发育良好、年龄在8龄以上;②体型优美、无畸形;③在生长过程中未使用过任何抗生素或禁用渔药;④繁殖期第二性征明显;⑤生长过程中未进行过任何人工控温养殖,全部采用自然条件养殖。

2.1.2 亲鲵培育

亲本培育是大鲵人工繁育成败的关键,只有发育好的亲本,选择适宜季节,采用适宜的外源刺激进行人工催产,才能达到理想的催产效果。加强亲本培育提高精卵质量是提高受精率和孵化率的物质基础,精卵质量好受精率和孵化率高,反之则低。

在繁殖前一年的冬季就开始进行亲鲵培育,培育时段包括前年的冬季、当年的春季、夏季等。根据各个时段的特点,分时段进行培育,保持饵料适口、充足,池内清洁、环境安静,待到繁殖期时及时调池分组,培育出的雌、雄性腺发育基本达到同步。

前年冬季培育:从前年11月下旬或12月初开始,将选择的亲鲵移到仿生态池进行培育,让其进行冬眠。此阶段给大鲵投食时,根据水温的变化进行调整,详见表1。

当年春季培育:当年的3、4月时,水温逐渐回升,根据水温仿照表1慢慢调整投喂次数。当水温升至12~16℃时,应及时调节饵料种类,适当增加注水量,促进性腺发育。

表1 亲鲵培育不同水温投饵参数

当年夏季培育:此阶段是亲鲵性腺发育成熟的重要时期,主要工作是调节水流、搭配饵料结构、做好防暑降温工作等。宜加大水流量并增强水流声,投喂营养全面的饵料,根据大鲵发育情况,将促进亲本性腺成熟的中药制剂,注射到亲鲵体内,促进和提高性腺发育成熟。

在亲本培育过程中重点要做到以下三点:

(1)建造仿自然生态功能池,实现雌雄配对养殖

在亲本培育过程中,饲养方式很重要,通常采取三种方式饲养,即室内单养、混养和室外人工建造仿自然生态功能池饲养。

据观察,混养摄食略好于单养,但相互打架,咬伤、咬死现象时有发生,疾病传染机率大,且不利于观察;单养克服了混养缺点,也因雌雄长期不能得到信息交流不利于性腺发育;仿自然生态池饲养,克服了混养、单养的缺点,做到雌雄在饲养过程中,既能互通消息,又不相互残杀,还基本上满足了性腺发育所需条件,一般可提高“三率”(催产率、受精率、孵化率)8%。

(2)坚持科学喂养

饲料及投喂技术直接影响到亲鲵的性腺发育程度,进而决定亲鲵繁殖效果的好坏。所以饲料及投喂必须讲究科学。

饲料主要以新鲜的泥鳅、鲫鱼为主,辅以投喂动物肝脏,如猪肝、牛肝等。活泥鳅、活鲫鱼体内的血液、肝脏、脑垂体等活性物质有利于大鲵的性腺发育;动物肝脏富含卵磷脂,是组成动物神经细胞的重要物质。投喂动物肝脏,可增强大鲵神经细胞的活性,促进大鲵精卵细胞的形成。

(3)适量添加VE、VC

VE、VC为天然生物抗氧化剂,具有调节动物新陈代谢的功能,能使机体保持旺盛的代谢,有利促进动物体的性腺发育:VE、VC能调节动物体内内脏和性腺中类固醇类激素的生物合成,从而促进亲本性腺成熟和调控胚胎发育,改善亲本生殖性能。此外,VE、VC在体内具有双向协同作用,VC在水相、VE在脂相协同发挥抗氧化和抗应激作用以提高动物的免疫功能等。

2.2 繁殖

大鲵的繁殖季节一般为夏末至初秋,具体在北方为8月上旬至10月上旬。本项目选择繁殖试验的时间为8月下旬至9月初。具体的时间点判断标准为:当观察到亲鲵有打斗、夜间活动频繁、冲水、推沙、求偶等行为特征时,即开始雌雄鉴别和性成熟度鉴定及后续繁殖作业。

2.2.1 性腺发育成熟度鉴定

选择性腺发育成熟度好的亲鲵进行催产和配对。

雄性亲鲵的第二性征特别明显,而且轻轻挤压生殖孔,有乳白色的精液流出,说明雄鲵的性腺发育已成熟,可以进行催产和配对。

雌性亲鲵腹部膨大、松软,用手触摸有黄豆颗粒般凹凸感,生殖孔红润,则表明雌鲵的性腺发育已经成熟。

而缺乏以上特征的雌雄亲鲵则需要再经过7~25d左右的培育才能进行催产繁殖。

2.2.2 分组

分组时,在仿生态繁育模式下,尽量以大鲵原居洞穴为依据,再根据其体重、发育情况进行适当的调整进行分组,组间用铁网隔开,网眼要稍大些,大鲵钻不出来就行,仿生态和仿生态+人工两种繁育模式选择的亲鲵雌雄比为1:1。

全人工繁育模式下,雌雄分组比例为5~6∶1。

2.2.3 人工催产

对于性腺发育成熟的亲鲵,LRH-A、HCG、PG等几种常规渔用催产激素制品,无论是单一使用还是混合配置使用,达到一定药物剂量后,均可成功地诱导大鲵产卵、排精。在池养条件下,性成熟个体没有受到外源激素作用时,将不会发生自然排卵现象,雄鲵不能挤出精液,随时间的推移,其性腺将逐渐自然退化吸收。药物催化后,雌性大鲵可在养殖池内自行排卵(流卵),未见雌雄鲵在池内有发情行为和自然交配。这与野生状态下大鲵的繁殖行为有明显的不同。

于2015年8月中旬和2016年8月底,对全人工和仿生态+人工两种繁育模式选择的亲鲵均进行了人工催产,其目的是为使雌雄亲鲵的产卵和排精尽量同步,以利于受精和孵化。

催产药物为宁波激素制品二厂生产的促黄体素释放激素类似物(LRH-A2)、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和地欧酮(DOM)。催产剂量为每千克大鲵10μg LRH-A2+800IUHCG+1.5mgDOM。注射剂量为:每千克0.5mL。注射方式和部位:精确配制好药液后从亲鲵背后部肋间进针,位置距离后肢3~5cm,按剂量注射入腹腔。进针深度以刚穿过肌肉层进入腹腔为宜,要注意避免直接注射到性腺上,导致两边产卵或排精不同步。参繁率的评判以雌鲵产卵为依据,效应时间指从注射催产药物后到雌鲵产出第一粒卵所间隔的时间,水温20~22℃,效应时间在96h左右。

2.2.4 产卵和授精

全人工模式繁育时,将催产的雌雄大鲵按催产时间分池放入待产池,并做好记录,加大流水和水声刺激。根据效应时间检查种鲵发情情况,当发现种鲵躁动不安时,先将雄鲵捞出,用毛巾裹住全身尤其是头部和眼睛,肚皮向上,轻轻按摩安抚,待其安静不挣扎时,轻轻侧放鱼体,从前至后轻轻挤压腹侧,等排净尿液,擦干水,再用干净烧杯或量杯收集乳白色精液。收集好的精液要存放在0~4℃的冰箱,并用显微镜检查其活力,做好采集鱼、时间、质量等标记,以备授精时用。当发现雌鱼卵袋出来时,及时将雌鱼捞出,用同样的方法和手法,用毛巾裹住全身尤其是头部和眼睛,肚皮向上,轻轻按摩安抚,待其安静不挣扎时,一人不停地按摩,一人轻轻地将卵袋慢慢抽出,拉出的卵袋顺势放进一个无水光滑干净的盆中,每尾雌鱼有两条卵袋,操作一定要轻柔,尽量减轻对亲鲵和卵的伤害。整个操作过程要避强光,不见水。采卵结束后,将卵用另一干净的盆或沙布盖起,等待授精。

人工授精:将采集好的卵及时加入提前采集的质量好活力强的精液,根据卵的多少加入精液,一般1mL/1000粒。轻轻摇动盛卵容器,使精卵充分混合,5min后,再慢慢加入与亲鱼池水温相同的清水,水量淹没过鱼卵,静置20min后用同温度清水冲洗干净,放进孵化池孵化。

仿生态和仿生态+人工模式繁育时,采用自然受精。但当发现多条雌鲵产卵但没有雄鲵跟随时,则需要把卵即时捞起并进行人工授精,精液来源为工厂化养殖池中的雄鲵,然后将受精后的卵放入洞穴中。此外,若发现溪流中有卵时,也需要对其进行人工授精后将其移入池中。

雌鲵所产卵经授精后会出现明显的特征,即有胚沟出现,随时间推移,胚沟会愈来愈深。因此,以胚沟是否出现作为受精的标志。

2.2.5 孵化

全人工繁育模式采用人工孵化:将受精卵放入室内人工孵化池孵化,人工孵化池水源一般为人工养殖场源头优质水,孵化池大小为1m2左右,池深40cm,受精卵放入池中的筛网中,鱼卵下不贴池底,上不露水面,喷淋流水孵化,每池放鱼卵1500粒左右,水深20~30cm、水温19℃±2℃、溶氧6mg/L以上。孵化进程中,要及时清理死卵,防水霉病,经过35天左右大鲵苗破膜出苗。

仿生态繁育模式采用自然孵化;仿生态+人工繁育模式下,孵化采取“前期自然孵化+后期人工孵化”的模式进行,即:将受精卵移入仿生态池中进行胚胎发育,直至大鲵苗出膜前1个星期左右再将其捞出,放入室内人工孵化池中孵化出苗,孵化过程与全人工一致。

2.2.6 幼苗培育

稚鲵池水深以5~10cm为宜,刚孵出的稚鲵形似蝌蚪,以吸收本身的卵黄物质为生,40d后开始摄食外界饵料,如红虫等。三种繁育模式幼苗培育技术基本相同。

幼鲵池水深10~20cm,幼苗入池前用碘制剂浸洗5~10min,放养密度一般为30~50尾/m2,可投喂红虫、水生昆虫和鱼虾蟹类,饵料要新鲜,每日18-19时投喂一次,每日均需清污,保持常流水、池水透明、清澈见底。一月左右用碘制剂浸洗10~20min,用量:10%的聚维酮碘10mL/m3。

3.结果与分析

3.1 人工催产

从催产结果(表2)可以看出,3种繁育模式的参繁率都较高,这主要是由于选择的亲鲵均处于繁殖盛期。但是全人工和仿生态+人工两种繁育模式较仿生态自然繁育模式,参繁率相比要高,两年均在60%以上;而仿生态的参繁率均在40%左右。结果表明:人工催产可有效提高参繁率20%;全人工和仿生态+人工两种繁育模式相比,全人工模式亲鲵的培育,尤其是雌鲵的培育还不够,也说明仿生态条件下生态环境因素有利于亲鲵的培育。

3.2 效应时间

大鲵在进行药物催产后,行为表现为厌食,单独活动。雌鲵可见后腹部膨大,生殖孔区域润滑,红色加深,雄鲵生殖孔周边的隆起明显,呈吸盘状。

亲鲵催产后,多数在2~7d内产卵,但是以3~4d产卵质量为最好。效应时间太长,说明亲鲵性腺的发育成熟度不好,所产卵的质量欠佳。

效应时间与水温有较明显的变化关系,尽管存在个体差异,总体上看,在一定温度条件下,大鲵的效应时间为4~5d。

催产时,繁育池中的水温基本在20℃±0.5℃,为催产的最适温度。催产药物为一次性足量注射,没有采取催熟或分多次给药。

表2 3种繁育模式的催产结果

表3 3种繁育模式的雌鲵产卵量

表4 3种繁育模式的孵化率和成活率统计结果

3.3 产卵量和受精率

由于全人工繁育模式是人工助产排卵,产卵量和受精率较容易统计;而仿生态和仿生态+人工繁育模式下雌鲵为自然产卵,为了不惊扰种鲵孵化,没有对产卵洞穴进行产卵量和受精率的统计。表3的结果表明,全人工繁育模式下,受精卵的受精率均较高,基本在90%左右,说明我们的人工授精技术已趋于成熟。

3.4 孵化率和成活率

全人工繁育模式仍然以全部试验样本进行统计分析,仿生态+人工繁育模式在出苗7~10d前将其捞出,进行人工孵化并追踪统计分析。通过表4的结果分析可以看出,在仿生态+人工繁育模式下,受精卵的孵化率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均在85%以上,而全人工繁育模式下受精卵的孵化率较低,为70%左右。另外,在3种繁育模式下,幼苗的成活率均较高,基本在80%左右。总体来看,仿生态+人工繁育模式的成活率最高,2016年的统计结果为82.6%,而另外2种繁育模式的成活率也在75%以上。

表5 3种繁育模式总体出苗状况分析

4.结论

通过试验研究分析,在3种繁殖模式中,“人工+仿生态”相结合的繁殖模式的参繁率、成活率都比另外2种繁殖模式高。而且对亲鲵伤害少,劳动强度小,实用性强,易开展规模化生产,试验表明“人工+仿生态”繁育模式是大鲵繁育的高效模式。

(通联:1.742300,甘肃省天水市徽县水产站 甘肃 徽县;2.710086,陕西省水产研究所 陕西 西安)

声明:转载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站(可搜索)"养鱼第一线"微信公众帐号和微信视频号"养鱼第一线刘文俊视频号"以及头条号"水花鱼@渔人刘文俊",将会定期向你推送信息

上一篇:对虾苗的转塘
查看评论[0]文章评论